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化设计的美学探究

时间:2022-10-06 02:30:43

情感化设计的美学探究

摘 要:工业革命的蓬勃发展造就了现代美学的繁荣,以包豪斯为代表的现代主义设计影响深远,至今还有许多人高呼“少即是多(Less is more.)”的口号。他所推崇的“功能主义”以及简洁、平衡、对称、精准、几何化等等设计原则至今仍然被设计界所认可。后现代美学则是建立在现代美学的基础之上的,它较之于现代美学的盲目崇拜机器美学而转变为追求更有内涵与叙事性的设计美学。而富有内涵与故事性的设计风格所针对的就是人们的感性思维与情感体验。

关键词:情感化;设计;美学

中图分类号:J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5-0080-02

一、什么是情感化设计

情感(包括情绪)是一个判断好坏、安全或者危险的系统,可作出价值判断、让人能够生存的最好。情感也会影响行为感受,如:开心、悲伤、气愤、恐惧等,这些都是人的直接反应,主观性的感受,并不受认知水平或者理性思维的控制。情感也是人情绪经验的一种积累感受和综合结论。

人类的情感产生机制是非常复杂的,唐纳・诺曼与他的同事在他们的情绪研究中提出了人类属性是肇因于大脑的三个层次:自动预设层,成为本能层次(visceral level);包含了控制日常行为的大脑运作的这个部份,称为行为层次(behavioral level);还有大脑的思考部份,称为反思层次(reflective level)。每种层次在人体的机能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每种不同层次相对应的需要不同的设计着重点。以下分别进行论述:

首先,本能层次情绪的愉悦度取决于人的直观的生理,比如吃美味的冰淇林的味觉感受和冰淇林诱人的颜色所传达的视觉感受;其次,行为层次的愉悦度来自于有效使用一个工具,顺利熟练完成某项任务的感受,比如运用刀熟练地刻出一张版画;最后,反思层次的愉悦度是思维部份的,比如完成比赛之后的成就感或者阅读带来的愉悦感或者从别人的经验分享中学习。其中行为层次是无意识的,也就是说是一种潜意识,比如可以在行为层次驾驶汽车,在反思层次有意识的进行其它思考。而相对应的设计着力点,情感化设计针对于本能层次着力于人的五感感受,如触觉感受,嗅觉感受等;而在行为层次则注重于人可操作的便捷度、高效度等:在反思层次则着重于设计的故事与内涵,文化的深度,可传播性和人文的关怀等等方面的考虑。

二、为什么需要情感化设计

当今的主要消费人群可以以年龄划分为老年人族群,中年人族群和青少年族群。其中老年人族群相当在意的是社会尊重及生活的平稳安逸度,中年人族群重视社会阶级和成就与表现,青少年族群则视创意、趣味、彼此联系及互动性为重要的生活体验。其中青少年作为新生代的消费力量,也代表着未来市场的发展趋势。也有人将这些出生于一九八一至二零零一年的人群,称为Y世代。

Y世代的特点是心智较为早熟,早早的了解社会竞争的激烈,人心的险恶。也使得他们更懂得在巨大的压力下合理高效的分配时间。加上科技产品和媒体信息的繁荣,他们比之前任何一代人都可以更快更多的搜集信息。由于信息数量的庞大,使得他们的口味更加挑剔,只“打安全牌”的产品或者广告几乎不太可能吸引住他们的目光。同时,他们个人的独立性与社会的认可性在不断进行着拉锯战。一方面他们渴望被同辈们所认可也关心流行信息,一方面他们又努力保持自己的独立性,更希望流行化的事物可以刻制化为自身服务。正式这样的需求,使得市场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包括了消耗产品和媒体都是如此。除此之外,Y世代的人群也非常善于使用互联网等通讯媒体进行实时社交活动,如Facebook、Twitter、微博等新网络媒体的运用已经取代传统的论坛、部落格等实时交流缓慢的媒体方式。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五感设计针对人的本能层次,可以更多更全面地传递产品的信息,同时也会不同于一般产品感受的单一层次,可以更有新鲜感;而针对行为层次的便捷、高效的设计思维模式更符合Y世代的使用需求;在反思层次的叙事和内涵设计,可以成为媒体上讨论的焦点,也可以被许多社交网站进行转载和分享,这样一个产品可能衍生出更多的附加价值。

三、案例说明情感化设计的美学特点

(一)本能层次

在本能层次,情感设计主要体现在五感设计。原研哉在《设计中的设计》一书中说,他认为将人的感觉根据感知器官分为物种,并不合适。原因是感觉与感觉之间存在着微妙而密切的联系。而这些感觉经验都储存在我们的记忆中,只要看到那些相关联的符号形象,就会唤起我们体内的感觉记忆。这也正是五感设计的可操作性的基础。

比如原研哉为日本梅田医院制作的视觉导示系统,没有使用冷冰冰的亚克力板而是运用了棉布作为信息承载体,并且包裹在圆鼓鼓的导示牌上,感觉好像是一个温暖柔软的气泡。虽然我们只是通过视觉看到这样的,但是我们却瞬间可以但受到那种触觉。也很自然的不需要任何文字的解释的,就可以理解这家医院所希望传达出的那种体贴、卫生、呵护患者的理念。

除此之外,还有深泽直人设计的一组非常有名的果汁包装,他将水果本身的颜色质感形状运用中包装上,即便不给任何的文字信息,就能一眼明白果汁的内容物。而且给人一种水果的手感,好像喝的是刚刚鲜榨的果汁一般。

除了运用触觉的设计,还有一些设计运用到了人的嗅觉,比如一个固定香味的店铺,当你在其它地方闻到相同的气味时就会瞬间联想到这家店;还有带着香水味的杂志广告,直接就让人去感受香水产品的味道;

(二)行为层次

在行为层次方面,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产品的互动性,二是产品的便捷性,三是产品的趣味性。

在互动性方面,主要是体现在产品和人的关系上,人在操作产品的过程中也可以得到产品的反馈,或者说产品可以根据人的需要进行自身的不断调整。有一个案例是关于鼠标的设计,苹果公司早期曾经出产过一种正圆形的鼠标,但是后来发现在操作时常常会出现使用者搞不清楚前后的状况,使用起来非常不便,使得产品很快被淘汰。但是这种圆形的设计却在视觉上非常美观,于是有一位台湾的宏基计算机的工程设计师,想到了将感应设备装入鼠标,使得人无论如何握住鼠标,鼠标都可以迅速自行校正前后左右的方向,使人不必再为鼠标是否为正向而担忧。

在便捷性上,最明显的体现就是越来越多的组合型设计和多功能的设计。比如某款速溶咖啡的包装设计,将咖啡袋、咖啡搅拌棒、咖啡吸管三者合一,不仅增加了材料的利用率,也解决了泡速溶咖啡常常找不到搅拌棒的问题。还有一个很明显的案例就是ipad,虽然笔记本计算机的体积已经一在缩减,但是始终都有2个组成部份,ipad第一次将两者和在一起,非常轻便,并且它功能强大,可以帮助人们完成许多工作。

在趣味性方面,人们的娱乐的需求非常明显,这也和当下社会压力的增加有关系,人们除了高密度的工作之余,就需要更多的娱乐和放松。许多玩笑似的设计总会让人们眼前一亮,比如这个耳机包装,用耳机的实物做出眼睛,再配合盒子的图案形成各式各样的脸和表情,生动有趣。还有这个鸟屋的钥匙盒设计,小鸟既是一个钥匙扣,又可以卡入小屋子的卡槽,就好像回家了,小鸟也回巢了,寓意有趣而温馨。

(三)反思层次

在反思层次,设计的主要特点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个性化、二是文化性、三怀旧性。

个性化的设计,首先体现在非主流风格的盛行,比如大量生产的产品或者人人都在使用的产品,并不会得到年轻族群的追捧。反倒是一些手工制作的,或者个人创意的产品,会得到人们的关注。比如一些潮牌的T恤,产量很有限,但是图案特别或者另类,都会被喜爱,因为越是小众的产品,才越可以体现出购买者不同的个性和品味,也能够帮助他们去彰显自我。另外的一个个性化设计的成功案例就是iphone,虽然它是一个被大量生产也被无数人正在使用的产品,但它的设计却做到了个性化。一是它有无数设计师为它打造手机的外壳,使得手机一样但样子却可以变幻无穷;二是它强大的软件库,每天都有无数的新程序提供下载,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手机可以具备的功能,每个人的手机软件都各不相同。这也正是iphone设计成功的关键所在。它可以满足人们日新月异,求快求变的心理需求。

文化性的设计,主要体现在传统元素的开发和运用,传统习俗的保留和再设计等方面。人种之间的差异,地区之间的差异,使得我们彼此不同。强调文化的设计,使得设计更符合文化背景下人群的需要要和自身的认同感的产生。比如木椅的设计,运用了中国人特有的太师椅靠背和扶手的造型,下部又结合了常用的简易塑料椅子的造型,颜色选用了原木色和大红色,都属于中国传统的常用色调,很有中国感受的设计,也会唤起许多我们儿时在长辈家中玩耍的记忆。同时,座椅的部份又让我们想到那些在夜市和办桌上吃饭的时光,仿佛将时光都浓缩其中。

怀旧性的设计体现在复古热潮。举例来说,当下数码相机已经相当普及,也很多元,但是被视为相机潮人的年轻人最为追捧的是复古的胶卷机、实时怕和LOMO相机,胶卷机非常麻烦,很容易曝光,也无法马上看到成果;实时拍胶卷昂贵,也不可以做任何影像处理;而LOMO相机的原理是利用相机自身的缺陷,使得漏光不均导致很大的色彩偏差。可以说每一种相机都存在很致命的缺点,但是它们依旧很受欢迎。原因在于它们有一种时间的概念包含其中。从照片拍好,到一卷拍完,再到送去冲洗,中间可能会隔很久的时间,正是这样隔很久才看到的图像,反倒出人意料和有惊喜性。即使怕和LOMO相机则是常常会呈现出一种泛出黄色的古旧效果,并且随机产生,具有一种特殊的美感。

四、总结

首先情感化的设计基于人大脑思维的三个层次,分别为:本能层次、行动层次和反思层次,其中以反思层次最为主要影响和指导着人们的行为。而随着社会的推进,新生消费力量的崛起,他们所具有的一些特点比如强调个性、喜爱社交网站、快捷高效的生活节奏等,这也就相对更需要情感化的设计。情感化的设计又体现在感官设计、趣味性设计、互动设计、便捷性设计、个性化设计、文化性设计、怀旧性设计这几个方面。随着需求的不断增加,情感化设计的发展趋势一定是更加多元。

参考文献:

[1]唐纳・诺曼.情感设计[M].田园城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8.

[2]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3]原研哉.原研哉的设计[M].雄狮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9.

上一篇:浅谈身体现象学与艺术创作的关联 下一篇:浅析平面设计中的字体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