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小儿头皮留置针操作方法的探讨与体会

时间:2022-10-06 05:25:51

改进小儿头皮留置针操作方法的探讨与体会

【摘要】 目的:探讨抢救危重患儿头皮静脉留置针,提高穿刺成功率及留置时间。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2年7月在本科住院抢救的80例2岁以内患儿,随机分为2组,即传统组和改进组,每组40例。传统组在静脉留置针操作中采用常规方法:见回血后将针芯退出0.5 cm,再将导管并针芯送入静脉内;改进组采用改进方法:进针见回血后,打开输液活塞,让液体迅速进入血管内,顿时让近端血管内充盈,停顿数秒,软管经液体将血管冲开后,顺血管走向缓慢推入软管,直至将软管完全推入,利于外套管的送入。结果:改进组采用改进方法后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传统组(70%),改进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传统组。改进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5%(38/40),传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25%(1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进方法可减轻患儿痛苦,保护患儿血管,减少护士的工作量,提高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提高抢救成功率,赢得救治时间。

【关键词】 危重患儿; 头皮静脉留置针; 操作方法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9.055

静脉留置针广泛应用于临床,不仅减轻了长期输液患儿每天穿刺带来的痛苦,也明显减轻了护理人员工作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静脉留置针可随时保持静脉通畅,更方便临床用药及危重患儿的抢救。儿科静脉穿刺,是儿科护理工作的一大难点,也是患儿家属关注的问题。由于小儿血管管径小,致使穿刺难度较大,特别是那些发病急、病情危重、危及生命需要紧急抢救的危急重症患儿,这类患儿多数血管条件差,循环障碍,血管不饱和,血管较细,造成了头皮留置针穿刺的成功率极低。然而静脉穿刺是治疗和抢救的主要途径[1]。针对此类问题,笔者在实际操作中,改进了以往的送针方法,获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此方法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7月—2012年7月在本科住院抢救的80例2岁以内患儿,随机分为2组,即传统组和改进组,每组40例。传统组男21例,女19例,内科33例,外科7例。改进组男28例,女12例,内科38例,外科2例。两组性别、病种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1.2 操作方法 材料选择:美国BD公司生产24 G封闭式套管针。传统组:用备皮刀自穿刺点周围2.5 cm剃除毛发,暴露穿刺点,穿刺者左手中指与拇指绷紧皮肤,食指示引静脉深浅及走向,右手拇指和中指捏紧针芯手柄,使穿刺针与头皮静脉水平,穿刺进皮时针尾与头皮约15°~20°,进皮后与头皮静脉平行穿刺,见有回血时右手握持针柄固定不动,左手食指与拇指捏持套管针柄轻轻推进,推进套管针长度的2/3即止,此时左手捏住套管针柄固定,右手轻轻退出针芯,调节滴速通畅后用贴膜固定[2]。改进组:方法同上,进皮后与头皮静脉平行穿刺,穿刺时切忌过速,进针宜轻、稳、慢,特别对血管显露不明显,见有回血时左手握持针柄固定不动,右手将连接液体输液器的活塞完全打开,将液体快速滴入血管内,稍等数秒钟,使其血管内充盈,饱和后,再将软管顺静脉平行推进0.05 mm,右手固定针柄,左手将连接留置针的针头后端的细软管挤压后放开,如挤压时见回血,放开后回血迅速进入血管内,表明软管已进入血管内,左手作固定,右手再沿血管的走向缓慢推入软管,直至将软管完全推入,左手迅速将针芯取出,调节滴速通畅后用贴膜固定[3]。

1.3 观察内容 观察两组置入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置管后保留的时间及其他因素拔管的原因。

1.4 判断标准 静脉留置针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的判断标准:静脉穿刺一针见血,外套管置入顺利,点滴通畅,局部无渗出。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PEMS 3.1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改进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5%(38/40),传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25%(1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穿刺成功率比较

3 讨论

对于危重抢救患儿,头皮血管细小不充盈,循环障碍等紧急情况,采用传统方法,穿刺成功率极低,由于患儿血管条件差,时间紧急,头皮静脉纤细,不同的病情影响静脉充盈,易造成置管失败。采用改进方法,进针见回血后,打开输液活塞,让液体迅速进入血管内,顿时让近端血管内充盈,软管经液体将血管冲开后,顺血管走向缓慢推入软管,直至将软管完全推入,利于外套管的送入,成功率大大提高。实验证明,改进组成功率远远超于传统组,能及时给患儿建立静脉通道,为抢救危重患儿赢得时间,延长留置针的使用时间,减少患儿痛苦,减少护患纠纷,也能提高抢救成功率[4]。

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是临床输液较好的方法之一,一方面可以减轻婴幼儿因头皮针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另一方面也减轻临床一线护士的工作量。而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水平直接影响急诊、危重患者抢救的成功率和临床疗效,同时也是对护士基本功的衡量和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检验。因此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成功率,并使其操作更趋于完善、规范,将是护理同仁继续探讨的课题[5—6]。

参考文献

[1] 蒋冠华.静脉留置针在儿科中的应用及体会[J].全科护理,2009,7(12A):3136—3137.

[2] 胡洁容.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新进展[J].全科护理,2009,7(10A):2605—2606.

[3] 游淑君.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巧[J].家庭护士,2008,2(6):423—424.

[4] 郝守华.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284—275.

[5] 高红梅.婴幼儿静脉留置针置入方法的探讨[J].护理研究,2004,18(11):2042—2043.

[6] 王桔红,周望梅.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应用问题分析与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5):104—107.

(收稿日期:2012—08—27) (本文编辑:郎威)

上一篇: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放疗皮肤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超声对快速二期大动脉调转术治疗大动脉转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