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婷婷:生命因创新而璀璨

时间:2022-10-06 03:14:15

刘婷婷:生命因创新而璀璨

2012年1月29日,星期天,傍晚。

忽然下起了大雨,刘婷婷赶紧拨通电话:“你们在哪里?我开车来接你们!”

半小时后,她将车停在了一网吧前,网吧门口站着4名刚毕业的高中生。然而,两小时后,刘婷婷又应他们的要求,将他们送回到了网吧。学生调侃说:“刘老师,那年是你从这家网吧把我们‘揪’回学校的,今天又是你把我们送回网吧。”

刘婷婷笑了笑:“那时那事与今时今事已不同。我从来没有认为上网有什么坏处,不会使用网络,不懂科技,那才叫落后!”引得学生们个个笑开了“花”。

这名深受学生喜爱,同时深爱着科技创新的教师就是2016年贵州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之一――刘婷婷。

零的突破

1976年,刘婷婷诞生在兴义山城,大学毕业后,她被分配到兴义四中工作,后辗转到贵阳实验三中教书。在这里,她被黔西南学校和省城学校之间的差异所深深触动:贵阳实验三中的科技创新教学开展得有声有色,而之前她在兴义四中,连“科技创新”一词都没有听说过,而且黔西南州的其他学校,也很少有人认真对待科技创新课。

刘婷婷想,家乡的学校太需要注入这种元素了。于是,2009年她毅然绝然地离开了生活和工作条件较为优越的贵阳,回到了兴义。

此后,刘婷婷在紧张的教学之余,几乎把所有的休息时间都投入到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之中。她克服器材缺乏、实验设施简陋等困难,带着3名学生多次到30多公里外的万峰湖取水,通过将近半年、数以百次的实验,完成了第一个课题“万峰湖水质改善的研究”。这一课题在2010年“贵州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获得二等奖,打破了黔西南连续六年无青少年科技创新项目获奖的僵局。

然而此时的刘婷婷却遭遇到教学生涯中的一个新问题――很多家长认为学生把精力用到科技创新实践上,占用了学习时间会影响成绩。因此,埋怨的声音越来越多。刘婷婷几番挣扎,最终还是顶住压力,决定用实践来作答。身为班主任的她发动全班学生参与,展开了七八个科技创新课题的研究,带着他们到贵州龙博物馆、文管所、农科所、旅游局、环保局等地参观访问。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班上的学生不仅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而且有19名学生在贵州省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

其中有一名来自山区的学生,性格孤僻,刘婷婷多次主动与他接触、交谈、鼓励都没效果。一次刘婷婷批改作业时发现他关注家乡,于是就引导他把家乡的特色做成课题,一到周末刘婷婷就带着他实地调查、访问,经过三个月的课题研究,他不但学会使用电脑,而且在全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专家答辩现场侃侃而谈,课题最终斩获全省二等奖。

在愧疚中决然

刘婷婷是学校的生物教师、班主任、教科处副主任,教学任务已异常繁忙,科技创新辅导又占用了她几乎全部休息时间。为了专心工作,她把孩子放在父母那里。没有时间照顾父母、也没有时间做家务,甚至连女儿生病住院、父亲身患癌症住院,她都没有时间陪伴。

对此,她很内疚。她说:我也很想为父母、孩子多做点事,但是我先得把适合我们地区的创新教育路子找到,这样才能让更多的老师、学生参与进来。

5年来,刘婷婷共指导学生进行过20多个课题的科学研究,其中58名学生在贵州省、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及全国生物学联赛中获奖。

她组建科技创新教育团队,培训学生5000余人次,开展了“珍爱生命之水”“科学饮食”等多种科技体验活动,培训黔西南州科技辅导员1000余人次,推动了黔西南州的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在2013年中国科协、教育部等举办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刘婷婷被评为全国十佳优秀科技辅导员,成为贵州省唯一获此殊荣的教师。兴义一中也因此获全国、全省优秀组织奖,全州科普先进集体。

同时,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刘婷婷自己进行发明创新。她自制教具30余件,多件作品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一、二等奖,并得到推广使用。

究竟是什么让她对科技创新如此痴迷,答案就在她的日记里:“教师的工作平凡而有意义,其意义就在于尽力让学生的特长得以展示和发展,我的生命因教育和科技创新而璀璨。”(编辑/夏冬)

上一篇:配电管理系统应注意问题分析 下一篇:人机大战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