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模式的思考

时间:2022-10-06 01:51:46

对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模式的思考

摘 要: 本文介绍了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现有的管理模式,对其进行比较分析,指出各自的优点与不足,并分别提出各自的改革方向,使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管理模式进一步适应新形势下成人教育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 普通高校成人教育 管理模式 比较 改革建议

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成人教育体系的主体部分。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随着终身学习和学习化社会思潮的到来,成人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重视,现有的成人教育管理模式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弊端或不足,如何使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管理模式进一步适应新形势下成人教育的需求,是成人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普通高校成人教育不同管理模式的比较

在普通高校中,成人教育管理模式是指学校中成人教育机构的设置、隶属关系、职责分工和职权划分制度的总和,是一整套管理组织体系和行政管理制度的复合体。①它主要由管理组织机构,包括办学机构的设置、各机构之间的隶属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权力划分这三个要素所构成。从管理主体、管理客体和管理过程来看,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管理模式主要有独立性管理模式、交叉型管理模式和混合管理模式。三种不同的成人教育管理模式在管理机制、学生管理、师资管理、教学管理、经费管理、教学资源管理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它们各自有不同的优点与不足。由于混合管理模式是独立型和交叉型管理模式的综合,它的优缺点与独立型和交叉型管理模式的优缺点是互补的,因此本文只对独立型管理模式和交叉型管理模式进行比较分析。

(一)管理机制方面

独立型管理模式是一种“实体性”管理模式,是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的统一。从招生、教学到毕业,所有的教学管理工作都由成教院承担,可以实现责、权、利的统一。这种管理模式能做到“决策―执行―监督”的有机结合,管理机构相对健全,渠道顺畅,可以提高管理效率。

交叉型管理模式是一种“非实体性”管理模式,成教院的职责重在宏观管理。由于教学任务是由各院系具体实施,管理主体和客体存在多方面的利害关系,无法做到对学生、师资实行直接管理,只能对教学任务的完成起到监控的作用,因此有时会出现管理不到位、渠道不顺畅的现象,无法有效实施宏观管理。

(二)学生管理方面

独立型管理模式从新生入学到毕业,学生的管理工作全部由成教院完成,完备的管理机构和完整的管理过程,有利于管理的规范化,特别是对于脱产专业,效果更为明显。负责学生工作的辅导员经常与学生接触,能够更好地与学生沟通,及时了解学生问题,对学生管理做到有的放矢。就学生而言,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参照标准是相同层次的不同专业,不容易对他们造成消极因素。

交叉型管理模式由于对学生的管理涉及若干个部门,显得分散,无统一标准,管理水平也相对低一些。这种模式的好处是,成教院不必陷入具体的日常管理事务,压力较轻。但是,学生的参照标准是相同专业的不同层次,显而易见,这样的参照比较容易造成消极因素。

(三)师资管理方面

在独立型管理模式中,对师资的管理实际上可以分解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成教院所管辖的基础课教师,这部分教师数量不多,实际上已经从全日制普通教育的师资中分流出来,单独地成为成人教育的师资。这些教师实际上是属于成教院的专职教师,因此,成人教育的特点容易受到重视,成人教育的规律容易得到遵循。但是,这部分教师是从整个学校的师资队伍中分流出来的,这样的分流或许不能保障师资和教学质量。另一部分专业课教师是从其他院系“临时”聘任的,成教院对这部分教师的管理难度相对较大,因为他们的隶属关系在院系,成教院没有具体的管理权。

在交叉型管理模式中,由于教学过程是在院系完成的,因此教师是接受了院系的派遣而去执行教学任务的,对教师的管理和考评当然也比较容易纳入院系的管理制度中,但这同样容易造成成教院对教学过程的调控缺乏力度,因为教师是接受院系的任务且对其负责,成教院对教学过程的考评标准和院系的标准是不尽一致的,特别在考试的问题上,在尚未实行试题库或标准化考试的情况下,很难将两者有效地统一起来。

(四)教学管理方面

在独立型管理模式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均由成教院统一制订管理标准并执行,各个教学环节的衔接,以及对这些环节的监控机制也比较完整,因此,管理渠道顺畅,管理效率较高。教师可以按照成教院的要求严格执行教学计划,较好地把学生的考试成绩、考勤情况及平时成绩结合起来,对学生作出相对科学的综合评定。

在交叉型管理模式中,教学过程和管理是分散到各个院系进行的,成教院主要负责协调与监控。由于各个院系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就给成教院的协调与监控带来一定的困难,很多时候成教院的协调与监控都是有名无实的。比如说每一个学院的考勤管理标准与具体的执行情况会出现差异,这样把考勤管理与学生的考试成绩挂钩就会出现一些问题。

(五)经费管理方面

在独立型管理模式中,成人教育的办学收入由成教院统筹安排,实行专职管理、成本核算,能够有效利用资金,降低成本。成教的招生宣传工作统一由成教院负责完成,各教学院系不再负责,避免重复宣传,节约宣传费用。独立型管理模式实行扁平的组织结构,管理层次明显减少,工作效率高,相应地减少了管理费用。

在交叉型管理模式中,成教学费由学校计财处统一收取和统筹安排,划拨到成教学院和各教学院系。划拨到各教学院系的成教专用经费往往被院系截留、挪用,造成专款不能专用。一些教学院系领导片面地认为开展成人教育等同于办培训班,认为是搞创收,从而在经费的使用上,很少考虑投入必要的成教发展基金去改善教学条件、优化办学环境、加强师资培训、建设精品教材等。[1]

(六)教学资源管理方面

在独立型管理模式中,由于成教院有着相对独立和充裕的办学经费,比较重视对教学资源建设的投入,比如管理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多媒体设备、各类实验室和图书资料等。这些硬件设施的投入给学生提供了更多优质的学习和实践机会,但是就整个普通高校来说,这样的投入往往会造成经费和资源的浪费,没有很好地达到资源共享的效果。

在交叉型管理模式中,由于教学资源设施是学校或各院系共同提供,这样就避免了经费和资源的浪费,达到了资源共享的效果。但是也会出现人均教学资源拥有量明显降低,不能较好地满足学生学习和实践的需要这类矛盾。

综上所述,独立型管理模式对于成教院来说有着较高的管理自,管理层次精简,有完整、规范、统一的管理机制,管理水平较高,经费使用率高,不易造成浪费,教学资源可以很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但有时也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不能实现资源共享,对专业课教师的管理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交叉型管理模式,成教院和各院系对师资管理、学生管理、将教学过程的管理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可发挥双方的积极性,但容易出现双方互相推卸责任的现象,造成管理水平不高的后果,此外,交叉型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为学校节省办学投入。

混合型管理模式从机构设置看似乎面面俱到,既有成人教育管理职能,又有办学实体的权力和效率;既能对各办学单位办学质量进行监控,又能按照成人教育的规律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顾此失彼,“此”即为成人教育实体所带来的较大的经济收益及局部利益,而这个“彼”更多的是成人教育的管理职能。②

二、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模式的改革建议

就独立型管理模式而言,首先必须端正学校各单位部门的办学指导思想,把成人教育纳入学校的总体工作,并加强领导,把它作为学校基本的办学任务之一,形成各单位部门齐心协力、同抓共管的局面。其次,对成教院来说要建立一支稳定的专职教师队伍,对于专业课的教师应有校级主管部门实行统一分配,同时,学校也应制订相应的教师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对教师的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效果做科学考核,严格考试制度,把教师的奖金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挂钩,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有力的保障。最后,成教院应争取更多的校企联合办学的机会,为学生的实践提供机会,为成教办学提供更多的资金投入。

就交叉型管理模式而言,首先应解决好学校对各办学单位的管理问题。因此,学校对办学单位的管理,应从直接管理为主向间接管理逐步过渡,而办学单位相应地从被动的管理客体转变为既是管理客体,又是具有自我发展、自我约束机制的管理主体。③其次,要建立健全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估除了各院系和学生评价之外,还要加入成教院主管领导的评价考核,因为教师和学生都属当事人,评价难免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加入成教院主管领导第三方的评价能对教学作出较为客观的评价,对今后的教学作出合理的监督和协调。最后,要严格经费使用制度,减少各学院对成教经费挪用、乱用的现象,对违规、违纪行为学校主管部门应实施相关领导、人员的问责制度。

就混合型管理模式而言,要正确处理学校、成教院、各教学院系之间的权利和利益的关系,学校要对成教的管理、教学、监督职责进行明确的划分,各部门不能推卸所属的职责和责任,也不做越俎代庖的事,各部门各尽其职、各行其是。当然,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应该是各部门共同追求的目标,但质量是效益的前提和基础,不能愚昧地追求办学效益和经济利益而忽视办学质量。在利益面前,学校主管部门应进行统筹分配,保证各单位的办学积极性,使它们相互支持与合作,为成人教育的发展服务。

注释:

①李荣华.多校区办学条件下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模式分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1).

②崔立国,胡凤卓.21世纪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模式研究[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7).

③张淑梅,方茁.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模式比较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1,(4).

参考文献:

[1]李荣华.多校区办学条件下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模式分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1).

[2]刘伟辉.陈铖.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模式比较研究[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7,(2).

[3]段建中.高校成人教育管理模式对比分析[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6).

[4]屈家安,刘菲,郭胜利.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模式研究[J].成人教育,2010,(5).

[5]崔立国,胡凤卓.21世纪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模式研究[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7).

[6]张淑梅,方茁.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模式比较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1(4).

上一篇:论广告中的模糊语言 下一篇:后物质时代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