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向往的语文教学

时间:2022-10-06 03:12:26

我心向往的语文教学

从教30年,在小学语文园地耕耘实践,心中,对语文教学境界,始终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向往。

从容有定力。语文教学需顺应教育规律,适时、适性、适切,不揠苗助长,也不贻误时机。语文教学需有一份坚守――对学科教学本质的坚守,遵循母语学习规律,培植良好的读写习惯,注重熏陶感染,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书,厚积薄发,徐徐图发展;对“以人为本”理念的坚守,尊重儿童学习与认知规律,“以学定教”“顺学而教”,既关注学生当下发展需求,夯实语文基础,又为学生长远发展奠基,培植独立学习能力、探究合作意识、创新实践精神、良好思维品质等,循序渐进促成长。

宁静不喧哗。古语曰:“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昭德新编》)。不知何时起,语文课堂变得很热闹,话题高频转换,形式花样翻新,师生问答不断……喧嚣热闹,让语文学习走向浮躁、肤浅。海绵吸水,常是静寂的,悄然无声;语文学习,也需要多一份“静”气。安宁沉静的课堂,静思默想的学生,在我眼中,是极美好的。静思,学生才有深度的阅读与思考;静思,学生才有个性化理解与独特见解;静思,师生对话才有智慧火花的闪现与碰撞。

清简有智慧。“冗繁削尽留清瘦”,艺术创作如此,语文教学亦然。清简,是语文课堂的高境界。目标简明,内容简约,过程简洁,而学生学得愉悦,收获丰实。这,考量着教师的专业眼光与教学智慧:练就慧眼,准确深入研读教材,创造性开掘教材教学价值,即看得清教材“有什么”;磨砺慧心,从学情视角对教学价值作二度删选,研制切合学生需求的合宜的教学内容,即定得准课堂该“学什么”;锤炼慧智,依据课堂生成,及时调整教学,适时点化引导,即辨得清“何时导”“导什么”“如何导”,以智启智,自然不着痕迹之间,让学生收获挑战与发现的惊喜。叶圣陶先生在《苏州园林》中说,苏州园林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语文课堂亦需追求这样的境界,删繁就简,圆融智慧,有匠心少匠气,简约而不简单,有灵秀的气韵。

传承亦创新。语文教学需传承我国母语教育的精髓,重读书、积累和感悟,重熏陶感染,更需在传承中求创新,兼容并蓄,与时俱进。语文教学需聚焦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在教学内容、过程、方式等方面求变革:“聚焦”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把有限的教学时间用在“刀刃”上,丰富语文积累,发展思维,提升阅读力与表达力,夯实学生最基本的也是必备的语文素养;“延展”学生语文实践过程,使知识形成结构,触类旁通,迁移运用,实现由“知”到“能”的转变,在实践中建构能力提升学力;“转变”学习方式,从零散走向整合,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当下走向长远,实现学科教学的整合与开放,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投身于具有学习价值的探究活动,在综合学习中,丰厚学生文化底蕴,培养学生运用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培植学生独立学习、合作探究、创新实践、批判性思维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许红琴,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小语会常务理事,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语文教研员)

上一篇:阅读教学中有效生成的内涵特征 下一篇:拾到一块陶片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