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河道景观设计的研究

时间:2022-10-05 09:16:56

关于河道景观设计的研究

[摘 要]本文主要讨论了河道的设计。

[关键词]河道;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2-0198-01

1.河道线形、河床设计

对于大多数渠道化的河道,由于受经济、社会和自然条件的制约,拆除堤防和其他方法来完全恢复到历史的状态是不切实际的,但在有些情况下仍有可能恢复其蜿蜒模式。

1.1 河道蜿蜒性的确定

与直线化的河道相比,蜿蜒化的河道能降低河道的坡降,从而减小河道的流速和泥沙的输移能力。通过恢复河道的蜿蜒性能增加河道栖息地的质量和数量,并营造更富美感及亲水性的景观。蜿蜒度是指河段两端点之间沿河道中心轴线长度与两点之间直线长度的比值。

一般在河道改造过程中,遵循“宜宽则宽,宜弯则弯,尽量使河道保持自然的形态”的原则,但是,在具体的河道线形中,如何确定河道的蜿蜒性,怎么使河道在兼顾“宜宽则宽,宜弯则弯”的同时,还能保持河道各系统的稳定性,是设计时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1.2 河道底宽、面宽与深度的确定

在河道设计中,河道宽度、深度、坡降和形态是互相关联的变量,河道修复应尽量保持原有的几何形态,如果待修复河段不稳定,可将参照河段的宽度测量结果取平均值来确定待修复河段宽度的选择范围。

1.3 深槽、浅滩的设计

深槽、浅滩是蜿蜒型河道的典型地貌特征。如果受城市建筑、道路等的影响,渠道化顺直的河道无法在平面形态上得以修复成蜿蜒的形态,那么,可以通过深潭、浅滩的形式,达到生态改造的目的。一般深槽一浅滩的修复是以序列的形式,在对河道历史形态调查的基础上修改和重建。

如果河道近于顺直(蜿蜒度小于1.2,浅滩(深槽)的间距可根据经验按河宽来确定,取5~7倍河宽,浅滩(深槽)间距的2倍即为一个蜿蜒模式内的河弯跨度。

1.4 防洪与生态、景观结合的河滩地设计

河滩地的高程设计,应在满足3~5a一遇防洪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滩地高程,以加大行洪断面,增加亲水体验。河滩地既扩大了行洪断面,又为鸟类、两栖动物的生存提供了生存空间,也为人类体闲、游憩提供了条件。

(1)从生态的视角看,浅滩作为河道内重要的栖息地,具有满足生物个体与种群间生存的化学及物理特性的河流区域。因此,设计时,用生态的方法,通过调整水流的时空分布,改善栖息地质量,包括:水质、产卵地条件、摄食条件和洞游通道等等。具体的改善生态结构包括:小型丁坝、堰、树墩、遮蔽物等。这些结构通过控制河道坡降,维持河道稳定的宽深比,降低近岸的流速,保护河道的坡岸,并改良鱼类的栖息地。

(2)以景观的角度看,在各类生物的栖息环境、自然教育、环境绿化美化、岸边旅游体闲和人类的口常生活之间寻找一个最佳平衡点,建立一种尊重自然,爱好自然,亲近自然的新模式。将体闲地、绿地设置于河滩地,一方面增强了游人的体闲亲水性,一方面,河滩地设计成草坪、草地等开敞空间,适当设置树丛、灌木,可以根据需要布置一些亲水的平台和台阶,来满足游人散步、骑自行车、放风筝等游憩活动。在滩地宽度足够大时,可以设置露天球场等活动设施。此外,在河滩地不宜布置假山、雕塑、亭台等阻水性的园林建筑,应以满足河道防洪需求为主.

2.河道嗝嫔杓

由于河道所处的环境及周边的土地利用情况的不同,相对应河道断面也可选择不同的形式,如:对于北方大部分的季节性河流,一年之中水位变化较大,或大部分时间为污水,为解决景观及防洪的需求,通常采用复式断面结构;对于在人口集聚地河流断,由于河道两岸空间相对狭小,河道通常采用梯形和矩形断面形式。

断面设计的基本标准是满足设计出的河道能够应对不同水位和过水量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河流还应该有凹岸、凸岸、浅滩和沙洲,这样才能为各种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场地,发挥降低河水流速、削减洪峰流量的作用.

2.1 复式断面

河道断面的选择除了考虑河道的排洪功能、河道两侧土地利用外,应结合布置河岸生态景观,注重维护河道的自然生态平衡,恢复生物多样性,回归自然,尽量为水陆生物创造良好生境。同时,体现亲水性,方便人们的体闲,亲近自然。

从景观与防洪方面看,在枯水期河道应有一定的水面宽度和水流深度。河道必须有较大的行洪断面;而为了保持枯水期河道景观,河道断面不宜太大。解决该矛盾的最好方法是河道采用复式断面。常水位以下河道可采用矩形或者梯形断面,在常水位以上则应设置缓坡或者二级护岸,允许洪水期部分洪水漫滩,平时则成为城市中理想的开敞空间,具有很好的亲水性和临水性,适合居民自由体闲游憩。从而解决了常水位期时人们对河道亲水性的要求和洪水期河道泄洪的要求。

从生态与防洪角度看,在满足河道功能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人工治理痕迹,保持天然河道面貌,采用原泥土、鹅卵石驳岸等方法保持河岸原始风貌。在边坡上则采用自然生态岸坡,种植草皮灌木等,保持近自然形态的景观,保护原有河道生态系统。既能保证枯水期有一定的水深,能够为鱼类、昆虫、两栖动物的生存提供基本条件,同时又能满足防洪要求。

2.2 梯形或矩形断面

在人口密集地周边的河道,河道两岸空间较狭小,且居民对于河道功能的要求较高。则采用矩形或梯形断面以满足防洪需求并尽可能在有限的空间满足各种需求。包括景观的合理布置、护岸的选择来充分体现河道安全、体闲和亲水的功能,营造人水和谐的人居环境,以提高城市的品位。

(1)梯形断面

梯形断面可采用上部和下部不同的坡度形式,下部分较陡,注重防洪,上部分适当放缓以满足生态及景观的要求,局部设置人行台阶、种植花树,实现河道断面的景观化。因此,梯形断面可根据不同的地形、地势,考虑挡土墙与河岸景观相结合,采用不同形式、材料、造型等的护岸,掩盖堤防特征,同时,采用合适的护岸材料,营造安全舒适的亲水景观型河道。

(2)矩形断面

矩形断面的直立陡坡难以满足亲水要求,但由于人口的密集,河道两岸空间狭小,所以矩形断面无可避免的会在城市中使用到。但考虑到生态及景观的需求,护岸可采用生态化的形式,来保护生态多样性,防止河道渠化。如:在护岸的石块孔隙中容许植物的生长,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河岸的生境多样性。

2.3 河道断面的不对称性设计

以往受堤防工程约束或河道两侧用地的局限,河道断面几何特征一般为对称规则型的形态,相对均与的流场会因一些局部扰动而发生小的紊乱,这些扰动会在河道的不同位置被放大和抑制,从而加速水流发散和收缩,导致河道趋于不稳定。因此,在用地条件限制而无法实现河道蜿蜒性的改造时,则可以采取把河道横断面恢复到更加自然的地貌形态。对河道的岸坡坡度进行重新设计,使河道的断面具有不对称的几何特征,从而引导水流以形成不同地貌特征的河道形态,如:深潭、浅滩、河漫滩等,诱发河道自由发展,从而恢复河道相对自然及动态平衡的状态。不过,必须注意的是应防止河道过度摆动而产生河岸冲蚀的问题,这则需要用用河岸的加固措施。如:典型的设计手法是使河道具有不同的河道断面坡度,如凸岸的坡度为1:5,凹岸的坡度为1:1,则水流会在凹岸形成冲蚀深潭,而在凸岸会发生水流发散及泥沙的淤积现象,以形成边滩、弯曲段及河漫滩地.

3.结语

承认水利工程为经济、社会所带来的巨大利益的基础上,河道的整治必须统筹水利工程与河道生态及景观建设,这样,对于解决由于不科学的水利工程建设而引起的大量的城市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晓芬,陈小奎,李洪远.城市河道生态景观规划理论与实践的探讨[J].城市,2012年.

[2] 王宗侠,段渊古.城市河道景观规划设计方法探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1年.

上一篇:军队院校社会化保障食堂食品安全危害因素分析... 下一篇:浅谈市政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