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也能玩“沙龙”

时间:2022-10-05 05:40:32

小学生也能玩“沙龙”

摘 要:良好的读书习惯对学生很重要,读书不但去要书,更要学会去煮书,在读中思考和探讨,把书变成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读书沙龙这种形式对挖掘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读书过程中,学会独立地思考,从而收到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读书 沙龙 小学生 合作探究

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对学生的健康发展会带来很大的益处。读书习惯也是德育与教学工作的一个契合点,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可以使德育与教学两大教育资源相互整合,相得益彰。我校非常重视对学生读书习惯、读书能力的培养,同时,在指导学生读什么书、怎么读书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的探索研究。

著名作家茹志娟书室挂着写有“煮书”二字的条幅。她说:“书,光看是不行的,看个故事情节,等于囫囵吞枣,应该精读。然而,还不够,进而要‘煮’。‘煮’是何等烂熟、透彻。”如何去“煮”?如果在读书过程中能做到“主体意识、问题意识”,对于读书人而言除了享受到阅读的快乐,也会常常得到意料之外的收获。

现实生活中,许多学生读书不少,却所获不多,甚至不会读书。究其原因不外乎读书过程中缺乏主动意识。没有了主动意识,就失去了思维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摆正自己的位置,让自己成为受动的客体,而非读书的奴隶,对所读的内容进行自己独立的思考。其次,要学会带着“为什么”去读书,善于提问题,有问有疑。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在他看来,“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明代思想家李贽也说过:“学人不疑,是谓大病。唯其疑而屡破,故破疑即是悟。”现在去读书,特别是学生,在学习读书过程中,应该学会要有独立的见解。

我校在组织“师生共读”活动中,结合年级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挑选适合学生读的书,并开展了有效的读书指导。由于高年级小学生的同伴交往进入了一个亲密共享的新阶段。他们认为朋友之间可以倾诉秘密、相互帮助、相互分享的,学生的同伴团体也大大发展,团体成员的团体意识加强了。他们的集体生活意识在和同学、老师的相处中逐渐形成与发展起来。我在指导学生共读《鲁滨逊漂流记》一书的过程中,尝试使用“读书沙龙”的形式,充分挖掘学生的团体意识和主动意识,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

我让学生在有充足的时间对整本书进行浏览阅读的基础上,组织了第一次沙龙活动。我建议学生在阅读后,提出自己的疑惑。出乎意料的是,学生提出了许多的问题:比如:①鲁滨逊的航海欲望为什么这么强?②鲁滨逊前两次航海遇险后都说“上天如果再给他一次机会,他就再不出去了,为什么会反悔?”③鲁滨逊出生在一个有富有的家庭,为什么要选择出海?他父亲的话为什么都在他身上一一实现了?④鲁滨逊出海前发誓永远不再回家了,为什么在二十几年后又回到家乡?⑤鲁滨逊说自己的运气不好,但为什么在一次次的危险中一次次地安全离开?⑥为什么他能够在荒岛上生存28年?……这些问题的产生,应该说是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主体意识的充分体现,对所读的内容进行了自己的独立思考,学会带着“为什么”去读书,从而提出了自己的“为什么”。

在学生发现并提出这么多疑问之后,我又给了学生三周的时间,要求他们再去读这本书,并要求:带着这些问题去精读,边读边思考,这些问题你能不能在自主阅读中去解决,把自己的发现用笔记下来。

随后,我组织了第二次读书沙龙,这次的主题是:我的发现、我的理解。具体做法是:把学生根据平时同学交往的亲密程度分成了若干组,任务是:就上次提出的疑问,在第二次阅读中自己的理解和发现进行小组内的逐一交流,由小组长把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在小组达成共识后,各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的交流。

这次沙龙活动,超出了我的预期估计,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许多问题各小组的交流结果几乎是一致的。比如:

①鲁滨逊为什么能一个人在孤岛上生存28年?探讨结果:鲁滨逊之所以能在岛上生存28年,是因为他凭借自己非凡的勇气和智慧,运用自己的所学知识,建造了住所和其他日用品,从船上拿下来的工具做出了对自己有用的物品,还驯养了许多动物,种了许多粮食。用自己种的小麦做出了粗糙的面包,采了许多葡萄做成葡萄干。岛上的资源十分丰富,即使鲁滨逊再有用,也不可能活这么久。丰富的资源加上他的智慧、勇气和毅力,会生存、会过日子。面对困难很会解决,会利用东西、会动脑。只要有一线生机,他就不放过,抓住了每一个生存的机会,勇敢地面对,最终让他在岛上生存下来。

②为什么鲁滨逊的航海欲望这么强?探讨结果:因为鲁滨逊想探索外面的世界,想观望海上景象,想去感受一个人在外面生活的滋味。他爱航海,比仅仅是有趣,也很刺激,想追求一种新的生活。他觉得现在的生活不属于他,不喜欢安定的生活,而真正属于他的是一种自由自在,惊险刺激的生活。他从小脑子里就充满了外出冒险和航海的欲望。

③鲁滨逊前两次航海遇险后都说“上天如果再给他一次机会,他就再不出去了,为什么会反悔?探讨结果:即使经历了许多风暴,但也不会成为他前进的绊脚石,甚至航海欲望再一次升温。虽然当时很怕,但过后也觉得很刺激,并想着下一次的航海,回忆起来觉得过瘾。他对航海的酷爱,到了甚至可以付出自己生命的地步。他抵挡不住他人的诱惑,正如当初控制不住自己漫游世界的计划,不听父亲的劝阻一样,又一次被自己喜欢的事――航海而打动。

学生在沙龙活动中的表现,让我深深感受到:学生身上有多么大的潜能,我们不能用单一的、呆板的思维方式去面对眼前的学生。新课程背景下,为什么要变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和探究中,才能让知识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学生只有经历自己的感悟和理解,知识才能真正属于自己。学生在读书过程中享受到了独立思考,对话交流的快乐。这时候读书就不仅仅是读了,而是和好友知己聚在一起,或茶香四溢,或青梅煮酒,或踏雪寻梅……总之是在契合两欢的氛围下的对话、交流、碰撞、引申。勉强读书的人,在书前心在外只是应付式,马虎浏览一遍。什么也没看到,什么也没体会到,浪费了精力,浪费了青春。

用眼读书,获得的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快乐;用心读书,赢得的是一片安宁,一种丰润;用脑读书,在思考中完成和作者的对话,那么收获的除了快乐、安宁,更是一种洗礼和升华的过程。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读书学习和独立思考必须结合起来,才能收到最优化的效果。

学生读书沙龙这种形式,把读书、思考、探究、合作进行了有机的融合,让我重新认识了沙龙――沙龙不仅仅属于成年人,更应该属于小学生,因为他们也能玩沙龙。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市西阳

小学

上一篇:观察源于细节 活水源于泉眼 下一篇:加强初中地理教学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