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埋富水山岭隧道洞口段施工技术浅析

时间:2022-10-06 12:59:03

浅埋富水山岭隧道洞口段施工技术浅析

摘要:在隧道进出洞施工过程中,施工对围岩的扰动较大,围岩和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差,须选取合理的开挖方法、足够的支护强度和必要的辅助加固措施,才能保证隧道进出洞施工安全。《设计规范》及《施工规范》均作了洞口位置规范性要求,强调“早进洞、晚出洞”,尽量避免对山体的大挖大刷。在保持边、仰坡稳定的前提下,提倡自然进洞,让隧道洞口周围的植被得到妥善保护, 维护原有的生态地貌。

关键词:浅埋 富水 隧道 洞口段 施工技术

通过对山岭隧道的现场实地调查,隧道洞口段常存在以下特点:

1、隧道洞口段接近地表,受长期自然侵蚀作用,地质条件复杂,岩体风化严重,结构松散破碎,强度较低。洞口位于低洼地段时,隧道洞口经常处于堆积体或滑坡体上,其自身稳定性较差;或者隧道洞口地质条件尚好,但地形陡峭,因长期风化作用,洞顶上方可能存在危石,也有可能发生崩坍。

2、隧道洞口处地形条件较复杂,当隧道线路与地形等高线正交时,隧道进洞的地形条件最好,洞口边坡刷坡量小,隧道结构受力对称,此时需要重视隧道洞口仰坡的稳定性;当隧道线路与地形等高线斜交时,洞口地形条件对隧道进洞施工很不利,往往一侧边坡开挖量较大,边坡稳定性需要特别重视,可能需要设置明洞。对于极端的情况,如洞口局部范围线路与地形等高线近似平行,此时需要设置大拱脚的明洞,或者在较低侧设置桩基础。

3、隧道洞口段常位于堆积体或滑坡体上,存在大范围的卵石层或黏土层,特别常见土夹石地层和明显的地质分界面,当分界面与隧道线路走向和岩层走向处于不利组合时,给进洞施工带来较大安全隐患。隧道洞口局部若处于冲沟底部,则极可能存在季节性水流,地下水较丰富,这些都给隧道进洞施工带来困难。

隧道与高边坡连接、桥隧相连,特别是在陡坡、软岩、浅埋、偏压、富水或者雨季施工等不利条件下,安全进洞问题更为突出。按照《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的“早进洞、晚出洞”施工原则组织实施,但施工过程中往往由于刷坡拉槽引起山体边仰坡失稳,甚至出现大滑坡。按照“早进洞,晚出洞”的施工原则规范施工,合理选择洞口位置和进洞方案,正确安排施工顺序,并借助一些辅助施工措施提前进洞,就能有效解决洞口的工程病害问题,保护洞口生态环境和边仰坡稳定,降低洞口防护成本。

一、借助辅助施工措施“早进洞”

辅助施工措施如超前大管棚、超前锚杆、回填稳定土、注浆加固等形成稳定土体,有助于进洞。辅助施工措施的核心关键在以下几点:

施工中尽量减小对原地表植被的破坏,以保护土体稳定;

减少开挖量,特别是避免山体清方大开挖;

采取自上而下分层开挖,先支护、后开挖,以减少高边坡威胁;

开挖时,除非必要,一般不采用爆破作业,如必须采用爆破作业,只能采取局部松动爆破,且严格控制装药量。

隧道洞口存在地层滑坡、崩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时,应先治理,再进洞;

二、正确安排施工顺序

合理的施工顺序是进洞成败的关键,先采用必要的辅助施工措施,加固稳定好洞门土体后,再开挖进洞,可保证安全,有效避免洞门变形或坍塌的发生。实践证明,这些措施对保障进洞安全是非常有效的。施工顺序如下:

1、洞顶截水沟开挖砌筑及洞口排水施工;

2、边仰坡刷坡开挖;

3、掌子面封闭,采取必要辅助施工措施加强支护

4、开挖支护进洞

三、实例分析

灯火寨隧道进口位于福建省漳州市角美镇田里村境内。洞口段(左线ZK20+633,右线YK20+640)为浅埋富水V级围岩段。

3.1 工程地质情况

进洞口山坡坡率较缓,不存在明显偏压,主要由强风化凝灰岩和坡积土组成,仰坡上部为厚1.70-6.20m厚的残坡积土,下部全、强风化岩层,岩体节理裂隙极发育,岩体极破碎,为极软岩,仰坡稳定性较差,易产生局部滑塌或掉块现象。

3.2 水文地质情况

本区气候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多雨,四季不甚分明,每年5至9月为雨季,11月至次年3月为旱季,7至9月为台风季节。进口段降雨时孔隙水发育,平时水量较少,雨季淋雨状出水。

3.3 按照“早进洞,晚出洞”的施工原则,合理安排施工顺序

3.4 边仰坡支护

本例中边仰坡采用锚、网、喷支护。坡面成型后,采用人工风钻钻锚杆孔,孔径不小于40mm,角度与坡面垂直,深度3米,钻孔完毕后清孔,采用注浆机注浆,安装锚杆,铺设钢筋网,网片与锚杆焊接或绑扎在一起,最后采用湿喷机喷射C20砼至设计厚度。

3.5 套拱基础及套拱施工

1.套拱基础开挖后人工进行清理,将基底浮碴、杂物清理干净,采用木板安装基础模板,基础宽1.2米,高0.5米,长度与套拱相同为2米。

2. 套拱施工

(1)立拱

3.6 管棚钻孔、安装、注浆

1、钻孔

钻孔采用管棚钻机进行,钻机平台的高度根据钻机的可调控范围以及钻孔顺序进行确定,由于钻机钻孔顺序按高孔位向低孔位进行,平台位置相应自上而下进行逐步降低,以满足钻孔需要,钻机钻孔的孔径为115mm。左线大管棚长度18米,右线大管棚长度30米。

2、管棚的安装

1)成孔后要立即清孔并下管,以免因坍孔造成孔内堵塞而无法顺利安装。

2)管棚分钢管及钢花管,施工时先打设钢花管并注水泥浆液,然后打钢管,以便检查钢花管的注浆质量。

3、注浆

(1)钢花管管棚安装完成后进行注浆,浆液采用水灰比为1:1的水泥双浆液(添加5%水玻璃),注浆顺序原则上由低孔位向高孔位进行。首先对钢花管进行注浆,注浆压力取0.5~2.0MPa,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注浆参数,取得管棚注浆施工经验,注浆结束后采用M30水泥砂浆充填钢管。

(2)由于管棚间距较小,为避免注浆时发生串孔造成相邻钢花管孔堵塞,原则上成一孔就注浆,同时可以让浆液在松散的岩层中进行扩散填充,将破碎的岩层固结,有利于相邻孔在钻孔时减少掉块,避免发生卡钻或掉钻、掉钎现象,有利于加快施工进度。

3.7 双侧壁导坑法开挖支护

洞口段为V级围岩浅埋段,左线长18米,右线长30米,里程为根据实际地形,考虑先进右洞,后施工左洞,左右洞掌子面距离错开35米以上,以减小左右洞施工相互影响,确保施工安全。开挖方式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开挖支护,先行开挖两侧导坑,再对其余部分采用二步或三步开挖。

结语

通过超前大管棚、注浆加固仰坡土体等辅助施工措施,提早进洞,能大大减少对洞口自然坡面的扰动和破坏,完整保留地表植被,避免大挖大刷引起的边仰坡坍塌等工程病害,有效保护洞口自然环境,保证洞口安全,节约建设成本;特别是对进出口地表较浅,地质和水文条件较差的隧道洞口施工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 交通部.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 交通部.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3] 交通部.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上一篇:水泥土抗渗及抗压试验分析 下一篇:江东和谐广场项目大体积底板砼温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