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卡奇思想研究

时间:2022-10-06 02:49:21

卢卡奇思想研究

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规律,人们总是从社会历史现象中发现问题,分析现象,找出原因,寻找答案。对于资本主义的研究亦是如此。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起,人们就开始不断的分析和预知他的结束,究其主要原因是资本主义违背了人类追求平等的天性。历史发展的快慢缓急,都会给研究者提供全面认识它的线索。卢卡奇早期物化思想和晚期的异化思想就深受客观社会发展的影响,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对卢卡奇思想的转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转折点。

一、 卢卡奇物化和异化思想背景

卢卡奇早期物化思想集中体现在他写于20世纪20年代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全书以卢卡奇对马克思主义的初步理解为起点,结合一战后资本主义社会矛盾重重的特殊历史背景,卢卡奇对当时的社会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但是,书中物化理论思想是卢卡奇在没有大量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前提下提出的,没有建立在马克思关于劳动异化观和历史观的前提下,仅仅从马克思关于商品的拜物教的观点出发结合黑格尔、胡塞尔、韦伯等西方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形成的物化思想。

而卢卡奇晚期比较成熟的异化理论主要体现在卢卡奇晚年写于20世纪60年代的《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二战后,时代主题由“战争和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世界各国进入了发展的稳定期,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得到缓和,虽伴有偶尔的经济危机但资本主义社会整体呈现繁荣的发展态势。资本主义物化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另外,此时的卢卡奇已经大量的阅读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相关著作,这对卢卡奇全面认识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的形成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让卢卡奇认清了一切旧唯物主义和黑格尔哲学并对其进行批判,形成比较成熟的异化理论。

二、 卢卡奇早期物化思想

卢卡奇物化理论主要是对资本主义制度中严重扭曲的人的伦理价值观和生活态度进行严厉的批判,但此时的卢卡奇对于物化理论的研究与那些立足于人道主义的起点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批判和声讨的思想理论没有本质区别,只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现象进行指控和责骂,而没有找到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更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没有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问题,没有从物质生产支配人的精神状况和社会发展出发。但是,当时卢卡奇已经加入到共产国际,并且在价值观上也树立了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思想。

三、 卢卡奇晚期异化理论

最早使用异化概念的是法国思想家卢梭,他在历史观上认为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异化阶段是由于私有制的产生而造成人性的堕落和罪恶的时代。费尔巴哈在批判宗教神学的过程中也使用异化概念和理论,他认为异化是人的愿望在世俗世界不能够实现,只能在虚构的理想社会中实现,那里有代表公平正义的上帝和神,但是这种虚构的美好社会和上帝不仅不能帮助实现人类愿望反而使得人们任何事都寄托于神和虚幻世界,造成一种对待世俗生活的消极态度,这就是宗教的危害。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的过程中虽然继承了费尔巴哈关于异化的思想,也把异化作为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手段,但是马克思已经从唯物史观的视角来分析资本主义的剥削现象,从物质生产实践来分析资本主义的发展,从商品拜物教中深入研究异化理论。卢卡奇在前苏联学习马克思理论后,不断的反省自己早期物化理论的不足,并且从唯物史观的前提,用异化理论修正和重新阐述早期物化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在《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中,卢卡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用有了进一步的创新,卢卡奇认为劳动是在特定历史时期表现为外在人的活动,也就是异化,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形式不同。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主要表现在人的能力发展同其个性发展之间的矛盾对抗,要对资本主义舆论及其及其意识形态进行批判,日常生活的异化和意识形态的异化是卢卡奇理论论述的起点。当今不断激化的社会存在同资本对其控制的企图之间的斗争,正是人类摆脱异化的控制、争取获得自身解放的努力。

四、 卢卡奇早期思想和晚期思想比较

卢卡奇的早期思想是通过黑格尔辩证法的思想来认识研究马克思主义,混淆了异化和对象化的本质区别,忽视了异化和对象化虽表现为同一过程,但异化只能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另外,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还混淆了物化和异化。马克思认为异化的结果是人被物化,人与人的关系被理解为物与物的关系,物化和异化从人与它活动对象和产物的角度被区分开了。尽管卢卡奇是从马克思商品拜物教中得到关于异化的解读,但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将物化和异化在同一意义上使用,没有对二者进行严格的区分。但是在卢卡奇晚年的《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一书中,却是对与异化范畴相关的外化、对象化、物化的概念进行比较,从而明确了异化的范畴。卢卡奇认为对象化和外化在客观上保持一致,“客体的对象化和主体的外化,这两者作为一个整体过程而构成了人类实践和理论的基础。”[1]

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卢卡奇着重强调了无产阶级意识对于消除异化的重要性。无产阶级自我意识的觉醒有助于扬弃物化,通过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活动彻底改造自身和社会,在革命过程中将无产阶级自我意识和理论实践相结合,对于物化的克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此书中卢卡奇过分强调了无产阶级意识在革命过程中的核心地位。而马克思则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只有在物质生产的社会中才能实现异化的扬弃。但是在卢卡奇后期的思想中,卢卡奇关于异化的本质已经从唯物史观的立场出发有了新的认识,新的超越。在《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中,卢卡奇指出异化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只有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才能加以克服,个人对自身异化的克服离不开个人所处的现实社会。卢卡奇曾明确说过:“脱离自己在其中生存的那个社会而独立存在的个性是不可能有的,因此,这种广为传扬的个性与社会性的对立乃是一种空洞的抽象。如果某个异化问题愈是深刻地触及到一个人的真正的个性并引起他的思考,那么这个异化问题本身便愈是具有社会性,便愈是一个合类性问题。”[2]所以,卢卡奇说摆脱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异化的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以一种新的社会新式代替旧的社会形式,以新的完整的个性代替旧的局部的个性。

五、 结语

异化理论作为卢卡奇重大理论创新,最先反对降低异化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重要地位,从卢卡奇最先的物化概念到从唯物史观的视角赋予与异化新的内涵,是其理论的支撑点之一,也是理解社会存在的切入点之一。卢卡奇晚年的异化理论对于我们从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研究个人在人的发展困境和前景具有极大的说服力,值得我们认真反思。

[参考文献]

[1]卢卡奇.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下卷[M].白锡塑译,重庆出版社1993年.第132页.

[2]卢卡奇.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下卷[M].白锡塑译,重庆出版社1993年.第676页.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上一篇:马来西亚迎来“中国投资热” 下一篇:团省委传达学习省委常委会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