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识字认半边

时间:2022-10-06 01:23:52

秀才识字认半边

说来惭愧,身为大学中文老师,最怕一件事却是头次课堂点名,因为总会碰到一些不认识的名字。古人倒是会打圆场,“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但连姓名都大字不识,还忝为中文老师,这总说不过去吧。每沦到这境地,我都含糊其辞,蒙混过关,俟后再猛查字典,但那种被抓个现形的感觉,却如芒在背。

说起认字这回事,我脑海里先浮现的,倒不是“人生识字忧患始”、“读书须先识字”这些读书人的教训,而是乡下老农挥着旱烟袋,讥笑“秀才认字认半边”的场景。按乡下人的朴索想法,私塾里教书的秀才――如今是学校里的中文老师,当然得会认字。一个文盲,“认字认半边”很正常,而“秀才认字认半边”,那就是大关话了。为何民间会有这种对文人的说笑呢,当然不是因为反智,而是因为读书人、文化人自身有病,容易在文化上犯不老实的毛病。越是受过高等教育,越是说车轱辘话、写浆糊文章,似是而非还自以为是,这可不就是“认字认半边”吗,所以鲁夫子才有了“人生识字糊涂始”的揶揄。更重要的是,在我看来,“秀才认字认半边”这个笑话,笑的是我们读书人、文化人对字――这个文化的根脉,越来越陌生,越来越丧失基本的感受、感觉和感情了。这里头流失的既有亲切感,也有敬畏感。这是我读了张大春的《认得几个宇》后,体会最深的。

谈汉字文化的书不少,比如林西莉的《汉字王国》、唐诺的《文字的故事》,但像《认得几个字》这般谈得家常,谈得亲切,谈得有人情味,却独此一家。古人说“人生识字忧患始”,仿佛识字是个难事、苦事,但《认得几个字》里头,却举重若轻,把认字变成了乐事、快事、美事、幸事,这本书形式本就奇特,不是就字谈宇,玄而又玄,而是教子认字――我称之为“字教”――的日常记录,涉笔成趣,且笔锋常带感情。大春在教自家一双小儿女识字时,往往会忆起自己父亲当年教字情形。一时间不胜唏嘘,真可谓“‘字’犹如此,情何以堪”。

认字便是认识世界,认字便是认识自己。这是大春在姒得几个字》里一再宣扬的。正如他说的,“虽然只是几个字,却含藏了丰富的文化,我们的世界都在里面”,“我并不只是在教孩子们认字,更是帮助他们建立与世界之间的鲜活关系”。这样说来,识字教育就并不仅仅是个知识教育了,更是个情感教育,是一个以字立人的过程。也就是说,识字认字不能靠灌输,而要靠浸润,并由此生发开来,这与“宇”的本义是相符的。古人说,“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就是这个意思。近世以来的汉字简化,其是非得失后世自有公论,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字教”如今是越来越流于刻板而教条了,与之相应的,则是对字的新鲜感、敬畏感的逐渐丧失。

“秀才认字认半边”,既可笑也可怕,可怕的是一种心灵水垢的积成。“之所以误读、误写、误以为是,其深刻的心理因素是我们对于认字这件事想得太简单。生命在成长以及老去的同时,我们觉得自己已经脱离了‘某一个阶段’或‘某些个阶段’,一如豆娘伸长了翅膀、蝉蜕了壳儿那样,认字这个活动应该已经轮到儿孙辈的人去从事、去努力了。往往也就在这个时候,我们的心智开始萎缩,我们的语言趋于乏味,我们被口头禅包围攻占乃至于侵蚀、吞噬。”

上一篇:茶 是淡定的文化 下一篇:让梦想飞 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