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的水处理技术与净化工艺探索

时间:2022-10-06 06:04:44

关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的水处理技术与净化工艺探索

[摘 要] 本文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的水处理技术与净化工艺为切入点,就二者的常用技术种类以及具体运用方法,进行细致的探讨研究,期望为水处理净化技术在农村地区的推广运用,提升农民生活饮水质量与安全,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农村饮水安全 水处理 水净化 饮用水

[中图分类号] S27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1-0290-01

保障饮水安全是当前水利工作的首要任眨而农村饮用水水处理净化工艺技术是其安全工作中的重要实施手段。而水质净化处理技术,就是运用各类工艺方法,将饮用水中的杂质做去除处理,令处理后的水质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要求,使得经过处理后的饮用水水质不再含有病原微生物、化学物质等有害人体健康的杂质。同时饮用水的观感较好,无异色异味。因此对农村饮用水进行水处理、净化作业,是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的重要措施,本文据此对常用的水处理与净化技术做详细的探究分析。

1 农村饮水工程的水处理技术探析

1.1 絮凝池水处理技术

目前在农村地区常用的絮凝池水处理技术主要分为穿孔旋流絮凝池、折板絮凝池、网格絮凝池等工艺类型。其中穿孔旋流絮凝池处理技术是由多个相互串联的絮凝室所构成,需处理的原水经由池壁以高速流入絮凝室内,并在絮凝池中产生旋转作用,令其原水颗粒相互碰撞。并且在多个串联的絮凝池作用下形成旋流,进而强化对原水的絮凝作用影响。各个絮凝室之间连接部位使用孔口做衔接,并且将孔口的断面随着串联絮凝室做逐级扩大,相应原水的流速也会逐级减低。此类水处理技术较为适宜在农村中的中小型水处理厂中应用。

而折板絮凝池水处理技术则通常会分化为三段或多段部分,每段絮凝池会使用折板进行分割设置,具体的折板设置方法又可细分为相对折板、平行折板以及平行直板三大类,这三类设置方法均适宜在水量变化程度较小的中小型水处理厂中应用。而网格絮凝池的平面设置方式择优多格竖井串联而成,水流从其中一格流向另一格,以此上次水流交错流动并最终流向出口位置。同时该技术会水平设置栅条构成絮凝池网格,当原水流经网格栅条的缝隙时,相应水流就会出现收缩现象。此外隔板絮凝池则是最为常规的絮凝池设置方法,较为适宜在规模较大或是原水水质较差的大型水处理厂中使用。

1.2 沉淀池水处理技术

当前农村地区常见的沉淀池水处理技术主要分为平流沉淀池与斜管沉淀池两类。其中平流沉淀池技术的构造相对简单,通常为设计为长方形造型的大面积水池,其对原水的处理成效较好并且可靠性优异,同时对各类原水水质的适应能力较好,在技术操作上也具备简便快捷的优势。而斜管沉淀池技术,则是一类在沉淀池中设置较多平行斜管的水处理工艺,此类沉淀池细分有配水区、斜管区、布水沉泥等区域。在此斜管沉淀区作用下,整个原水水流会呈向上流动趋势,而泥浆则往下沉积,在斜管作用下对原水水质处理的效率也更高。同时此类沉淀池技术所占用的面积相比平流沉淀池更小,因此较适宜在农村的中小型水处理厂中做应用推广,也是当前农村地区所使用的主流沉淀池水处理技术。此外由于斜管沉淀池技术运用中原水在池中的停留时间较短,相应就会在原水本身浑浊度较高的情况下,造成处理后水质仍不达标等问题。因此需要在此类沉淀池技术应用中,尽可能使用浑浊度较低、水质好的原水做处理。

2 农村饮水工程的水净化工艺研究

农村饮水工程主要分为集中式和分散式,两者因规模和受益人口不同,工艺选择上也有很大的差异,集中水处理的工艺较为成熟,而分散式工程的因规模小,管理困难等原因,目前在工艺应用上还存在局限。

2.1 水净化药剂的选用与混合

依据农村地区的原水水质情况、水量变化程度大小以及净化后的水质需求标准,就需要对应合理选取、调整饮用水净化中的混凝剂种类,以及具体的添加剂量。当前我国农村饮用水净化工艺常用的混凝剂主要有聚合氯化铝(PAC)等类型。而混凝剂混合则是指将其扩散于水中并做均匀混合,以此保证混凝剂的作用成效。在混合进程中需要再将药剂扩散入水后,把整个水体做充分搅动,以确保药剂能在最短时间内均匀扩散到水体各个位置中。同时为了减少混合进程中的药剂损耗,并相应为水净化作业提供优异的絮凝环境,需要将药剂放入原水后做剧烈、快速的搅动混合,以保证药剂与原水做充分混合。作业人员为进一步确保二者的混合质量,也可使用离心泵混合、管道混合器混合以及机械混合池混合等手段。

2.2 水过滤工艺

水过滤工艺包含过滤与反冲洗两个环节。过滤环节是将沉淀后的原水由水管导入滤池中,流经池中的滤料层与承托层,原水中细小悬浮物以及胶体物质等杂质颗粒,就会截留于滤料表面以及内层空隙中,实现对原水的过滤净化目的。之后将过滤处理后的清水再通过集水管收集排出。反冲洗环节是将冲洗水通过配水系统注入滤池中,流经池中承托层和滤池,将层中原有的杂质污物冲走带出,其混杂的杂质污物被送入到反冲洗排水槽或管中,以此将沉积杂质从滤池排出。此外工艺选择方面,根据原水水质和水厂规模,对于规模较小、原水水质较好的农村水厂可以只采用过滤工艺。

结束语

农村地区的饮水安全是当地群众正常生活与社会发展的关键前提基础,在各地的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中,应积极采用各类高效、适用的水处理与净化技术,保证对原水水质的处理成效,提升当地居民的饮用水安全质量。

参考文献

[1]曹孝康.农村饮水工程中的水处理技术及净化工艺[J].技术与市场,2016,06:415.

[2]胡彦武.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处理工艺[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01:38-39.

[3]林跃星.生物慢滤水处理技术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的应用[J].内蒙古水利,2011,06:116-117.

作者简介:刘景泉(1970.10-),男,籍贯:四川宜宾,工程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从事农村供水工程方面研究。

上一篇:高中地理学习方法探究 下一篇:小学生语文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及有效解决策略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