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育,促进学生与教师的共同成长

时间:2022-10-05 10:20:07

感恩教育,促进学生与教师的共同成长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是我们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笔者从多年的初中思品课教育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注重感恩教育是促进学生与教师共同成长的重要方法之一。

一、树立和发展正确的感恩教学观

在新一轮的课改推进下,教学的重心已经由传统的偏重知识技能传授向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转变,这既是当今教学价值观方面的一个根本性转变,也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我们必须充分地认识到,学生的学习既是学习知识和技能、掌握过程和方法的过程,又是升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的过程;教学不再是为了学生考多少分,而是为了开发学生的个体潜能,促进他们最大限度地发展,是一种贯穿于学习者终身的活动。因此,树立发展的感恩教学观,要求我们广大教师重新审视和定位自身的教学职责――要从单纯为学生的学习、升学作规划转变为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可持续发展作规划;要从单纯为当前考试、升学负责转变为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一生健康成长负责。只有这样,教师在教学中才能真正处理好“双基”与素质、智力与非智力、科学与人文、当前与长远之间的关系,始终坚持“从学生的一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来谋划教学、实施教学。

二、立足感恩教育,激发学困生乐于学习的情感

1.感恩教育是情感领域的教育。它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在情感领域发生积极的变化,形成新的情感品质的过程。从心理角度讲,在教育教学中只要重视和关注了感恩教育,对学生倾注了爱心,就能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等诸多因素的协调发展,就能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效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感恩教育,是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之一,也是教学活动的终极目标。新课程明确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感恩的三维目标,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符合学生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客观规律。

2.注重兴趣培养,激发学生乐于学习的情感。相当一部分学困生由于基础较差,对学习缺乏激情和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用个人的人格魅力和教学艺术魅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精湛的教学艺术和技巧能够培养学生对该学科产生浓厚兴趣。通常可用的方法:一是用语言引发学生的兴趣。在遵循科学性和规范性的前提下,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力求生动形象,亲切自然,富有启发性和幽默感。二是以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新颖、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能诱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而问题的解决又使学生获得了知识,锻炼了思想,满足了好奇心。三是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发挥投影、幻灯等现代教育设备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四是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多给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满足他们表现自我的愿望。

三、适当表扬,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对师生双方良好品质的形成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新型的民主、平等、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会对学生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充分挖掘并发展每个学生独特的潜能,唤起他们内在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激情,产生出强烈的自信和自尊。

对学生来说,赞美是一种催化剂,它能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体验到成功和被人赏识的喜悦。表扬一种好的思想和行为,能使学生辨别是非,什么样的行为是正确的,是应该去做的。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老师往往只用结果评价学生,以成绩论英雄,对学生的努力过程不予重视,尤其是后进生,他们所做的种种努力,如果一时未取得好的效果,也得不到老师的表扬,长期下去,便会丧失努力的愿望和信心。因此,教师要有一双慧眼不断地去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和他们的努力过程,一旦发现有闪光点或进步之处,就要及时予以肯定并加以鼓励,帮助其树立信心,会使W生增强自身成就感。

作者单位 陕西省府谷县前石畔九年制学校

上一篇:浅谈高中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下一篇: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积累的价值追寻与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