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自主探究模式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成效

时间:2022-10-05 06:18:35

发挥自主探究模式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成效

【摘 要】自主探究模式是近年来初中物理教学改革的一道靓丽风景,广大初中物理教师在这一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有效提升了初中物理教学成效。在这一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中,教师应当把握住五个方面的要点,构建适应初中物理自主探究教学的有效载体,营造适应初中物理自主探究教学的良好氛围,设计适应初中物理自主探究教学的学习线索,组织适应初中物理自主探究教学的互动过程,开展适应初中物理自主探究教学的课外拓展,为物理教学成效提升奠定扎实基础。

【关键词】初中物理;自主探究;教学改革

在当前的初中物理教学工作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成为了教学成效提升的重要切入点,对于初中物理教师而言,最为重要的是全面、深入地贯彻新课程理念,转变自己物理教学中的片面之处,从教学模式创新入手,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笔者长期从事初中物理教学工作,立足于教学实际开展了有效的探究与尝试,将自主探究模式引入课堂,为学生物理综合素养提升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将作简要论述。

一、构建适应初中物理自主探究教学的有效载体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初二年级以后的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具有了一定的进步,更好地集中学生的集体智慧对于提高教学成效方面作用明显,运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学生深入思考和相互协作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教学氛围生动起来,在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的共同发展。为了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师应当创设较为有效的学习载体,最大化地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的点拨引导。笔者在教学中建立了合作探究学习小组这样一种较为有效的形式,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教学活动建立在这样的载体之上。在初中物理合作学习小组的建立上,笔者主要抓住了三个方面的技巧,首先在小组的数量上把关,一般情况下小组的成员保持在6-8人的规模较为适宜,这样的规模适中,有助于学生进行合作研究,不至于在教学活动中无法掌控。其次,在小组的成员组成上兼顾学生全体,不仅在每一个小组里面安排有物理学习优秀的学生,还安排有一些学困生,这样能够将学习小组的补差作用发挥出来,也有利于全部的小组能够形成竞争。另外,笔者还对每一个小组的牵头学生进行了培训,不仅要求他们能够领会教师的意图,还要能够在小组中落实目标任务,对学困生进行思维方式与解题技巧方面的点拨,带领整个小组的成员提高物理学习成效。

二、营造适应初中物理自主探究教学的良好氛围

初中物理自主探究模式教学中,学生的兴趣与情感对于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作用,浓厚的物理学习兴趣以及积极的学习情感,是促进学生更加热爱物理学习的重要动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更要注重激发学生的物理探究欲望,营造有助于这一模式教学活动开展的良好氛围。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通过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如在教学浮力的内容时,笔者利用学生在浴池中的切身感受作为话题,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在水中能够轻易地用双手支撑抬起身体?学生大多数有这样的体会,探究欲望一下子被激发出来,笔者趁势引入有关浮力的内容,将学生带进了新授教学之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笔者运用趣味性物理实验作为引子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如笔者运用 “瓶口吞熟鸡蛋”这样的趣味实验导入新课,学生看到熟鸡蛋被瓶口吞进去一部分之后大为惊讶,带着这样的疑惑进入到物理学习之中,学生的探究欲望能够有效转化为学习探究的动力。另外,笔者还借助于多媒体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激趣,向学生介绍了我国乃至国际上在物理学研究方面的丰硕成果,以及运用于我们的生产生活的各种物理科学,让学生对所学物理内容充满兴趣,感受到物理科学的无穷魅力,这对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欲望具有重要的促进效应。

三、设计适应初中物理自主探究教学的学习线索

运用自主探究模式开展初中物理教学活动,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安排学生自主学习的线索。以往的物理教学中,教师都是直接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灌输,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能力发展和兴趣激发,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立足于放手让学生进行学习,这就需要将教学目标要求、重难点提炼为一组探究题,交给学生进行分组学习研究,依靠学生自己的努力来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在探究题的设计中,要把握好全面、重点原则,要能够囊括整个教学目标,还要选准难点环节,设计出既全面又精炼的思考题,交给学生在课堂上分析研究。如教学《浮力》时,笔者首先在课堂上开展了浮力小实验,将三个相同的玻璃瓶子分别装入不同量的水,让瓶子处于上浮、悬浮以及下沉三种不同的状态,在此基础上引入浮力,并向学生出示一组探究题:“1.什么是浮力?有没有方向?2.在水面漂浮的玻璃瓶受到浮力,处于悬浮以及下沉的玻璃瓶受到浮力吗?3.浮力大小等于什么?浮力和哪些因素有关?物体沉浮改变的条件是什么?”通过这样一组探究题,笔者引导学生分小组进行学习研究,思考学习的过程,也是学习目标逐步实现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有感触,将原本教师讲解的知识点转变为学生学习研究的线索,同样能够实现学生掌握知识点的目标,但是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方面的作用差异是明显的,教师在探究提纲的设计中更要注重研究,使其成为初中物理自主探究教学的有效线索。

四、组织适应初中物理自主探究教学的互动过程

在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中,教师通常会陷入两种尴尬的境地,一种是放而不收,结果导致学生在物理自主探究学习中处于较浅层面的学习,实际效果不理想,另一种就是披着自主探究模式外衣的变相灌输教学。造成这两种尴尬状况的原因就是部分教师没有把握好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实质,在操作上不够规范,进而影响实际教学效果。笔者在教学中注意“收、放、炼” 结合,首先在“放”的环节,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独立思考、相互交流、讨论分析,这样的学习环节不去干预学生,给予了学生这样的自主学习空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分析研究的深度、广度都会有所提高,体现了学生知识掌握与能力培养的有效兼顾;其次在“收”的环节给力,学生分小组进行自主学习,教师也不能成为袖手旁观的局外人,此时应当在学生的小组之间巡视,了解学生按照探究题纲开展学习的进度,以及在学习中遇到了哪些难点环节。对于学生遇到的难点部分,如果实在无法自行解决的,还应当进行个别点拨,如果多个学习小组都针对同样的问题遇到卡克,那么教师就要考虑是否在班级进行集体提示,以此扫清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障碍。另外,笔者还搭建平台让学生进行学习成果的“炼”,在每一个小组基本完成学习内容之后,笔者要求小组推荐代表进行相关学习成果的汇报活动,一个小组进行汇报,其余小组可以进行补充和完善,还可以针对不同的意见进行辩论或者实验,最终辨别真伪,让学生物理学习学得明明白白,掌握的扎扎实实。

五、开展适应初中物理自主探究教学的课外拓展

课外拓展延伸活动也是初中物理教学成效提升的重要促进因素,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将课外延伸活动与课内教学活动同布置、同落实。在课外拓展活动,教师要善于设计、因势利导,将课外拓展活动有效运用并服务于学生的物理学习。首先,在活动内容的设计上要紧贴教材,依据教学进度安排、教学重难点要求,针对性地设计一些趣味性强的小实验活动,满足学生对物理学习探究的欲望,同时在这样的小实验之中巩固物理知识点,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其次,教师在安排物理课外活动时还要兼顾学生的发展差异性,设计不同难度与要求的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满足兴趣爱好、符合发展实际并得到长足进步。另外,教师还要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物理教学研究机构以及教学媒体、学习报社等保持密切联系,发掘活动资源,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帮助。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当立足教学实际进行创新,把握教学模式实施要点,全面促进教学成效提升。

【参考文献】

[1]龙万忠.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12)

[2]刘明献.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2)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桃源中学)

上一篇:立体几何常见题型及应试策略 下一篇: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掌握实验技能应注意的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