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前导言的作用和教学策略

时间:2022-10-06 03:49:33

章前导言的作用和教学策略

【摘 要】本文从五个方面简要探讨了物理教材中的章前导言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在实际教学过程如何运用好章前导言,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构建知识体系等。

【关键词】章前导言 作用 物理教学

新编五年制高职物理教材明显地加强了各章的导言编写,这些精心撰写的导言,能够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尺度,有意识地引导他们理解教材,构建物理知识体系,对“让学生学会进而会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如何使这些导言在物理教学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章前导言的作用

(一)能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学习

学生学习有了明确的目标,并对自己所要达到的要求有所认识,才能主动有规划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因此在导言编写时,应尽量展示本章教材的教学目标,用来解释课题的意义,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的思维很快进入新课的要求。

(二)能为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做好铺垫

教学铺垫是一门艺术,除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各种铺垫方法外,在章前的导言中也可以运用各种铺垫的方法,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便于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例如在遇到难度稍大的课程时,有意识地补出中间的环节,削减坡度,犹如铺路架桥,给学生以承上启下的铺垫;在学生容易造成疏忽失误之处,预先在章前导言中采取防范性的措施,先入为主地作预防性的铺垫,提请学生注意;当新旧知识有较大差异或相似时,可以在导言中提醒学生回忆以往学过的知识,做好对(类)比性的铺垫。

(三)有利于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学习的任务不仅仅是满足于获得某个结论性的内容,物理学中除了要求学生理解物理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学会并掌握的方法论,它是学生打开学科大门的钥匙,也是在未来从事科学技术工作时进行研究、创新的锐利武器。

在物理学中除了逻辑方法,即分析综合法,归纳演绎法,还有科学的抽象、物理假说和物理模型方法,类比方法和理论思维方法等。因此,在有些章前的导言中应指出本章节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物理研究方法,让学生通过对导言的阅读,大致了解本章的物理研究方法,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和细读课本时能够定向地品味,体会众多的物理学家们是怎么用此方法解决问题的。

(四)有利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章前导言中,可以介绍一些学生用原有的知识无法解释的现象、新的问题,或找出原有理论的局限性和矛盾的地方,这样做的实质就是引起学生的认知不平衡,而每一个学生都有改变不平衡、实现新平衡的愿望,把这种追求新知识的愿望激发出来,就会产生新课题的动机,诱发学生主动去探索,去学习。

(五)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物理知识体系

课本上对于物理知识往往是分章、分节、分段讲解的,由于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一些重要概念的产生、 发展及应用往往分散在不同的章节里。知识与知识之间的错综复杂的联系,很容易由于这种线性编排而被略去或变得模糊,本来关系密切的内容有时不得不隔开得很远。在学生学习物理课程中,越是掌握了物理知识的整体结构,就越便于掌握和解决涉及的物理方面的问题,也只有如此在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才能去构建新的知识结构,从而才能创造性地解决更多过去不能解决的问题。因此,在有些章前的导言中要注意归过纳前面已经学过的内容,导出下面将要学习的内容,承上启下,使学生掌握整体物理知识结构。

二、导言的教学策略

(一)教师要有计划地布置学生课前阅读

在学习某个章前导言时,可布置学生认真阅读,引导学生养成边阅读边思考问题的习惯,让学生大概了解学习本章的目的,教材的思路,帮助学生筛选出重要的信息,促使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例如在阅读《电磁感应》这一章导言时,可引导学生把电磁感应现象转换成数个问题:什么是电磁现象?电磁现象与以往所学的磁现象有什么联系?电磁感应现象是如何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有什么实际应用?促使学生在阅读课本中去寻找答案,如发现学生对以往所学的知识模糊不清或掌握不好的,还要引导学生自觉地去复习旧知识。

(二)可根据不同类型的导言和本章重点内容做出具体的教学策略

章前导言大致可分为几种类型:承上启下类、联系实际类、物理学史类、德育教育类等。

在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比较突出的章节,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点拨。例如在《匀速直线运动》这一章,教师可作这样的点拨:我们研究物体的运动,就是要掌握它的运动规律, 研究物体的运动,将来你能体会到从简单现象着手是一种十分有益的研究方法。通过这段导言学习,无疑会对今后学习热学、电学、光学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由此会逐步地理解选择理想模型的重要性,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牛顿定律》的导言属于承上启下的类型,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可提出这样的问题:前一章我们学习了什么?物体有哪几种运动形式?下落的高度和下落的时间是什么关系?可以算出石头下落的加速度或某个时刻的速度吗?石头为什么是匀加速运动而不是匀速运动?最后的问题,学生是回答不出的,如果要知道最后一个问题的答案,就需要进一步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就要学习动力学的有关知识。

(三)要引导学生结合“章后小结”再读导言

在本章的内容学完后,对本章的教学内容掌握和理解也许仍然是散的,那就必须小结。小结时应与每章的导言联系起来,让学生思考物理知识之间的联系和知识内容的整体结构,使其所学知识系统化和整体化。

为使导言发挥其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更好的作用,让学生更有趣地阅读,在编写过程中必须注意叙述的启发性。老师有时还要为学生建构问题的情境,结合物理学史等各种科学家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发现和探究的思维定势。

上一篇:浅谈开展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意义 下一篇:试析如何用初中化学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