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房癖”的换房经

时间:2022-10-05 10:07:44

在一个有阳光的早晨,绕过鹅舍边轻便的小桥,穿过一片翠竹夹道,就到了“换房癖”侯优优的新家。本不该这么早打扰“夜猫子”般生活方式的职业设计师,可我跟摄影师都不愿错过房间里那一抹朝霞,就不好意思且理直气壮地早到了。

进门经过短短的甬道后,我就被屋子中央的巨大水晶灯所吸引,心里思忖着主人的喜好应该是“华美”范儿的。再左右细瞧,又被餐厅与客厅和双阳台一气贯通的空间感所震撼,豪宅感从心底泛起,不由得后退一步,想回身询问主人。主人却瞬间不见,身后有一道门不知何时已悄然关闭。错愕间,门又打开,主人介绍说,这第二道门可以在客人来临时关上,双门设计会更隔音。

这是一套两百多平米的公寓,主人除了分割出贯通的大餐客厅,还为女儿辟出独立的一间卧房,卫生间和储物空间,且与会客厅有双门之隔,甚为幽静。主卧,次主卧则位于餐厅和客厅的隔壁,并列于建筑两端,均有大玻璃窗,能观赏到小区里浓郁的绿植,也都是双门设计。厨房,洗衣房和保姆房则合并一处,位于餐厅墙后一隅。

了解了整体布局后,房间里的桌椅摆设又成为我好奇的对象。比如餐厅的一把椅子,初看以为是描画,细察方知乃嵌画,也就是先在木头上凿出画型,再镶嵌不同质地的画样,达到两者完美融合。如此工序繁杂,自然价值不菲,打听下,一把椅子打完大折——还需要5000多元人民币。价格倒是其次,设计师主人对家具细节的用心良苦,才让我自叹弗如。目不说家里一溜的新古典家具及摆件儿,仅是地板上的花纹,设计师也是根据实木现拼工艺的施工特点,改进花纹后成为独此一家的。

说回本文题目。先解释下“换房癖”这称呼的来历:侯优优自打2002年起,至今已换第四套房了,平均2.5年—次,几乎跟家居潮流的轮换周期一致。虽说自己本是设计师,不过这换房的癖好究竟也比别的设计师严重。

这位换房癖都有些什么换房经呢?先简单回顾下这位设计师的前几个家。据侯优优回忆,2002~2003年时,家居设计的整体潮流还是现代风格,设计师认为玻璃,石材和金属的感觉很硬,想在设计中融入豪华元素,于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在门框上贴金箔,室内装饰上水晶灯,打造了出自己的第一套潮流家。

到2005年,设计师搬到了阳光上东的顶层。那时还是现代设计底子,空间里直线条,条码元素的运用,都营造了很具现代风格的空间环境,再放置一些古典而有曲线美的家具,加上屋子中间椭圆悬空的两个卫生间,算是一种混搭的风格。

2007年,设计师搬到了星河湾,主要看中其园林环境。室内设计因为房子本身带了装修,且色调很重,就配置了一些新古典风格的家具,算是新古典的一种演绎吧。 加上现在住的这一套,设计师比较正式的是装修了四套房(其中在恒基小住了一年没算),最核心的换房经就是:在充分考虑个人关键需求基础上,挑综合条件最优者。综合条件的关键词比如面积,位置、交通。周边环境、建筑品质、改造的余地等,都是考察对象。再如“安静”这类个人切身需求关键词,在侯优优身上就体现得格外明显,“我从星河湾搬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楼上太吵。”相信很多读者也会感同身受,那么接下来咱们就问问设计师的解决方案,也可就此学上一招。

设计师咨询了清华大学的建筑声学专家,重新为家里吊了顶。“原来我以为隔得越厚越好其实不是,连接部分才是关键,有连接的地方就有声音的传导。”怎么办呢?建筑声学专家告诉他:必须做软连接。比如在螺丝外要加类似弹簧的连接件:石膏板不能直接贴天花墙,得用密封胶隔出距离。这些措施均有效地缓冲了楼上的声音。虽然这样吊顶显得很厚,损失了部分层高,但能换来一个安静的环境,也是值得的。此外,室内多处双层门的设计,既是安静功能的需要,亦是家居豪华感的元素。

当然,这位资深的样板间设计师骨子里还有更多核心的设计观念,都潜移默化到了自己的家中。第一是空间的改造——把过去的建筑硬伤回避掉。本套房里,设计师就改造了因建筑扇形外观而导致的弧形墙问题。他把客厅空间拉直,夹角空间用于储藏:一侧用于女儿卧室的衣物柜,另一侧作为从阳台而入的客厅杂物间。当然,还有更多空间的微调,不一而足。第二,才是平常人们认为的视觉空间的营造。在这一点上,侯优优认为紧跟国际潮流是比较重要的,回顾他10年来的四个家,可窥虎之一斑。

上一篇:家,直面艺术 下一篇:记忆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