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为“情”所困

时间:2022-10-06 06:31:13

文以情动人。感情作为文章的重要内容一直为人们所重视。那么,能不能说凡是有感情的文章都是值得称道的呢?

老鼠,真可谓十恶不赦,天下有哪一家没尝过它的苦头?我家住的是平房,那就更不用说了。袜子经常不翼而飞,书本被啃得残缺不全,买回的鱼肉糕点几乎都被它们光顾过,提起老鼠,家里人都咬牙切齿。

今年寒假,我弄到了两只老鼠夹,准备好好地惩治它们。

那天晚上,我在厨房里放好老鼠夹,便回到房里看电视。刚看了一会儿,就听到厨房里传来一阵“吱――吱――”的叫声,我忙拉开电灯,只见一只小老鼠被夹住了,同时,一只大老鼠一闪,窜进了煤堆。嗬,这只老鼠可真不小。我想:要是能夹到它就好了!于是,我躲在暗处观察动静。

被夹住的小老鼠只有半个拳头大,两颗黑豆似的眼睛充满绝望,“胡须”也颤抖着,嘴已经张到了最大限度,露出几颗小小的牙齿,并不住地叫着。它被夹住的身体已经悬空了,前腿向前扑着,后腿来回地直蹬,那尖尖的爪子不时碰到鼠夹的铁板上,发出“嚓嚓”的响声,尾巴把铁板上的米扫出老远。

这时,刚才那只跑进煤堆里的大老鼠又钻了出来。它拖着一条又粗又长的尾巴,竖直了耳朵,左右张望,嘴里发出一阵阵叫声,像是在安慰小老鼠。它的眼里露出焦灼的神情,不用说,这小老鼠一定是它的孩子。

它很快靠近了小老鼠。小老鼠看见它,也减弱了号叫声。只见大老鼠用尖利的牙齿咬住夹子上的铁丝,左右摇动,仿佛要将这个怪物咬碎,立刻救出自己的孩子。它咬了半天,怎么也咬不动,于是又去咬拴在桌腿上的布带。我想,糟了,布带一断,它会把小老鼠连同鼠夹一起弄走。

忽然,“啪”的一声,接着从桌子下面传来一声惨叫,大老鼠被桌子下面的另一只夹子夹住了。它挣扎着,带着铁夹在桌下拼命翻滚。“吱――”“吱――”,这声音仿佛在向苍天诉说,诉说它孩子和它的命运;又仿佛在诅咒,诅咒那锁住它们的铁夹。

打死它们吗?看到这情景,我踌躇了。

恰在这时,弟弟看完电影回来了。他看见两只被逮住的老鼠,欣喜地摇着我的肩膀:“哥,你逮的?”“嗯。”我点了点头,可并没有他那样高兴,而且,心里有股说不出的滋味。

弟弟拎着两只老鼠夹走出了厨房,接着便听到了两声惨叫……

这篇文章的感情是强烈的,也是有起伏的。“咬牙切齿”是写对老鼠“恶行”的恨。捉住老鼠后的“踌躇”是写面对老鼠的挣扎和“惨叫”产生的犹豫。怜悯,同情,夹杂着痛恨,作者心里涌现一股“说不出的滋味”。

对于这篇文章,有的同学很赞赏,认为作者的感情真诚,心地善良。捕杀老鼠过程写得清楚,细节也动人,因此,热情肯定这篇文章的成功。

但是,也有的同学对作者所表现的“感情”,不以为然。他们认为,作者的感情虽然是真实的,却是错误的。老鼠为害甚烈,“十恶不赦”,心慈手软,只会养痈遗患,实不足取。

这里,需要讨论的是,究竟应当怎样看待这篇文章所表现的“感情”?

文章不是无情物。没有真情实感的文章绝不是好文章。这篇文章的作者感情细腻,观察老鼠的挣扎之状,特别是大小老鼠的“亲子之情”(实际上是动物的一种生理本能),由此而产生的“恻隐之心”,矛盾心情是自然的,无须苛求。

需要继续讨论的是,写文章要有感情,还要有理智。因为感情不是虚泛的,它是有内涵的,说到底,它是社会实践的产物。社会实践有是有非,反映在感情上自然也就有是和非的区别。老鼠是有害于社会的动物,“天下有哪一家没尝过它的苦头”。“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老鼠的社会恶行决定了人们对它的憎恨态度。“不承认‘恶’这本身就是‘恶’,它使我们成为站在破坏一边的帮凶。”(美国罗洛・梅语)这是一个严峻的现实,对“恶行”的态度正是对一个人品行的鉴别标准之一。明乎此,如果我们不以理智来控制感情,而是任凭感情的潮水奔涌,最终是会冲决道德的堤坝的。而《逮老鼠》的作者并没有放纵感情,虽然行动“踌躇”,“心里有股说不出的滋味”,但是他没有阻止“弟弟”的果决的行动,老鼠最终受到严厉的处置,这正是作者理智战胜感情的标志。

如果换一种设想,文章作者最后是由“踌躇”而决定放走两只老鼠,让老鼠再继续去危害人类,那就完全是另一种情形。那是感情淹没了理智,是十分危险的。“感情会毁坏聪明才智。”(法国巴尔扎克语)由此,我们联想到写作的真情实感问题。当前,中学生写作强调真情实感已成为共识,这对于纠正一度盛行的虚假矫情的文风起到针砭的作用。《逮老鼠》一文在同学中引起争议就把问题提到一个新的层次,写作不仅要有情,还要有义,情是外表,义是内核。有感而发,情义并至,既不为感情所累,又充溢青春朝气,中学生写作必将呈现一个崭新的局面。

上一篇:童年趣事(1) 下一篇:生活需要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