皖北地区小麦生育后期的田间管理技术

时间:2022-10-06 06:32:19

皖北地区小麦生育后期的田间管理技术

摘 要;通过对小皖北地区小麦生育后期的生长特性的观察与分析,在经验与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改善本地区小麦的后期弱化现象,提高本地区小麦生产水平。

关键词:皖北地区性;小麦;生育后期;管理

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识码:A

小麦高产的创建,是一个持续连贯的工作过程,每个环节所做工作虽有多少之别,但每个环节都不可轻视,否则,都会造成小麦产量或质量的损失。对于小麦生产,通常把小麦从抽穗到成熟称为生育后期阶段。此期包括抽穗、开花、授粉、籽粒形成与灌浆等生育过程,历时40d左右。此期天数虽然只占全生育期的1/6,但正值单穗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籽粒干物质积累半数以上是靠抽穗后的光合产物。在此阶段正值4月下旬~5月底,常有高温、干热风或阴雨天气,并有多种病虫害发生,如果管理措施跟不上,可导致小麦青枯、早衰、倒伏、粒重下降,造成减产,在抽穗至成熟的生育后期,小麦抽穗开花以后,植株生长基本停止,生育中心转移到籽粒部分,即麦粒的形成和灌浆充实。此进小麦生长势能已渐趋衰弱,若不采取措施养护麦根,不注意延长功能叶片的寿命,则前期虽有丰产群体,也会因灌浆不良等原因导致单产不高。因而,对进入生育后期的小麦田间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养根保叶,防病、防倒,促进灌浆,提高粒重。通过增加粒重来提高单产。试验表明,后期如果注重管理可使小麦每公顷增产500~800kg。针对皖北地区的小麦生产环境,小麦后期管理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补灌浆水

小麦开花至成熟期的耗水量占整个生育期耗水总量的1/4,小麦进入生育后期的灌浆阶段,小麦的抗逆能力已明显减弱,小麦需水又怕水,即充足的阳光可保证叶片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积累充足养料供灌浆使用,而适宜的水分条件则是各种养分能正常输送到麦穗的保证。此时如果土壤水分不能正常满足小麦灌浆之需,特别是灌浆初期的缺水会导致灌浆停止,籽粒退化而减产,另外干旱不仅影响粒重,抽穗、开花期干旱还会影响穗粒数。因而,应适时补水。一般当麦田土壤湿度占田间持水量的比率小于60%~70%时就需补水。所以,小麦扬花后10~15d左右应及时浇灌浆水,以保证小麦生理用水,此时浇水还可改善田间小气候,降低高温对小麦灌浆的不利影响,减少干热风的危害,提高籽粒饱满度,增加粒重。因此,对受旱较重的麦田要创造条件,争取普浇一次抽穗扬花水。小麦灌浆期还应适时浇好灌浆水,以改善土壤墒情,保根护叶,延缓衰老,促进籽粒灌浆,提高粒重。补水时宜用小水灌,忌大水漫灌,并注意关注天气形势,避免在浇水后3日内出现3级以上大风天气,严禁在风雨天气浇水,以防发生倒伏,人为造成减产。小麦成熟前土壤水分过多会影响根系活力,降低粒重。所以,小麦成熟前 10d要停止浇水。在小麦生育后期,对于强筋小麦,因为小麦开花后,特别是灌浆后期,土壤含水量过高,会降低强筋小麦的品质,所以,种植强筋小麦在开花后应注意控制土壤含水量不要过高,在浇过挑旗水或开花水的基础上,一般不再灌溉,尤其要避免麦黄水。

2 叶面追肥

在小麦生长后期,其根系的吸收能力已渐趋衰弱,有时上部叶片因早衰而影响灌浆。宜采取根外喷施速效肥料给予补偿, 小麦生长后期叶面追肥,不仅可以弥补根系吸收作用的不足,满足小麦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而且可以改善田间小气候,减少干热风的危害,增强叶片功能,延缓衰老,提高灌浆速率,增加粒重,提高小麦产量。因此,可在灌浆初期喷 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或0.2%的天达-2116 植物细胞膜稳态剂溶液,每667m2喷50~60kg。叶面追肥最好在晴天16:00以后进行,间隔 7~10d再喷1次。喷后24h内如遇到降雨应补喷1次。若麦田早衰趋势显著,可同时加入0.5%~1.0%尿素水溶液喷施。喷施的原则是:喷肥宜早不宜迟,浓度宜小不宜大,否则,易导致小麦贪青迟熟,增大后期遭受干热风危害的机率,另外,为了简化操作,叶面肥可与杀菌剂、杀虫剂结合施用。

3 防治病虫害

在皖北地区,小麦抽穗以后是锈病、纹枯病、赤霉病及蚜虫的集中发生期,这一时期若发生严重病虫害,一方面会缩短叶片的功能寿命,另一方面又会阻碍灌浆的正常进行,造成显著减产,因而应及时进行防治,综合防治方法:每亩用15%三唑酮粉剂100~150g、12.5%的烯唑醇可湿性粉剂50g、24%抗蚜·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g、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g、磷酸二氢钾150g、兑水50kg,选晴好天气下午喷施。

4 防除杂草

麦田杂草与小麦争夺养料、水分、阳光和空间,妨碍田间通风透光,从而降低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对以野燕麦及其他单子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可选用6.9%膘马60~70mL/667m2或3%世玛乳油25~30mL/667m2,茎叶喷雾防治;对以双子叶等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可选用使阔得、麦喜、使它隆等除草剂,要严格喷药浓度,防止重喷或漏喷,以提高杀草效果,防止药害。对于早春未做化学除草的或施药不便时,可用人工进行除草,比如麦田野燕麦、野大麦密度比较大,就适宜在小麦抽穗前后及时进行拔除,这样可以减轻当季对小麦的危害;避免野燕麦、野大麦结籽成熟以后落到田间,对以后的小麦生产造成危害。

5 防止涝灾

在加强防旱的同时,又要注意防止涝灾的发生,因阴雨致涝,不但限制了小麦叶片光合作用的进行,也易导致土壤缺氧,麦根在缺氧状态下衰亡速度比干旱时更快,从而造成籽粒退化减产。所以,还应注意清沟沥水,降低地下水位,做到雨过地干,田不积水。

6 应用新技术增加千粒重

据各地实验证明,采用下列新技术均有增粒重的效果:用 亚硫酸氢钠60~100ppm的溶液,每667m2喷30kg药液,开花前后喷2次。亚硫酸氢钠有间接抑制光呼吸的作用,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浪费,一般可增加千粒重2~3g。其他还可选用喷施宝、氯化钙、石油助长剂,喷钼、硼、锰等微量无素,均有不同程度的增粒作用。各地可视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7 适时收获

适时收获是丰产丰收的重要保证。据实验证明:小麦千粒重在蜡熟末期为最高,所以此期收获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收获越晚千粒重越低。收获后,有条件的地方应晾晒 l~2d后再脱粒,这样,一般可以提高千粒重2g左右。

作者简介:刘全练(1971 -),男,汉族,农艺师,长期在基层从事农业技术服务与推广工作。

上一篇:不同施肥处理对花生产量的影响分析 下一篇:沿海地区棉花轻简高效栽培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