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能走出低谷的是中国

时间:2022-10-06 01:46:58

唯一能走出低谷的是中国

从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看,唯一存在的巨大结构扭曲就是城市化过于滞后,它带来了服务产业比重过低、由于农村人口比重过大消费就上不来、金融服务无法与农村工业相结合、交通产业发展缺乏城市化指向,以及遍及农村的工业化污染难以集中治理等严重问题。这些矛盾只有推动中国的城市化才能解决,而解决这个矛盾不仅意味着释放出一个经济增长的巨大空间,也能够吸纳至几十万亿元的巨大投资额。所以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投资于城市化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2007年二季度是本轮中国经济增长的高峰,到2008年三季度已经连续5个季度走低,四季度估计增长率将会落到8%以下,而且在7%左右的时间最长可能会持续到2009年三季度,但是到年底应该出现上升势头,而且应该是在全球经济严重萧条中唯一能出现复苏势头的国家。

中国经济会在连续9个季度中从高点滑落继之在低谷徘徊的原因,是中国自2007年下半年以来遇到了最为不利的情况,即“内外需紧缩双碰头”。

从外需看,由美国次债危机所导致的全球性经济衰退自2007年7月以来开始暴露,到2008年7月则开始进入加速轨道,而且到目前为止并不是像有些人说的那样,危机已经过去,或者是已经过去了多一半,而是正在酝酿着更大的危机,在这篇短文中我只讲一个观点来佐证我的这个判断。美国次债危机的第一阶段是金融市场的崩溃,第二阶段是由于金融市场崩溃导致房贷与消费信贷等没有了债券化的出口从而使居民消费增长停滞乃至萎缩,由此形成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据美国供应管理学会12月1日的ISM指数显示,11月份制造业活动指数已降到36.2。所以美国次债危机的第三阶段,就应该是发生美国生产性企业的大规模破产倒闭风潮,然后是形成从实体经济向金融市场的反向传导,从而使美国的金融市场发生再次崩溃。

从内需看,拉动本轮经济经济增长的投资高峰,自2007年起就开始从高峰向低谷滑落,这首先不是经济不景气的原因,而是投资周期的原因。我已经多次说过,本轮投资主要是投向重工业,而重工业的平均投资周期是5年,因此始于2003年投资周期,应是到2007年结束,这将表现为新上项目投资增长率的显著下滑。实际情况也是如此,2007年的新上项目投资增长率就已经下降到15%,扣除物价只有10%,2008年前10个月则猛降到3.2%,扣除物价已经接近负10%。投资从高峰回落是因为大批建设项目已经完工,而我们所讲的投资,都是投资完成额,新上项目投资增长率下降,则是由于大批新完工项目开始投产,市场上形成了供过于求格局,因此没有能够诱发新投资短线产业与产品。

还必须指出的是,2008年以来的经济下滑到8月份以后出现了加速势头,这从钢铁和电力这两个主要产业可以看得特别明显。但投资和出口的下滑自2007年下半年以来实际是很平稳的,那么既然需求的回落是曲线,为何经济增长率的回落会出现下折线呢?我看主要是原因是我们的宏观调控出了问题,是在经济增长已经发生内生性紧缩的时候,仍然没有认识清楚中国现阶段物价上涨的特殊形成原因,因而把反通胀放在了首位,进而实施力度极大的宏观紧缩,特别是货币紧缩,这样就从宏观层面形成了经济下滑的助推力,在这种政策下,导致一大批企业由于资金链断裂而停产甚至倒闭。

但对中国经济走出低谷我是有信心的。首先,中国所面临的问题是物质产品供给过剩的问题,而上世纪以来发达国家在对付这个矛盾中已经有了许多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就是通过财政所主导的扩张型政策来解决。财政与货币政策都是从价值这一端想办法,而创造价值要远比创造使用价值要容易得多,只要中国政府的经济刺激计划的力量足够,中国经济增长就能被再拉起来。从这点看,美国所面临的问题国内供给的25%和消费品的40%要依靠进口,如果没有人买他们的金融商品,他们的进口支付能力就消失了,这才是大麻烦。

其次,引起经济加速下滑的主要因素是宏观调控的失误,所以只要对经济增长的国内外大趋势有了重新清醒认识,进行及时的转向与调整,问题就会消失。必须指出,目前中国和世界所发生的问题,都是几十乃至上百年没有遇到过的问题,人们的认识不可能超越实践的发展,关键在于要及时调整,而且中国政府也正在作出正确的调整。

第三,经济刺激计划的总量要够,方向要正确,只要做到了这两点,中国经济就一定会在2009年全球经济严重衰退中最先复苏,甚至在发达国家和主要发展中国家在未来数年内的持续经济下滑中,出现世界唯一的高速增长。从总量看,我认为4万亿元的投资总规模是不够的,因为经济的自主性收缩仍在发展过程中,外部需求的收缩2009年会更猛烈表现出来,民间实际投资和出口2009年都不排除下降10%的前景,所以一年5万亿元,两年10万亿元的刺激计划应该是比较合理的方案。

上一篇:对救市政策演变前景的三个判断 下一篇:做商贸企业的生存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