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预习小学语文论文

时间:2022-10-05 08:15:47

学生预习小学语文论文

一、明确切入点,抓住作者的思路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篇课文,作者都会按照一定的创作思路去写。把握好作者的思路,理清课文的线索,在预习的时候,找出正确的切入点,紧贴作者的思路,摸索作者的思路、了解整篇课文的思路,让学生对全文有个初步的印象。

例如,在上《半截蜡烛》这篇课文时,教师把课文题目作为一个切入点引导学生,把课文的题目作为中心去设计预习要求:课文怎么会以“半截蜡烛”来当题目?“半截蜡烛”在文章中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文章围绕“半截蜡烛”这个中心讲述了什么样的故事?使其学生有求解问题的欲望后,在进行阅读课文,在此过程中逐步提示:课文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这样指导学生了解课文、把握课文,学生很快摸清了全文的线索,让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将课后思考题作为重点,重视字词解决难点

小学语文课文后都有思考题,体现了课文的重难点,在引导学生预习时,学生要把课后的思考题作为出发点去认真阅读全文,积极的去寻找答案把要求做的地方做一做。在文中关键的字、词、句要用特殊的符号把重点的词句勾画出来,因为这些都是文章的中心,最能体现课文的本质。

引导学生预习《半截蜡烛》,让学生先了解文后的思考题3:勾画文中描写伯诺德夫人一家人的语言、神态、动作和心理活动的关键词句,想象他们在德军步步逼近的危机关头的时候怎么做的。在设计导学要求:作者从哪些方面描述了杰克、杰奎琳、和波诺德夫人的特征?对他们的语言、神情、动作和心理活动进行怎样的描述?请把语言、神态、动作以及心理活动标出来,做上记号后并尝试完成以下提问:当在不同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杰克、杰奎琳各自怎样做的,结果发生了什么?

“建立在学生主动理解基础上的学习才是真正有效的学习”。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就已经标出了文中描绘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在回答教师设计的问题,就会逐步的把全文读懂:在危机的情况下,主人公一家人以国际利益为重,依靠他们的机智保住蜡烛中的机密文件。通过这样熏陶加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

三、充分发挥想象,对课文空白内容进行填补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加强学生语言能力的时候,激发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预习的时候,教师指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补充,构建课文和学生沟通的桥梁,能更进一步掌握课文中心。《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的文后思考题3,对课文空白内容进行了补充训练:通过想象,后来美惠子一家人前去看望聂将军的画面,在叙述出来。学生通过预习,结合实际生活发挥丰富的想象,使其整篇文章的内容形成一个立体画面并深层次的进行分析和总结,在加以动笔,把40年后美惠子一家人看望聂将军的情景进行叙述。在文字表面的意思下,通过对课文的内容的补充,不仅充实了课文,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推动了学生的想象力,有助于学生融入作者内心世界去亲身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四、加强发散性思维,深入作者内心世界

语文新课程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预习后,知道学生深入作者的内心世界,从作者的角度去看事情、抒感,更有助于学生同作者的内心世界达到共鸣,更深层次的了解课文的人物形象。例如:预习《船长》时,教师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若自己是这篇文章的作者,我该有什么样的思路?在最后自然写到:“哈威尔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这段在课文中有什么作用?可以用其他的话代替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通过这样的启发,刺激了学生的探索知识的欲望,促进他们超越自我,深入作者内心世界,经历了一次亲身体验的过程,与作者在心灵上进行了对话。活跃了课堂气氛,加强了学生积极探求问题的动力,让学生有了更广阔的思想空间。

五、不能忽视单元联系点

预习前,先要了解本单元其他的课文与本文有没有联系,这样能更好的把握课文的主要思想和内容。

例如,在指导学生预习《夜晚的试验》,先让学生阅读文章,然后了解本单元习作4的要求,然后设计实验,边实验变观察,然后记录下来。揣摩有什么相同之处,在根据表格的要求边读变发挥想象,将课文预习完后尝试自己做做。

完成本课后,将以相同的方式要求学生预习习作4,做一个小实验,将表格的内容记录下来。最后,不仅在检查预习效果,还是在教习作4的指导课,学生的思维都很快被打开,争先恐后的回答,非常有见地。圆满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课堂提问设计数学教学论文 下一篇:石化工程项目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