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福盛世:雁荡山齐鸣一声钟鼓

时间:2022-10-05 05:30:36

唐时的贯休来过,宋代的沈括来过,明朝的徐霞客来过,晚清的康有为来过……如同所有的名山大川一样。雁荡山也注定会吸引过许许多多慕名而来的文人名流,与千千万万的各地游客。他们把最美的祝福留在了雁荡山,也把最真的梦想留给了自己。

钟鼓传雁荡

“雁荡冠天下,灵岩尤绝奇”,这是南宋王十朋对灵岩景区的印象。而在雁荡山脚生活了三十多年的清人施元孚,则把灵岩比作“雁荡山明庭也”。文学大家郁达夫在散文名篇《雁荡山的秋月》中,说灵岩“地位的好,峰岩的多而且奇,只有永康方岩的五峰书院,可以与它比比”,不过他又马上说,“但方岩只是伟大了一点,紧凑却还不及这里。”

历代文人众口一词的赞美,说明“雁荡之山,灵岩为最”已经成了一种其识,我相信每一个来到灵岩的游客,都会渐渐发现,这些赞誉之词绝非空穴来风。

“钟鼓齐鸣”,是灵岩景区欢迎每一位游客的方式,也是最能寄托雁荡山美好许愿的情物。因为在灵岩谷口,并列二岩,东岩似钟,西岩像鼓,是为“钟鼓岩”。为了与钟鼓岩相称,谷口于2001年新设了世纪大平钟和太平鼓,以求钟鼓长鸣,颂太平盛世。站在路旁,还可抬头见到山顶上有一块摇摇欲坠的石头,称“顶珠石”,但其宴它更像天然的鲁迅仰天头像,不知道当年郁达夫经过这里时,有没有发现这一点。

深山有古寺

“天下名山僧占多”,雁荡山照例也多寺庙。屏霞峰下,天柱峰与展旗峰之间,有一千年古刹灵岩寺。

灵岩寺是雁荡山十八古刹之一,始建于宋太平兴国四年,也就是公元979年。据史料载,有当时皇帝亲赐的“灵岩禅寺”的匾额,还有宋仁宗赐的藏经千卷,但在元至正年间连寺院和经书都一道被毁。抗战初,从苏州圆通寺移来唐刻本《大藏经》一部及日本版佛经一部,也于期间被破坏。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灵岩寺,是1984年国家拔款重修的,虽然看上去面目一新,但据说还未完全达到旧时的规模。

一千多年的光阴过去了,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改朝换代,灵岩寺的几经兴废其实并不让人意外。重要的是一千多年后的今天,灵岩寺依然香客不绝烟火缭绕。每年新年,都会有来自各地成百上千的游客前来此地祈求平安。灵岩寺中有几副著名的对联,从山门进入,山门“灵岩寺”三字是由温州著名书法家林剑丹书写的,下方对联为“灵光独耀,岩石争奇,”言简意赅地道出了灵岩的灵性与奇异。

在东南亚享有盛名的竺摩大法师,回到家乡乐清,看了雁荡胜景之后,写了“一柱擎天挹秀,万峰涌地争妍”。上联写出了天柱峰的雄壮,下联则告诉人们,灵岩寺不算一个大庙,但在如此奇峰怪石的包围中,显示出的气势也是无比恢宏的。

灵岩寺的对联中,最绝妙的是清代榜眼喻长霖所提的对联,上联是“山雁荡水龙湫洞石佛百二峰拔地凌云海上名山称第一”,下联是“左展旗右天柱后屏霞数干仞神工鬼斧灵岩胜境叹无双。”这副只有46个字的对联,既指出了灵岩寺所处的位置,更描绘出了一幅美丽动人的雁荡山水长卷。

上一篇:武汉东湖:火炉清凉心 下一篇:银潭侗寨 收获爱与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