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脑病的预见性护理措施及临床效果观察

时间:2022-10-06 02:30:19

肝性脑病的预见性护理措施及临床效果观察

【摘要】 目的 探讨肝性脑病的预见性护理措施及临床效果。方法 60例肝性脑病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 治疗2个月后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 对照组为66.7%,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肝性脑病;预见性护理措施;临床效果

肝性脑病是肝硬化最严重的并发症, 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综合征[1], 主要是由严重肝病引起的, 常反复发作。临床除原发病的表现外, 还会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 病情危重, 具有较高的死亡率。患者在发病之前往往会有明显的先兆症状。本文对60例肝性脑病患者进行分析总结, 采用随机分组的形式, 分别进行预见性护理及常规护理,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大庆市第二医院2011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60例具有典型临床表现的肝性脑病患者, 其中男54例, 女6例, 年龄最小29岁, 最大67岁, 平均年龄(45.2±6.8)岁, 病程3~18年, 平均病程(7.2±5.4)年。全部患者均符合肝性脑病的诊断标准。包括肝硬化40例, 重症病毒性肝炎6例, 晚期肝癌5例, 胆管癌2例, 其他7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 各30例。两组患者性别、病程、病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60例患者的治疗方案相同, 即保肝、降氨、降酶、补充维生素、纠正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及对症治疗[1]。在护理方面, 两组患者都给予常规护理, 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 用药护理等, 撤除病房内的各种危险源, 严防出现安全事故。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措施, 主要有以下几点。

1. 2. 1 加强病情观察, 及时准确地发现先兆症状。增加巡视病房的频率, 每隔1 h巡视1次, 严密观察患者病情所发生的细微变化, 主动与患者交流, 如果患者出现冷漠少言、兴奋与抑郁交替出现、暴躁、易怒、烦躁不安、衣冠不整、随地便溺、胡乱骂人、吐词不清楚等异常行为, 或出现扑翼样震颤、计算力及定向力检测异常、睡眠障碍、思维及认知的改变及意识障碍等, 及时向主治医师汇报。

1. 2. 2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分析诱因, 并设法消除诱因, 积极预防感染。将患者安排在单间病房, 按时通风, 确保空气新鲜, 减少探视, 告诉患者缩小活动范围, 避免院内感染, 注意保暖, 预防感冒。病房内严格消毒, 一切护理操作要遵守无菌规则, 加强口腔、皮肤的护理。

1. 2. 3 加强饮食管理。饮食护理是预防肝性脑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患者的饮食应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饮食、保证热能供给, 维持每天能量代谢的平衡, 高碳水化合物食物包括藕粉、面条、稀饭等, 同时还要做到低盐、低脂, 少食多餐。在发病初期患者应禁食蛋白质, 这样可使肝脏负担减轻, 到患者的神智清醒后逐渐增加蛋白质的摄入。蛋白质以植物蛋白为主, 严格限制动物蛋白, 其摄入量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消化能力来控制, 长期低蛋白饮食对蛋白质的合成十分不利, 可出现或加重低蛋白血症, 因此要适当提高植物蛋白的给予量[2]。积极防治上消化道出血, 对于坚硬、粗糙、有棱角、辛辣刺激的食物禁止食用, 也不可以服用非甾体类药物, 并且积极配合医生采取止血措施。

1. 2. 4 强化消化道护理。当患者出现便秘时, 使含氨类有毒分解衍生物与结肠黏膜长时间接触, 影响了肠道有毒物质的排出, 导致血氨升高, 诱发肝性脑病, 因此要保持大便通畅, 纠正氨中毒。此外, 肝性脑病的患者对蛋白质的吸收不够彻底, 蛋白质在肠道内残留, 使肠道内环境发生变化, 会导致肠道内毒素增加、消化道出血等。大便应保持2~3次/d。可采取以下有效方法:嘱患者多吃新鲜蔬菜及水果, 并采取预防性口服杜秘克、酸化肠道、口服乳果糖, 效果不明显时, 可采取保留灌肠(注意上消化道出血停止后才能灌肠), 灌肠方法:0.9%的氯化钠100 ml, 加米醋30 ml, 温度35~37℃, 右侧卧位后, 将臀部抬高10~15 cm, 肛管插入深度为30~35 cm, 灌入药液后保留20 min。采取这种卧位方式可以使药液充分进入产氨最多的右半结肠[3]。注意灌肠液禁止选用肥皂水。口服新霉素, 抑制肠道菌群, 减少代谢产物生成。

1. 3 疗效判断标准 治愈:肝性脑病的症状全部消失, 意识、行为均正常, 血氨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 治愈18例, 好转9例, 无效3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患者中, 治愈7例, 好转13例, 无效10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66.7%。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小结

肝性脑病患者因病情变化, 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 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4]。临床护理过程中, 通过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来发现患者的发病先兆或潜在的诱发因素, 及时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 预防和消除诱发因素, 这是治疗和护理的重要环节。合理的饮食管理维持了正氮平衡, 降低感染率, 促进肝脏修复, 改善患者的预后。消化道护理减少肠道内氨等有毒物质的产生和吸收, 从而减少脑组织内的氨等有毒物质[5]。重视消毒隔离, 加强无菌观念可有效预防感染, 心理护理缓解了患者的压力, 减轻了焦虑与恐惧情绪, 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本研究中, 观察组采取了预见性的护理措施, 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对肝性脑病的患者采取预见性的护理措施, 可提高肝性脑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降低病死率,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志红.肝性脑病患者的预见性观察与护理.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13):99-100.

[2] 赵敏, 姚菊芳, 杨芹, 等.预见性护理用于肝性脑病的效果观察.中国医学创新, 2011, 8(3):105-106.

[3] 黄清莲.肝性脑病的预见性护理.中外医疗, 2011, 31(23):150-152.

[4] 陈朝华.预见性护理在肝性脑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22):322-323.

[5] 张艳.预见性护理防止早期肝性脑病病情加重的临床观察. 2014, 42(12):1509-1512.

[收稿日期:2015-10-08]

上一篇:拉米夫定治疗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临... 下一篇:循证护理在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