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耕地质量现状及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对策和建议

时间:2022-10-06 02:14:54

刍议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耕地质量现状及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对策和建议

[摘 要] 耕地质量的好坏,决定了农作物生长水平和质量,同时决定了农产品质量的好坏。

[关键词] 县情 耕地现状 耕地后备资源 耕地质量分布

[中图分类号] S1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6)08-0087-02

为贯彻落实好云南省农业厅种植业管理处下发的《关于开展云南省耕地质量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调研的通知》精神,按照州农业局土肥站的相关要求。结合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实际,在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统一部署下,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土壤肥料工作站精心组织人员奔赴到四乡一镇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并收集了大量资料。现将调研报告及研究对策总结如下:

1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基本情况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中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境内西部,地处东经98°08′―98°56′,北纬27°29′―28°13′之间;东与德钦县、维西县接界,南与福贡县为邻,西与缅甸国接壤,北与自治区接界。国境线长172公里,东西横距78公里,南北纵距98公里,总面积4506平方公里。县城(丹当)距省政府所在地(昆明)882公里,与州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六库相距248公里。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境内,自然地貌复杂,山地多,平地少的特点。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境内海拔高差较大,从5128米到1339米。气候特征是:类型多样化,冬干夏湿,春季多风,秋季多雨,春夏多旱,雨热同季,降雨集中,雨量较高,多年平均气温14.7℃,多年平均总日照时数1322.7小时,多年平均降水量1726.5mm。

2010年末,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总人口36021人,农业人口29747人,农村经济总收入达6841万元,人均纯收入1733元。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860公顷,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5510公顷,粮食总产量10069吨,农民人均有粮352公斤。

2 耕地情况

2.1 耕地数量变化及质量分布状况

2.1.1 耕地现状概述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辖4乡1镇,2010年年末耕地总资源47243亩,其中水田3750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旱地43493亩,占总耕地面积的92%。

县内耕地主要分布在怒江和独龙江两旁冲积扇和山区、半山区等地域。水田多分布于盆地和箐沟、河谷、山洼两旁,山区多为旱地,半山区和部分山槽、箐沟地带,兼有水田和旱地。土壤主要为紫色土和红壤土。地力质量差,生产水平较低。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旱涝保收的高稳产农田面积仅1.2万亩,占总耕地的25.3%,主要集中在丙中洛、捧当乡、茨开镇等乡镇。中低产田地面积达35243亩,占总耕地面积的74.74%。主要集中在捧当乡、独龙江乡、普拉底乡、茨开镇、丙中洛等4乡1镇。在十五期间(2000年-2010年)耕地数量变化情况如下表:

2.1.2 耕地后备资源潜力分析

根据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耕地分布规律、地形地貌特点、农田基础条件以及土壤类型分布等情况,按照不同类型的不同障碍因素,可对15°―45°的缓坡耕地实施山区坡改梯及田地治理。对土体较薄,耕作层厚度小于15厘米的坡耕地,其主要改造内容为,改坡耕地为梯田台地,培肥地力,提高土地综合生产力。对25°―45°的陡坡耕地,采取等高分割,在地埂上或者坡面上,环山条带种植多年生、经济效益高的矮杆灌本或草本植物,控制水、土和养分流失,提高土壤含水量,并逐步形成环山台地。加大绿肥种植,绿肥种植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优良传统,种植绿肥既能增加饲料供应,又能有效培肥土壤,增加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因而大力推广种植或间套种植大豆、豌豆、光叶紫花苕、毛叶苕等经济效益较高的绿肥作物,做到既培肥地力,又增加农民收入。在耕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只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依靠科技,提高地力、增加复种,才能有效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

2.1.3 耕地质量分布情况

人多地少是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基本县情,2010年末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总人口36021人,总耕地面积47243亩,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人均耕地仅1.64亩,人均有高稳产田地仅0.06亩。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由于现有高稳产农田地所占的比重非常小,农田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农田地地力不足已成为制约农业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2.2 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耕地质量现状及其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耕地基础设施薄弱,中低产田面积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是耕地质量建设的重点,但由于长期以来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农田基础设施管理不善、水利设施老化失修、耕地占补等原因,对洪涝和干旱自然灾害抵御性较差,始终困扰着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由于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耕地的95%以上分布于山地、丘陵,致使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高产田面积偏少,中、低产田面积居多。

二是耕地养分亏缺失调,地力逐年下降。由于耕地产出量高,负荷过重,养分投入不足,造成农田养分失衡,亏缺严重,耕作层变浅,保水保肥能力下降。加上目前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农民在半山坡一带都靠施用复合肥为主,很少施用农家肥,造成土壤养分不平衡,土壤板结,产品质量差、产量低。

三是土壤资源有限,质量退化。由于农田基础设施薄弱,在不合理的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共同作用下,土壤质量退化严重,引起水土流失、土壤贫瘠、盐碱涝渍、土壤污染、土壤酸化。

怒江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耕地共有4个县级土类、5个县级亚类、9个县级土属、27个县级土种。

2.3 原因分析

部分村民思想认识还有差距,保护耕地意识较差,对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深。

中低产田地改造建设项目实施地点交通运输条件差,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建设任务重、改造难度大、改造成本高,很难达到中低产田改造建设标准,特别是农艺生物措施投入较少。

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恶化,耕地质量下降。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地形山峦重叠,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地势起伏大。陡坡耕地多。最近几年,受到干旱、洪涝、冰雹、冻雪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尤其是水土流失现象所导致的耕地肥力下降,耕地面积减少,农作物产量减产。水土流失是生态恶化的主要特征,也是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贫困落后的根源所在。

2.4 提升耕地有机质含量的对策建议

2.4.1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提高耕地肥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要求,以“发展现代农业,确保粮食安全,增加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农民收入增长”为核心,以小工程、大规模、高效益为突破口,坚持治水、改土并重,工程措施和科技措施相结合,以保水、保土、保肥为目标,以山区、半山区为重点,以村为单位,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统筹安排、连片推进,将中低产田地经过改造建设为能排能灌、旱涝保收的高稳产农田地,增加高稳产农田地在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耕地面积中的比重。

2.4.2 加强地力建设,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按照云南省种植业结构调整思路及全省耕地土壤质量现状,进一步加强基础地力建设,实施“沃土工程”,发展畜牧业,采用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提高肥料利用率,防止土壤污染,改良中低产田,提高土壤肥力。

2.4.3 加强科学施肥技术研究,提高肥料利用率。有机肥的施用可以大大缓解农田的养分失衡状况,同时也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肥能力,坚持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的方针。加大作物秸秆快速腐熟还田技术的研究力度,增加肥料投入量,调整化肥氮磷钾比例和化肥品种结构。

2.4.4 合理轮作,培肥地力。水旱轮作是培肥地力,减少农作物病虫害较为有效的措施,但目前由于种植水稻效益低,许多农户多采取蔬菜或其它经济作物连作,不愿意进行水旱轮作。为此,要考虑进行必要的试验研究,探讨与应用推广效益较高的轮作方式,以利于推广。

2.4.5 综合改良中低产田。对易旱、易涝耕地采取综合治理措施,要提高农田排灌设施标准,建设旱涝保收农田;对瘠薄耕地要多施有机肥,要深翻改土,提高土壤肥力。通过中低产田地改造,综合治理坡耕地,因地制宜优化配置和合理开发利用土、肥、水等农业资源,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4.6 持之以恒的搞好中低产田改造、搞好高产稳产农田农地建设,尤其是要加大坡改梯力度,特别是25度以上的坡地必须限期退耕。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92.0%的土地面积在山区半山区,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82%的耕地分布在山区、半山区,90%的人口生活在山区,粮食和经济作物种植也多在山区,由于山区农田基础设施差,造成土地产出率不高,农民收入低,贫困人口多。要改变山区贫穷落后面貌,必须加强以中低产田地改造为重点的山区基础设施建设,为山区群众脱贫夯实基础。

上一篇:浅析玉米的高产种植技术 下一篇:水稻灰飞虱治理中杀虫剂推广应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