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两化融合迈向管理标准化

时间:2022-10-05 05:40:23

2014两化融合迈向管理标准化

“世界经济复苏的曲折性和艰巨性凸显,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下降、增长动力不足,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国际经济新秩序和新格局在悄然重构,这对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带来新机遇,同时也伴随挑战。适应国际经济发展新环境,必须要推动两化融合,利用信息化把握国际经济发展动态和趋向,分析国际宏观经济环境,助推我国龙头企业走出去,在国际竞争中形成竞争优势,提高国际竞争力。”这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在落实两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若干重点任务工作会议上讲过的一段话。

我国工业经济肩负转型升级的艰巨任务,工业发展面临的能源、环境、土地、人才、金融等要素资源约束日益突出,产业结构性过剩严重,工业企业投资意愿不足,促进实体经济实质性和持续发展的动力亟待加强。解决我国工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提升信息化条件下企业核心竞争力,创新企业发展模式,发挥出信息资源作为生产要素的核心和引领性作用,提升工业质量和效益。

重塑企业竞争力

两化融合对于一个企业的价值到底有多大?大港油田的实践便能很好说明问题。

大港油田是一个矿权面积仅有1.8万平方千米且已走过49年勘探开发历程的老油田。人多、油少、产值低这些特点在大港油田十分突出,特别是随着勘探开发的持续深入推进,勘探对象日趋隐蔽复杂,剩余资源品位越来越差,寻找整装规模效益储量的难度逐年加大。与此同时,油田开发整体进入中后期,陆地老区综合含水高达90.5%,储采矛盾凸显、自然递减加剧、调整治理艰难。大港油田的可持续发展似乎面临很大的困境,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近五年来,大港油田相继发现4个亿吨级、2个5000万吨级整装规模储量区,三级储量连续6年超亿吨,累计达到9.67亿吨当量,迎来历史上第四个储量增长高峰期,为老油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而这得益于信息化在油气勘探中的广泛应用。

大港油田90%以上的开发井实现生产数据的自动采集、远程传输,数据丢失率和误报警率均小于1‰,油藏描述、地质建模、数值模拟、方案部署、井位设计、地面建设、生产运行、动态分析、油水井管护的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油田自然递减率5年下降2.5个百分点,油气当量产量连续9年保持在500万吨以上水平,油田开发整体步入指标持续改善、产量稳中有升的良性发展轨道。

“的确,进入资源要素紧约束时期,面临成本上升和需求放缓的‘双重挤压’,这要求我国的企业注重技术进步、结构优化、产业升级,这是实现新一轮增长的必由之路,信息化是重要的支撑和跳板。”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电子一所)副所长李新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但历史和国情决定我国我们既不能走发达国家工业化完成之后再搞信息化的老路,也不能跨越工业化阶段孤立地搞信息化,唯一可行的选择就是工业化与信息化并举,通过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通过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而且对于我们来说,两化融合都没有现成经验和模式可供借鉴,需要我们自己大胆创新和努力探索,在大量数据和先进实践案例积累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和提炼,挖掘适合我国企业两化融合发展的具体做法和路径,并快速、及时、有效地传递给两化融合各推进主体,使得国家政策、社会投融资、IT服务等与企业两化融合发展需求相匹配。”

两化融合是一场新的革命,面对如此复杂而又庞大的工程,的确需要政府和企业拿出魄力、能力和勇气。

政府的管家式服务

为了加快推进速度,同时尽量将投资风险和资源浪费降到最低,在两化融合工作上我国政府采取了“强力引导+管家式服务”方式,事无巨细,亲历亲为,为地方和企业出谋划策,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来看,建立部级两化融合试验区的想法和思路最为成功。

自2008年底以来,工信部先后分两批确定了十六个地方为部级试验区。六年来,工信部统筹安排部内资源,结合地方实际,支持了一批重点项目,不断加强对各地工作的指导推进。各试验区围绕当地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制定了实施方案和年度计划,加强政策支持,强化基础工作,推动试验区工作走向深入。去年5月份,工信部组织完成了第二批试验区的验收总结。总体看,各试验区都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探索出各具特色的融合发展途径,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全国创造出了宝贵的经验,达到了试验区工作的既定目标。据不完全统计,三年来,第二批8个试验区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57%,生产业年均增长11.57%,万元GDP能耗年均下降6.64%,重大安全事故同比下降17.80%。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地方政府在执行两化融合工作的过程中,并没有搞一刀切,而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工作方法论,探索一条属于自己的两化融合路子。比如唐山自成为首批部级两化融合试验区以来,始终坚持把立足实际,努力探索具有唐山区域特色的两化融合道路和模式作为做好试验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特别注重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推进思路,积极探索和提炼适合唐山实际的推进路径和模式。

结合高耗能、高排放产业密集的特点,唐山坚持把运用信息技术促进节能减排作为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重中之重,大力实施了唐钢、冀东等十几个能源管理中心和唐山三友节电技术应用等100个节能改造项目建设。建立和完善了全市的减排监控指挥中心、烟气黑度视频监控、大气环境管理平台和应急联动指挥系统,形成了一个中心、八个系统的环保监控指挥架构。同时,大力推动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工业安全生产,建立了面向全市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网络平台,实现了企业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应急预案、台帐等统一备案,确保了各级领导和安全管理人员及时准确地了解安全信息。

此外,唐山借助两化融合的深入推进,带动全市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和关联产业的衍生。根据唐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李技介绍,自试验区成立伊始,唐山就明确了以市场换产业的发展思路,力图通过本市巨大的信息化市场的需求,引进外部优质资源带动相关产业的起步和发展,借机打造唐山的战略新兴产业。特别是在促进软件行业发展方面,唐山加大对外合作力度,促成了中软、东软、用友、中石化下属的石化盈科等一批国内一流软件公司与唐山企业联合组建合资公司,注册独立法人资格的子公司、联合成立研发中心等形式落户,成功带动了唐山软件行业和高端信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管理模式创新

为了巩固两化融合的工作成绩,扩大两化融合的广度和深度,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工信部前不久又出台了《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为未来几年两化融合工作指明了方向和重点。《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8项具体任务,其中最重要而且也将产生深远影响的一项行动任务是制定“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国家标准。

“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建设和推广行动具体包括4方面内容。首先是明确影响信息化过程的一般要素,形成引领和促使企业有效推进两化融合的体系框架、主要内容和方法论,制定“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国家标准,并依据行业特色制定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分行业标准。其次,建立第三方认定管理组织,制定管理办法。各地负责建立一批服务机构,培育专业人员,开展咨询、认定、培训等专业化服务。建设覆盖全流程的信息化服务平台。第三,选择典型企业、重点行业、重点地区开展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试点,总结试点经验,组织宣传培训与推广交流。各行业、各地方要组织和引导企业参与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建立国家、行业和区域协同推广机制,全面推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在企业贯彻实施。最后是围绕智能制造、智能监测监管、工业软件、工业控制、机器到机器通信、信息系统集成等重点工作,加快相关技术标准制定,积极开展标准的评估、试点、宣贯和推广应用工作。

电子一所是“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建设和推广行动的支撑单位,据李新社介绍,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类似于质量管理体系,是规范企业系统推进两化融合过程的方法论,明确了企业系统地建立、实施、保护和改进两化融合管理机制的通用方法,可以作为一个符合性认定标准,适用于所有计划开展两化融合工作的企业。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框架包括4部分内容:企业的管理职责能否落实以确保领导作用充分发挥、部门与业务流程有效协同、全员积极性激发调动;相关基础保障工作是否到位以确保资源的可获得性、及时性、适度性以及环境的绿色和可持续;实施过程中是否有效管理以确保打造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这一需求在两化融合实施过程中得到充分落实、实施过程持续受控、目标有效实现;企业能否合理评估、诊断两化融合成效并推动实现持续改进主要是确保新型能力与企业的发展战略以及竞争优势相匹配。“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企业推进两化融合成功经验的科学总结和提炼,可以帮助企业依据与其发展战略相匹配的需求来主导两化融合的相关过程,并使其持续受控,从而形成企业竞争优势获取所要求的信息化环境的新型能力。当然,这只是一套方法论,并不意味着企业参考并应用了这套方法论就一定能够获得自己所需要的能力。”李新社进一步解释。

回顾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精益生产模式等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这些体系对规范企业管理过程、促进产业发展、优化经济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充分说明随着我国产业环境的日益复杂,以及企业管理实践的发展和时代技术背景的变化,都在呼唤新管理模式、新发展方式的产生。这也是为什么我国政府要着重推出“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2014年“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试点,而到2018年“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全面推广,届时我国的两化融合将正式进入管理的标准化时代。

上一篇:2014智慧城市向创新与转型进发 下一篇:中小企业信息化需要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