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滴注危险因素及静脉炎护理干预

时间:2022-10-05 07:24:43

静脉滴注危险因素及静脉炎护理干预

静脉滴注是临床上广泛用于防治疾病及抢救患者的一种迅速有效的给药途径,在临床疾病的治疗、抢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各种因素引起的滴注患者的局部炎性反应,因治疗不当而出现的慢性硬结,闭塞、静脉炎症后综合症等。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也给护理人员的静脉穿刺造成困难,甚至延误治疗。因此,分析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采取相应的防范、干预措施,提高医护人员的人性化服务理念,对确保护理安全有着积极作用。

1 产生炎症的危险因素

1.1 化学因素 静脉内输入各种刺激性药物溶液,如pH值过高过低,液体渗透压过高过低,液体中加入多种药物,液体中药物浓度过高,都可不同程度的损伤静脉血管壁,造成静脉炎。

1.2 物理因素 各种物理刺激和机械原因,都可损伤静脉血管壁,如留置针与穿刺点的反复移动,所选用的血管太细而针头较粗,穿刺技术不过硬,反复多次穿刺,或手法粗暴,或消毒剂使用不当,无菌操作技术不规范等,均可发生机械性静脉炎。

1.3 液体输入量及速度 液体输入量与静脉炎发生有很大关系,路兰花等报道静脉滴注流速血流速度,会增加血管侧压力,可能引起机械性静脉炎,静脉1 500 ml,发生静脉炎的机率明显上升。

1.4 机体因素 患者病情重,体弱,免疫力低下,特别是皮肤黏膜的防御能力下降是静脉炎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气候过冷过热,陪护人员素质低等也是发生静脉炎的诱因。

2 静脉炎的预防

2.1 预防静脉滴注微粒混入药液 首先治疗台要定期物表消毒,护士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割据安瓿后要用酒精棉签消毒,然后用纱布包裹掰安瓿,将抽药液的注射器针头垂直插入瓶底部,可减少玻璃微粒的吸入。

2.2 血管选择 应选择较粗、直、回流好,弹性好,便于穿刺和固定的血管。对长期输液患者,要有计划的保护和选用血管,输入刺激性药物时,要多巡视,避免发生渗漏,以防静脉炎。

2.3 控制输液量和速度 对长期输液患者,应和医生沟通,严格控制输液量,每天最好控制在1 000 ml以内,速度因病因

人而宜。持续性大剂量输液尽量避免在下肢静脉滴注。

2.4 对体弱、危重患者 要补充营养、合理膳食,增强免疫力。根据病情有针对性的给予治疗饮食或营养饮食,加强患者抵御疾病的能力。做好陪护人员的指导,保持室内清洁及个人卫生,减少感染机会。

3 预防

是降低静脉炎发生的最好方法。护士在患者输液治疗时要多巡视、多询问,及早发现问题,预防静脉炎的发生,一旦发生要及时进行必要的护理干预。

3.1 临床输液外渗 常用马玲薯切薄片直接敷于肿胀部位,15 min/d,消肿效果明显。也可湿热毛巾或用热水袋加布套直接湿敷20 min,4次/d,注意温度适中,以免烫伤。也可取0.1%利多卡因25 ml、加入5%硫酸镁10 ml中,湿敷封闭于渗漏处,并用塑料袋覆盖加以固定,4 h更换1次,效果良好。

3.2 红外线照射加硫酸镁湿敷 用于化疗后静脉炎,效果满意。因红光照射穿透力强,真皮层吸收热达45%,可使深层组织的血管扩张,加速物质代谢,对神经末稍也是一种湿热刺激,有镇痛作用。

3.3 中药外敷 ①六神丸研末,醋调稀糊状敷于患处,2次/d见效,能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散结,通络止痛,除湿收敛。②取适量鲜芦荟、芒硝等分,共捣烂如泥,敷于患处,塑料薄膜覆盖,包扎好。每天换药1次,两药合用,有清热凉血,软坚散结功效,适用于局部红肿热痛。

4 讨论

静脉炎最好的方法是预防,从护理人员的技术操作及各种危险因素的源头抓起,最大限度的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同时在发生静脉炎后要积极地进行护理干预。护理干预的方法很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物理、药物方法,尽量避免创伤性的护理措施。以上干预方法操作简单、方便、快捷,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患者易于接受。

参考文献

1 张广清,叶苑琼,列朝阳,等.红归酊治疗滴注引起的静脉炎.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2):895.

2 蒋冬梅,王曙光,李亚萍.复方皂苷防治静脉炎的效果评价.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40-41.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咪达唑仑和地西泮用于内镜检查临床比较 下一篇:心血管介入治疗时出现低血压的相关因素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