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养殖中pH值的影响及其调控措施

时间:2022-10-05 07:50:05

对虾养殖中pH值的影响及其调控措施

pH值是养殖户容易监测的水质指标,但由于没有科学认识pH值,造成很多老养殖户不愿去测。如养殖户尝试用生石灰提高水体pH值,有时效果很理想,但有时会造成虾大量死亡,这是没有科学认识pH值的后果。

pH值的变化可反映水体碱度、硬度、藻类、有机质、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毒性的变化,管理重点是避免出现过低、过高和波动过大。

一、科学认识pH值和碱度

pH值表示水体的酸碱度,其变化主要决定于池水中游离二氧化碳和碳酸氢根的比例。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水生动物的呼吸作用以及水中所含的腐殖质、矿物质等都会影响水体pH值。对虾养殖水体的pH值应控制为7.0~9.0,最适宜的pH值为8.0~8.5,早上和下午的变化幅度最好不超过0.5。监控方法是每天清晨和下午各测量1次,并做好记录。

白天阳光充足,水生植物进行强烈的光合作用消耗水中游离的二氧化碳,水体pH值会升高;而夜晚水生动植物、养殖对象及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和生命活动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水体的pH值降低。这种规律性的变化表现为池塘的最低pH值出现在日出之前,最高pH值出现在日落之前,白天pH值逐渐升高,晚上逐渐降低。由于水生植物光合作用主要在中、上层水体中进行,水体表层的pH值要高于底层;晚上水生植物下沉,虾及微生物主要在底层活动,同样水体表层的pH值高于底层。

碱度则是水中氢氧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的总和,其功能有两方面:一是提高藻类对二氧化碳的利用率,增强光合作用;二是作为水中pH值的缓冲物质,在提高水体碱度的同时,可向水体补充钙离子、镁离子等,有助于减少虾软壳等现象的发生。

二、pH值对水质和虾的影响

pH值低于7时,虾呼吸加快,血蓝蛋白运输氧的功能发生障碍,造成缺氧症的发生,使虾的摄食量减少,消化率降低,新陈代谢变慢,生长受到抑制。pH值过低时,有毒的硫化氢增加,亚硝酸盐毒性亦增强,对虾的生长有很大影响。

pH值过高时,有毒的氨增加(NH4+转变为NH3),腐蚀虾的鳃组织,造成虾呼吸障碍,严重时使虾窒息。pH值过高还将影响微生物的活性及其对有机物的降解,造成水质恶化。早晚pH值变化过大,水体环境也随之发生变化,虾容易出现应激反应。

三、池水pH值的科学调控

1. pH值偏低。养殖前期出现pH值偏低,一般为酸性土质或纳入的水源呈酸性造成的;在养殖的中后期,池塘底部虾的粪便、饲料残饵和死亡的生物在细菌的作用下厌氧分解产生大量有机酸,很容易造成池底酸化,此时会造成pH值逐步下降。当清晨pH值低于7.8且碱度足够,则表明池底已开始酸化及老化。科学处理方法:用生石灰(CaO)或熟石灰[Ca(OH)2)]处理,补充水体的氢氧根离子。酸性土质在清塘时即用生石灰处理,假定pH值为7的池塘在进水前亩用生石灰20~30千克,可使水体pH值提高到8以上;中后期生石灰用量一般为3~6千克/亩 ・ 米,由于水体的pH值白天比晚上高,上午用量应适当降低,而傍晚用量可适当增加。

2. pH值波动大。在养殖过程中,亦常发生晚上pH值较低,但到了白天又恢复正常,甚至偏高的现象。pH值日波动过大,一般是养殖水体碱度偏低且水体缺钙、镁离子的表现,科学处理方法:用碳酸钙粉(CaCO3)或白云石粉[CaMg(CO3)2]3~5千克/亩・米,补充水中的钙、镁及碳酸根离子,加强池水缓冲能力,防止pH值的急剧变化,这也是价格低廉且效果好的补钙方法。若碱度太低需要快速提高,则建议使用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用量为1~2千克/亩・米。

3. pH值过高。pH值过高,是指昼夜均在8.5以上,下午在9.0以上的情况。造成pH值过高的主要原因有: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强烈;过多使用生石灰清塘所引起;池塘老化、塘底含氮有机质偏多以及水体缓冲能力低;水中的二氧化碳被藻类充分利用。科学处理方法:可施用米糠和乳酸菌,亦可施用食醋、有机酸,但总体效果不佳,施用第二天易反弹。针对pH值高难降且易反弹的这一特点,建议使用降碱抑藻灵,按250克/亩・米的量对水溶解泼洒,既能快速平稳地使pH值降低0.3~0.6,又能避免变化过大对虾造成不良影响。

(作者联系地址:福建省漳州市元光南路13号水产大楼 邮编:363000)

上一篇:夏秋之交家兔养殖的难点与对策 下一篇:猪痘误诊为圆环病毒感染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