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适合现代新型农民的职业教育之路

时间:2022-10-05 05:21:41

探索适合现代新型农民的职业教育之路

我国是目前全球人口第一大国。我国是个农业大国,据统计,我国农业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学历的所占比例高达95%,高中占4.1%,大专及以上仅占0.2%,农业技能人才的严重不足将对新农村建设带来严重后果。我在2012年带队去县乡镇实习时了解到,大部分中学生只上到七八年级就退学去务工了,甚至都等不及初中毕业。所以我国政府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应该高度关注农业生产后继乏人的问题。

农民是农村经济的活动主体,农民的素质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的新农村建设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保证,也是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更是农民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都对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民职业教育是实现这一要求的有效途径。党中央、国务院也历来十分重视农民职业教育,但由于农民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及农民职业教育的资金不足、教学质量不高、职教体系不完善等原因,农民职业教育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扩大对农民职业教育的宣传,加大资金投入,以市场为需求改进教育的内容、提高教育的质量,既是农民职业教育本身发展的需要,又是农村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在新的历史时期,要解决当前农村职业教育存在的新问题,不仅要继续深化已有改革的成功经验,而且要及时调整改革和发展的思路,反思和重新认识农村职业教育改革。

培养“应用型、技能型、创造型”人才,是农村职业教育区别于农村普通教育的重要标志,要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探索适应新型农民的职业教育之路。

一、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培养一批优秀的职业农民。

把农村职业技能教育纳入我国总体教育规划,健全职业教育的培养网络,对未能进入高一级学校的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地方财政甚至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免费提供包括科学种田、养殖与现代农业等内容的职业技能教育,并颁发职业技能鉴定证书。

二、职业学校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及农业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

职业学校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从社会需要出发。社会就业需要什么,就教给学生什么。要做到一点,就要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对教学内容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与调整。面对大量急需培训的农村劳动力,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当地的教育教学资源。目前,大多数地区的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师资和农村中学校舍都有潜力可挖,有的现在就可以利用,有的对教师稍加培训即可适应专业技能课程设置的要求,设备也不需要大量购置,在较短时间内便可投入使用。还有一些地方可以通过调整合并,腾出部分学校专门用做教育培训农村劳动力的场所。另外,随着各地中小学撤并,原有的校舍也可以作为教育培训农村劳动力的基地。另外也要鼓励大中专院校尤其是涉农院校毕业生投身现代农业的建设,大力推动其回乡创业,引导高素质人才返乡建设新农村,并制定吸引城市青年从事农业的优惠扶植政策。

三、利用城市文化教育资源反哺农村。

城市拥有丰富的文化教育资源,市政领导和主管部门应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出发,进一步整合现有的城市中小学教育资源。鼓励城镇教师与农村教师进行交流,不断提高农村的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高等院校也要努力培养和培训农村建设需要的各类高层次人才。要积极提倡大学教师到农村开展支农教育服务,组织高校师生利用假期开展科技、文化下乡活动,促进农民素质的提高。有条件的高校、中专、职校还可在农村建立分校,加强对农村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科技带头人的培训工作。有条件的城市文化设施应向城郊农民开放,有关社会团体要有计划、分期分批地组织农民群众参观学习。各职能部门与群众团体都要主动下乡,把农民需要的信息和服务源源不断地送到农村,增强“三下乡”的实际效果。

四、加强农民职业培训,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素质。

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加农民科技培训补助资金规模,扩大政策覆盖面,创新培训形式,实地培训,实时培训,包村包户,对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每年都提供免费的职业技能培训等。对具有资格的职业农民给予补贴,可把现行的粮食生产直接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向职业农民倾斜,促使职业农民有能力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从而向真正的农民职业化迈进。

五、职业教育必须树立“有为有位”的思想,积极探索、创新办学模式。

职业教育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无可替代,要主动进取,积极加强与农村、涉农企业之间的交流,参与发展研讨,增进彼此的合作。现代职业教育应该首先满足受教育者学习知识技能,形成一定职业能力的需求。可采取“校企合作”、“校县合作”、“校乡合作”、“校村合作”等多种订单培养方式。如此既可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养人才,又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总之,要尽可能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发挥农民内在的潜力,依托农民职业技术教育这一手段,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12年度衡水市社科联重点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2022A。

上一篇: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有效路径 下一篇:深化教学改革, 推进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