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优化文言文课堂教学

时间:2022-10-05 06:25:14

如何优化文言文课堂教学

文言文是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有积累一定知识,才可能追本溯源,去了解历史和古代文化。但是,由于文言文历史久远,其文化背景、语言表达方式、语词含意与学生存在着很大的距离,增加了学生理解的难度,使其逐渐产生厌学,排斥的心理。这种情况下,怎样优化文言文教学,使学生对文言文不再厌烦、惧怕,并逐渐喜欢文言文,是我们承担培养现代学生古文素养的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我结合教学实践,抛砖引玉,以示拙见。

一、摒弃传统教学弊端,关注学生个性化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真是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他不仅从文本中获得知识、信息,还获得不同的感悟。文本自身具有多义性、层次性,不同的读者因自身的知识、喜好、情趣、经验等的不同,对同一文本会作出不同的体验,体验的过程就是与作者对话的过程。只有关注体验,学生才能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拓宽文本的知识和信息储量,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这也是新课程的导向和新教学的魅力。

以《五柳先生传》为例,教学中,我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然后提出这样的问题:“五柳先生的性格是怎样的,你喜欢吗?为什么?生:“五柳先生性格率真自然,我从‘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可以看出来,我喜欢这种性格,因为我在生活中就是一个率真的人,不喜欢扭捏作态。”生:“我喜欢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性格,古代文人读书大多以考取功名,光宗耀祖为目的,而五柳先生以陶冶性情为目的,更具有文人的风采。”生:“我不同意这种说法,不管是光宗耀祖还是封妻荫子,我认为是无可厚非的,重要的是得有这种机会,如果不考取功名,在封建社会,何谈造福人民!”学生们各抒己见,气氛活跃,一扫沉闷之气。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也被这种氛围感染,说出自己的看法。这是学生各自独特的体验交流,我们应珍视学生阅读的个性化行为,尊重其体验的差异性,给他们以充分体验的空间。同时,也是老师了解学生内心情感、价值倾向的视点,更是文章折射出的师生互动的光彩。在实践中,我发现学生愿意听取来自他们中间的感悟胜过于教师的滔滔不绝。在此,学生没有迷惘的目光,文言文不那么呆板,自然而然,无论是学习的方式方法还学习内容都会得到优化和提高。

二、重视文章写作背景,搭起文章理解桥梁。

文言文与当代中学生存在着时间距离、心理距离,文言文中相应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历史条件、人物身世等在学生看来恍若隔世。为了拉近学生与文言文的距离,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了解文章的相关背景,作者的创作动机。鼓励学生课前多方面查阅相关资料,如图书馆阅读、网上浏览,然后在课堂上交流,增强学生对文章的感性认识,引发学生学习文章的兴趣。另外,老师也应尽可能的补充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筛选有用知识。以前教师对背景知识也有提示,但笔者从教学实践感到,只提示,不重视,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重要的一点,同一作者在不同时期的遭遇和心境是不同的,所以对作者社会背景的介绍必须有系统性,否则,学生容易摸不着头脑。

例如:在写《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这首诗时,韩愈因反对唐宪宗迎佛骨,遂上疏力荐,写了《论佛骨表》,触怒宪宗,几乎被杀,贬为潮州刺史。而在写《送董邵南游河北序》时,韩愈极力维护朝廷的统治,视藩镇为叛逆,因而极不赞成董邵南赴河北谋职,希望他回到长安来,为天子效力。同是宪宗时期,如果先后顺序不清楚,对韩愈一生的变更了解得不系统,学生就容易产生疑问“韩愈几乎被杀,为何还维护朝廷的统治呢?”如果一味纠缠于此,对文章的理解就难以进入。同时,系统全面地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作者背景,学生会逐渐形成自己对人物、对历史的独到评价,必然对理解课文也大有裨益。更重要的是,通过了解背景,渗入了学生的情感,链接了文章内容,很大程度上帮助了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当学生明白“言为心声”的道理,就会去探究文章了。

三、创新导学方案策略,激发学生自主发展。

第斯多惠说:“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给他的学生的不是已投入了千百年劳动的现成大厦,而是促使他去做砌砖的工作,同他一起来建筑大厦,教他建筑”说得多贴切啊!随着新课程理念的广泛播扬,这一思想已被更多的教师认同,但在实践时,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习惯等,有些学生喜欢老师告诉他现成的答案。让他看书、思考,他不干,致使老师的导学常显吃力,即出现“虫子不爬怎么办?”的问题,在山东高密市向阳中学高伟老师的课堂上,学生就“虫子不爬怎么办?”提出了许多高招,我颇受启示,结合教学,我开始创新教学中的导学方案。

在教学中,学生不愿“爬”时,我就借鉴并创新,借力打力,屡试不爽。演绎如下:1.诱饵法:在墙的上方吊上虫子最爱吃的东西吸引它——难度适中;2.激励法:把几条粗大、能爬的虫子放在一起,激励着它爬——竞争意识;3.借助法:把虫子放在藤蔓上,让虫子顺着藤蔓往上爬——教师引导;4.刺激法:用棒子赶着爬——假以颜色;5.选择法:虫子不爬时一定有原因,如果实在爬不上去就不要爬,虫子可以选择其他适合自己的道路——自选学法。这几种方法可以综合运用。

四、切入古今转换,激发学生新视角。

如果说背景是理解文章的“剂”,那么,切入古今转换则是深入文章的“催化剂”。在学生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教师设置创新题目,有意拉近古今距离,让学生结合文章的内容并联系现今社会生活,用新的视角、价值观、道德标准去辩证地认识人物、历史,才能够真正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得。把死的知识予以灵活的开发,会让学生从情感上认识到,学习古文会得到审美的熏陶,辩证的思维,人生的启迪等,吸引学生亲近文言文。

(作者单位:河南洛阳市第五十六中学)

(责任编校:石良)

上一篇:重视过程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下一篇: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策略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