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时代的建筑形态透析

时间:2022-10-06 03:32:14

数码时代的建筑形态透析

在新世纪之初,信息科技正在重塑世界,数码技术将不仅更新建筑师手中的工作,而且也将更新建筑师头脑中的观念,工业时代的每一次科技进步都会引起建筑文化的反应,如新艺术运动,现代主义运动。因此数码时代也必然产生新的建筑文化。什么样的空间能反应二十一世纪的科技成就.生活和文化?数码技术将怎样改变建筑师的工作方式?如何面对和创造怎样的未来生活?这是建筑师一直在思索的问题。在日益发达的信息化时代,这个问题比以往任何时代更显得迫切。

数码时代的建筑学诞生了许多新的概念,常见的有信息建筑(Informationarchitecture);数码建筑(Digitalarchitecture);虚拟建筑(Virtualarchitecture);超建筑(Transarchitecture):信息建筑是未来建筑的总的发展方向,将极大的影响我们未来的生活。而数码建筑的概念基本包括在信息建筑的概念之中,较集中的关注信息数码技术对建筑形态的影响,更加贴近当前建筑学本身。虚拟建筑则是信息建筑得以实现的关键手段。超建筑则摆脱了传统建筑学束缚,具有前瞻性和超前性,将为信息建筑的发展做出有益的探索。

数码时代的建筑理念与实践建筑师们掌握了数码工具,而且每一天这种工具便更趋完善,强大的逻辑计算能力,NuRBS技术、动画物体物理属性设定技术以及三维输入输出设备的进步使我们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创作自由。中世纪的人们在修建哥特教堂的时候总是希冀建成世间最设高耸华丽的塔楼,在二十世纪经济快速发展时,宏伟壮丽的摩天大厦被用来炫耀经济实力,在数码时代,打破传统概念的新建筑形态成为了表达时代精神的最佳道具。

1989年,弗兰克?盖里(FrankGehry)在巴塞罗那奥林匹克村设计的雕塑“鱼”,第一次在真实设计和建造中运用了IBM开发的CATIA,创造出不寻常的建筑形象,多维复杂的曲面和尺度不同方向各异的空间构件颠覆了观众对建筑空间形象的传统认知。CATIA把自由带给了建筑师,这可以说是数码时代建筑创作的开端。

在雕塑“鱼”之后,盖里利用CATIA的强大能力,创造出许多其它出人意料的建筑形象,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布拉格荷兰国家大厦等,极大挑战了传统的建筑营造和审美观念。古根海姆博物馆更是引发了对建筑美学认识的争论,但对于建筑工程的实践来说,这是一个伟大的进步。

莫斯在美国加州库尔文设计的“伞”(Umbrella)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震憾。在旧仓库的改造工程中,莫斯维护了场所的原有形态以及老建筑的基本结构,同时又插入了“畸形体”一一伞,来重塑场所性格,异形的三维扭曲的巨大玻璃瑰丽多姿,覆盖了一个安置在建筑转角处的室外表演场所的上方,标志了建筑的入口斜坡,带来了非比寻常的视觉冲击。这是建筑师和玻璃制作公司以及结构工程师的成功合作。

这些早就成为我们熟悉的致力于建筑形态探究的建筑师在遭遇到新的创作可能性的时候,理所当然的利用数码技术积极探索新的建筑形态,对传统建筑空间用数码技术积极探索新的建筑形态,对传统建筑空间加以变异,改变建筑的围合界面,从而达到改变建筑形式的目的,可以说是利用计算机达到解放建筑形式的目的。

荷兰的联合设计工作室(UNStudio)是集合了建筑学、城市学、工程和基础设施等各方面专家的联合工作室,实行包容建筑学所有方面的整合性设计程序。他们的设计始终与电脑技术紧密相关,追求将形式推向数学的极限以创造复杂而又统一的结构。联合设计工作室的墨比乌斯住宅是体现数码时代建筑特征的实例。在这个设计中,“墨比乌斯环”作为设计的构思图式推动了设计要领的深化和建筑空间的形成。墨比乌斯住宅水平延展开来的体量低悬在台地上,螺旋交缠的运动空间为使用者带来了对环境的不同认知。在新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建筑师个人对技术发展的敏感不足以在追赶新技术上做出决定性的成就,只有联合各种专业人员,才可能在新建筑的探索上取得成功,这是联合设计工作室给我们的启示。

FOA提出了整体建筑(MOnolithiCArchitecture)以及地景(Landscape)建筑的概念,从自然地貌中寻求建筑空间新形态。近来FOA引人注目。刚建成的横滨国际客运码头(YOkOhamaIntemationalFerryTemina1),从计算机的虚拟构成真实的结构和材料的组成,方案在理想状态和现实制约中力求取得平衡。方案最后保留了计算机创造的连续表皮造就空间概念,随着建筑的扭动,地面、墙面、顶面自然地转换,空间效果也类似墨比乌斯环。整个建筑就如同是被建筑材料包携起来的地貌景观一样,人们在“山谷、丘陵、缓坡、洞穴”之中体验连续界面带来的不同寻常的建筑空间体验。

格雷戈?林恩(GregLynn)是哥伦比亚大学展开数字化建筑研究之后涌现出来的代表人物,他宣称他对数字建筑的兴趣主要存在于数字化的模拟状态,着重研究在数字化状态下空间形态的演化特征,并提出了动态之形(AnimateForm)的概念,把传统上关注静态的建筑学推向了一个新的动态的领域。林恩针对具体建筑项目的设计便不缺乏建造的可能性,现在像大批量利用现有设备制造标准构件一样,大批量制造不规则构件定制技术的可能性已经具备,相信他对真实建筑项目的实现一样雄心勃勃,事实上从最近林恩的建筑实践来看他可正在从他的纯理论走向实践。

渡边诚(MakotoSeiWatanabe)在数码建筑上的研究和通常依造型软件来塑造复杂混沌的形体的做法也不同,他更倾向于根据工程需要制作特定的电脑程序,给予有特定意义的参数,从而生成某种合乎逻辑的形态,就好像生物进化,在外界和内在条件冲突、磨合中得到合乎道理的完善存在。早在他从1990年开始的“诱导城市”(TheInductionCitY)中,渡边诚便设想城市和建筑形态的产生应当由环境中存在的确定的要素来决定,于是“诱导”的概念就产生了,使用特定的电脑程序,对环境要素加以回应,然后符合环境和个体本身需要的形态就出现了。就好像是地貌的形成是地质和环境的合作,生物的形态是自生的繁衍需要和环境的选择的结果一样。

大江户地铁线饭田地铁站(Iidabashisubwaystation)就是这样解说道:“这件作品的形象,地下的部分象是植物的根,植物是将根伸到有柔软的土的地下,和有水分的地方,而让“叶子”之间尽量不重叠,这样可以享受太阳光的洗礼,在水和光处于最好的条件的情况下寻找最理想的形。如果条件能够满足,自己就可以自由地成长,这就是我的设计想法。”在这个设计中,他便运用了自行开发的软件,给予环境参数,诱导建筑形式的产生,整个过程自动发生,地下运动的是象浪一样发光的网,通到地上之后形成翼的形状。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先制作电脑图像或是模型,得到预期的形态,而是使用电脑程序,设定形态产生的模式,通过程序自动地在解决形态问题同时形成空间。

对于这些建筑师来说,数码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对建筑空问的新的认知,带来了建筑创作的新的方法,帮助他们面对新的时代面临的新的问题。多学科的交融发展、新的思维方式和新的交流方式,新的美学思考和技术极限,这些是他们努力思考和试图回答的问题,数码技术帮助他们理解,协同他们给出答案,也创造出新的建筑形象。

由于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由于新的数码时代建筑学思考的深入,数码建筑教育的开展和普及化,数码时代的更有冲力的新生代力量正如雨后春笋一样迅速的出现,越来越多的新的建筑师加入到数字时代建筑形态的研究中,他们可以选择成为创作可实现的真实的有数字时代特征的建筑的建筑师,也可以选择成为在网络世界中和游戏世界中创作和建造的虚拟建筑师,传统的“建筑师”的定义正在被改变。

他们所接触的建筑教育和对空间的认知和前辈们已然不同。出生在数码技术开始大行其道的时代,成长在数码技术广泛应用的生活中,使用网络进行远程交流,玩网络游戏,他们对生活、交往、空间的理解和认知都有着独特的观点和想法,无所顾忌的探索,创造出全新的建筑形象。

在具体现实性的数码时代建筑范畴中,设计依然和建筑的实质存在相联系,不管如何复杂的建筑形体和空间,依然需要遵从最基础的力学原则,解决最基本的建筑的功能性的要求,解决物理的、生理的要求。当然,数码时代的建筑同时也要承担起对新时代的思考和设想。数码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得到了新的创作方向和不同以往的解决方法,也带来了新的审美的取向,建筑越来越轻盈、透明、开放,也变得更具有柔性、动感、混沌的特征,迥异于传统。新的具有数码时代特征的建筑将不断的挑战我们的认知,带来新的不同的形象,让人产生新的体会。

存在于网路中的虚拟建筑拓展了建筑师所服务的范围。数字空问中的建构以多维的可感知的空间形象增强了网络世界的真实感和亲切感,虚拟建筑功能实现利用视频和交互的设备把现实世界中的人们和虚拟世界联系在一起,这是Cyberspace发展的方向,也将是未来建筑师的从业方向之一。

这些发展最终将应当为未来建筑的数字化奠定基础,从而真正地让真实世界和网络虚拟世界统一成为人们所可以掌握的知性空间,成为人类生活与发展的存在空间,把人类的未来生活推向前进。

上一篇:透析建筑创作思维的培养 下一篇:剖析中国特色的建筑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