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在国家文化大发展进程中的战略价值及实现方法

时间:2022-10-05 05:19:05

试论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在国家文化大发展进程中的战略价值及实现方法

在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的筹备过程,组委会本来计划以会演为契机开创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文化项目的合作模式,在市场运作推进的过程中却遭遇因会演没有知名度和美誉度而频繁被拒的困境。

分析困境形成的原因有二:第一,这是前三届会演依照传统运作模式的客观结果;第二,在第四届会演的前期策划筹备中没有部级媒介品牌(比如央视)的介入。深究第二个原因的根源还是现有的文化管理体制的问题,具体到观念上,就是传统的宣传概念没有顺利上升到现代的文化品牌传播概念,直接导致前方策划执行团队与部级品牌媒介无法建立起先期合作,打个生动的比方:胎儿的孕育需要十个月的时间,和卵子一定要在子宫先结合形成受精卵并成功着床,经过十个月的孕育,婴儿才能瓜熟落地。单纯从会演正式开始的一两个月,主流媒介才开始全面报道是无法形成会演品牌的,因为认知的强化是一个过程,要有时间积淀,要有互动参与,要有现场体验。现实是,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五年一次,即便在演出当月因为广泛宣传营造出了一片氛围,随着演出的结束,媒体的淡出,五年的销声匿迹,未来的第五届会演仍然将面临和本届会演相同的问题。

本文作者是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组委会执行层面的一员,在参与过程中洞察到理论与实践的矛盾,希望通过本文探求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在国家文化大发展进程中的战略价值及实现方法,进而明确会演组委会及执行机构、中央媒体在打造部级文化艺术品牌过程中所担当的角色,为各方超越体制制约携手合作完成会演的品牌培育推广,用文字先期开发出一条道路。

一、 部级文化艺术品牌对文化发展的意义

(一)文化品牌的理论概念

文化的竞争,核心是文化品牌的竞争。所谓文化品牌,就是具有文化意义和文化价值的并具有独特标记的产品,它能充分提供某种特定的文化消费和文化服务,使消费者的特定文化需求得到满足。

通常意义上的文化产品,大致包括文学、艺术、影视、音像、广告、博物馆、咨询、娱乐、旅游等范围内的产品或服务。文化产品的价值来自其文化意义,分为审美的意义、娱情的意义、教育的意义、启智的意义、象征的意义、表现的意义、交流的意义、识别的意义、认同的意义等诸多方面。

文化产品的品牌的构成在于它的文化功能效益,和它的独特的文化意蕴。文化功能效益取决于文化产品的文化意义的丰富程度。独特的文化意蕴是指产品所包含的此一产品所具有的不同于其他同类产品的独特的文化视角,及给予消费者的独特的文化感受。

文化品牌的打造就是对文化资源的提炼、利用与整合。利用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品牌,可以有以下主要方式和途径:1、原生态的民族文化资源可以作为区域性的旅游品牌,如:云南丽江。2、一种生活方式或行为文化可以打造一个服务品牌,如:星巴克咖啡。3、富有特色的民族民间艺术和工艺品可以打造产品品牌。4、民族歌舞、服饰可以打造展演品牌。如:《云南印象》5、流传久远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古典名著可以加工改编成各种文学艺术作品、影视作品。

从资源特点和品牌构成要素上来看,参见会演项目介绍,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出是具备打造成为部级文化艺术展演品牌基础的。

(二)国家民族文化品牌的意义

民族文化品牌作为一个民族重要的文化标识,应当以面向国际国内文化市场、得到大众广泛认同的文化精品为载体,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和文化发展繁荣的重要标志。

文化品牌是民族精神和文化价值的重要载体。中华民族文化品牌是进行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是推动世界文化多样化的重要力量,是人类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历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发展到今天能有五十六个民族共生共荣,在世界历史上是罕见的,这也正是中华民族文化具有多元融合魅力的最好的现实例证。

文化品牌是文化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文化品牌具有战略性、独特性、稀缺性,能够在不断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中实现经济价值。文化发展的要义,就是通过市场机制,在满足大众精神文化需求中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发展文化,最终要体现在拥有多少市场认同、大众欢迎的文化品牌上。文化品牌的强弱多寡是衡量文化发展繁荣度和成熟度的一个重要标尺,无论是文化事业还是文化产业都是以文化品牌的孕育为基础的。

文化品牌是文化强国的重要标志。文化品牌代表和反映着文化软实力、文化创造力,直接体现国家原始创新能力。中华民族文化品牌可以看作是文化领域的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贸易始终处于逆差。尽管党的十六大为文化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但要从根本上扭转文化贸易逆差的局面,还需要开发利用更多的民族文化优质资源,打造更多的民族文化品牌,这是我们从文化大国向文化强国成功转变的关键。

(三)打造国家民族文化艺术品牌的紧迫性

1、传统的民族文化艺术的式微

从内容出发,按照市场准入制度的高低和审查制度的宽严,文化产业可分为意识形态产业、娱乐产业和艺术产业。由于历史、制度和国家安全的因素,我国形成了轻文化艺术而重传媒产业的局面,传媒产业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巨大获利能力,更导致了传媒压倒文化艺术的成长空间,使得传统民族文化艺术处于文化产业结构金字塔的最底层。

在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上,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齐亮相,集中展现了我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丰富多彩、绚丽多姿,彰显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统一性和多样性。这一巨大的宝藏仅仅由政府扶持挖掘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打造成品牌,只有最终走进市场,走进群众,才能获得永久的生命力。

2、全球竞争的压力

从参与全球文化竞争的层面说,文化产业是高科技与高文化的结晶。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网络正在把世界文化联系在一起。当下,国内文化市场的保护能力已经受到信息技术的全面挑战。西方国家加紧从战略上调整文化产业结构,迅速提高对数字化进程的快速反应能力,打破传统的文化产业的分工方式,以夺取在国际文化竞争中的领先地位。一些文化产业大国主要的产业战略就是在源头上建立和开发内容高端和技术高端,以直接影响并决定文化产业增长方式和生命周期。新中国60多年来,我国积累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和丰富的文化发展经验,为打造中华民族文化品牌提供了有利条件。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与日俱增。目前世界上有的国家开始把目光盯在我国丰厚的文化资源上,试图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因此,我们应进一步树立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发展意识、品牌意识,自觉主动地应对竞争,精心打造国家民族文化品牌,实现文化发展的新跨越。

3、文化体制改革亟需事件的推动力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的结构性矛盾不仅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之间存在较大鸿沟,而且与国际文化产业优化升级的发展趋势形成鲜明的对立与冲突。我国要发展文化,必须一边克服自身结构性矛盾,一边主动在现代高新技术的平台上实现与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对接。文化是个大概念,政府和企业都要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高度出发,在入世后的背景下,对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方向和整体定位进行新的路径探索和选择,这种探索和选择的目标就是:能够大力提高中国文化产业结构的整体效率,早日实现对文化生产力的真正解放,从根源上解决条块分割和行业壁垒问题。

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组委会人员构成在红头文件上已经打破了国家与地方,打破了政府内部各委办局的界线。在具体的执行层面,如果能够坚持以会演社会影响和社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在组委会的统筹下,密切关注组委会执行机构的策划传播需求,并以此为依据不断地对品牌打造的运作流程、机制进行优化设计、变更完善,尝试打破文化管理体制中的行业壁垒和条块分割现状,那么会演的圆满成功和品牌的有效打造必将为文化体制改革的方法和思路创新积累第一手实践经验。

(四)打造国家民族文化艺术品牌的科学方法

从国家战略上来说,随着《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打造中华民族文化品牌就成为了国家和地区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文化非营利机构、政府、企业、应围绕构建文化品牌体系形成合力,精心组织实施文化品牌战略,有计划、有步骤地打造文化品牌。要逐渐政府主办文化变成政府发起支持文化,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要紧密结合,既发挥全国“一盘棋”的优势,又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形成更多更好的“明星产品”,扭转文化艺术处于自然生长、无序生长、封闭生长的现状。要树立和强化“国家营销”的理念,以全球的视野审视、开发和利用重要文化资源。具体到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建议加强如下工作:

1、聚合策划

对于策划一词,研究者都会引用《哈佛企业管理》丛书的论述:策划是一种程序,在本质上是一种运用脑力的理。基本上所有的策划都是关于未来的事物,也就是说策划是针对未来要发生的事情做当前的决策。换言之,策划是找出事物因果关系,衡量未来可采取之途径,以为目前决策之依据……策划的步骤是以假定的目标为起点,然后订出策略、政策,以及详细的内部作业计划,以求目标之达成,最后还包括成效的评估及回馈,而返回到起点,开始了策划的第二次循环。策划是一种连续不断的循环,因为一个组织的内在及外在环境不可能是静止不变的。

由此可见,策划是一种为达到一定目标而进行谋划、决策的程序。即人们针对某一特定问题,在有效创意的基础上,来设计、选择能产生最佳效果的资源配置与行动方式,进而形成正确决策和实施方案,并努力保障目标实现的过程。

与通常理解的“计划”相比,策划的外延要广阔得多,质量要求也高得多。它不仅是目标和手段、思维和行动、主观和客观、科学与艺术的统一,“最佳效果”这个质量标准还将把策划引入策略的范畴,进入创新思维的领域。

策划的基本要素包括:策划的主体――策划团队或决策者;客体――策划过程中的客观环境和主要竞争者;资源和条件――策划人或决策者的优势和条件;策划的思维方法――策划团队的创新方法和手段;策划的对象和目标。

以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为例,对策划的要素作一基本分析,就会发现存在如下问题,不利于品牌的打造:

由于现有体制原因和传统的政府办文化的模式,策划主体包括国家部委和北京市政府机关以及承办执行机构,在前期战略策划时只有国家部委。策划主体的前期分离直接导致后期的战术策划和实施策划遭遇资源困境。战略策划中尽管提出了“力争宣传效果最大化”的目标,但没有在会演筹备的第一时间利用媒体资源,没有对品牌进行前期预热,12月13日举办的项目对外推介会,都没有中央媒体的报道;北京市政府作为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承接了会演落地组织,具体的宣传方案只能局限在北京市层面,且承办执行机构无法有效利用政府媒介资源,又没有宣传经费使用市场媒介资源,这显然不利于品牌影响最大化。尽管打破国家地方界限、文化管理部门界限成立了组委会,但组委会的决策周期、策划执行层面与决策层面、渠道层面沟通的时效远远落后于品牌培育的周期。

打造中华民族文化品牌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在规划、设计、管理等各个环节加强统筹,以凝聚各方力量、提高整体效益。尤其是在民族文化品牌培育推广阶段,更加需要搞好统筹规划。从最初的策划到执行的具体环节都要牢牢把握打造品牌的目标。

围绕品牌做全程策划和战略策划时,一定要充分聚合国家和地方的不同优势资源,优化文化项目策划,聚合不同文化管理部门的行政资源,聚合政府和市场传播资源,要实现策划主体与执行主体的交叉最大化,尽量避免战略策划和执行分离的情况,如果不可避免就要及时对战略策划进行完善优化,及时解决执行层面遇到的战略问题。

正确理解文化品牌策划需要认清如下问题:

首先,文化品牌策划是一个全盘规划,是一个指导性的程序,需要执行人员进行具体的实施,品牌策划有别于文化项目生命链条上的分步骤,是对所有步骤的一个总体规划,是一份具有操作性的指南。品牌策划指导着各个环节,决定着整体策略。文化品牌策划与文化项目的实施具有最直接的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一般来说,真正有价值的策划,不仅策略到位,而且具有非常高的可操作性,使执行者一目了然,按照其条款有序实施。

其次,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市场的发展,文化品牌策划与营销策划(也就是宣传推广策划)越来越多地融合在一起,很多情况下相互交织、难以分割,在实践中已经出现了将产品生产与营销整合的潮流。只有“策宣一体”或者“传策结合”才能最大程度的实现品牌战略。

2、整合传播

从文化的角度上说,“宣传”“传播”“营销”是近义词,宣传是政府口吻,营销是企业口吻,传播是二者共性本质的结合,面对的都是大众,都要根据各自的传播内容调动受众的显性或者潜在需求。整合传播,就是最大程度争取实现政府、市场、现实和虚拟世界中的媒介资源与传播渠道的整合,建立品牌内容传播链或者传播网,为品牌打造服务。

(1)传播内容的整合

为方便实践,以传播内容和形式的特点,兼顾受众和传播目标,本文将传播类型分为精度传播,深度传播,市场传播,品牌衍生品传播,公关传播,国际传播。

精度传播:内容和形式结合的最好,对受众的影响最大。精度传播的内容可以广泛选点选面,可以以小见大,也可以纵深挖潜。精度传播的形式可以选择中等时长的电视节目、中小篇幅的报刊软文、宣传册等。

深度传播:内容上侧重于形而上和知识的挖掘,比如理念、政策、艺术内涵等,专业性较强,满足素质较高或有自我提升拓展自身认知域的受众需求。形式可选择电视系列专题片、评论员文章等。

市场传播:从内容上讲不但可以实现对精度传播和深度传播的兼顾,而且雅俗共赏,参与互动性强,有的还有现场感,传播时效性强,覆盖面广。市场传播有新媒体传播(比如官方网站,微博讨论,手机报等)、广告传播、主题活动传播等。

这里重点谈一下市场传播里的广告传播。上文说过,文化的繁荣是要有载体的,这些载体就是国家文化品牌,有社会知名度的文化传播机构,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文化品牌项目的合作模式,适合文化繁荣发展的文化体制机制。蕴含在会演大传播下的战略目标应该是为这些能够打造文化品牌的载体做广告,因为有了这些载体,就有可能在会演之后继续打造出更多的文化品牌,进而形成国家文化品牌体系。

具体到本届会演而言来看文化繁荣的载体,文化品牌就是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文化传播机构就是北京市民族文化交流中心,会演运作的本身就是对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文化项目合作模式的尝试。

打品牌是为了打基础,这是文化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基础,是构建适合文化繁荣发展的文化体制机制的基础。会演组委会在这方面的大胆探索可以为未来的部级文化品牌打造形成鲜活例证。

品牌衍生品传播:通过授权建立会演品牌产业链是打造会演品牌影响力实现会演品牌价值最大化的关键。这是文化发展规律所决定和要求的,无论文化事业还是文化产业都应如此。文化品牌价值链的实现与其他产业相比,就是必须建立关于知识产权的概念和制度体系。只有在品牌开发运作的同时,建立起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相关文化产品开发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其价值延伸,开成完整的产业链。把握并使用好会演的版权是对会演品牌保护的需要,是对合作机构产品的保护需要,更是科学进行市场运作、力推会演社会影响力最大化的需要。

会演品牌的衍生品范围广泛,通过大范围地开发推广衍生品本身就是对会演品牌的传播。以下是部分可开发的会演品牌的衍生品:A印有会演标识和会演宣传广告词的T恤、太阳伞、丝巾、太阳帽等产品。B会演以外的民族文化展示活动,比如全国少数民族风情节、美食节、全国少数民族知识大赛、全国少数民族电影展。这些活动可以在会演之前打造出社会上聚焦民族文化和文艺会演的氛围。C由少数民族歌手组合演唱会演主题曲,通过官方、市场的双向传播让这首歌火起来,进而带动会演品牌和歌手品牌,形成品牌价值的连锁效应。D围绕会演中央和地方媒介制作的各类节目。

国际传播:要在内容的基础上,更加考虑传播目标国家和地域的文化特征。

公关传播:主要针对企业,在会演品牌没有形成之前,如何让企业家们认知到会演的价值。还有一类,是执行层面对管理层面的公关,这主要是政府现有的文化管理体制造成的。

(2)传播渠道的整合

随着媒体市场的不断变化,尤其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革新,带动数字媒体日新月异的发展,颠覆了整个媒介行业曾经赖以大众传播模式,传播方式正在由1对N,变为N对N。从媒介传播角度。当今全球已经进入了后大众传播时代。传统的传播渠道仍然存在并有很大影响力,只要结合好内容与受众以及时机就可充分利用。就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的社会影响最大化的目标,本文要强调一下行政传播和互联网传播。

行政传播:主要是指组委会涉及单位以外的政府部门,利用所有的行政宣传资源进行文化品牌传播。比如,由广告公司设计的海报、宣传页可通过政府公共服务资源、公益资源、行政宣传资源免费。由北京市各区县市政宣传部门制作简易横幅张帖至交通要道,比如过街天桥栏杆、地铁中转站口等人流量密集处。

互联网传播:指充分利用社交网络的即时性、互动性、参与性,在节目遴选、评奖过程中,把专家检验、群众检验和市场检验结合起来。

(3)新闻中心的运作

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将成立新闻中心以统筹协调会演临近及进行当月的宣传活动。新闻中心至少需要包括以下几个小组:

A.办公室:以会演宣传最大化为目标统筹协调新闻中心各组的合作,建立新闻资源共享平台,平台提供涉及会演活动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资源,由记者团提供。

B.咨询审核组:接受节目制作、文字撰稿的咨询,民族政策理论、可能涉及敏感问题的把关,重要节目关键表述的审核――可由市委宣传部、国内民族政策、民族关系研究专家和组委会民委、文化局、广电局部门领导担任。

C.版权小组:版权小组是针对会演品牌衍生品传播专门成立的。因为会演衍生品实际上会演品牌的传播渠道与内容的统一体。衍生品开发越广泛,传播影响力越大。

此次会演各类衍生品的版权必须归组委会,尤其是媒介制作的各类节目,这是今后组委会进行品牌再传播的资源基础。组委会可以采取与媒介交换会演部分版权(比如剧节目播出权)的方式来获取节目的版权。

D.记者团:提供会演全程的文字、图片、视频材料。向新闻中心办公室和各自所属单位提供。记者团分为北京组和代表团随行记者组,记者团成员可以共享会演新闻中心资源平台。

E.节目组:北京市属媒体自行按照组委会宣传总方案策划制作节目。策划案交新闻中心办公室备份,节目中可能涉及的民族理论政策问题可交新闻中心办公室协调与咨询审核组沟通。

涉及所在地方代表团的节目可由北京组和地方代表团随行组联合制作,并发回地方台播放。地方台也可在做好咨询审核的情况下自行制作节目。

F.新媒体互动组:

将会演官网与北京及全国有影响的社交网站进行策划对接,通过微博、论坛、话题讨论等形式在线上形成一片参与互动的氛围。

(4)传播时机的整合

中国人做事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可见传播时机的重要性。会演的亮相时机、频度是需要好好把握的,不能大宣传一展开就逛轰乱炸,这容易造成受众厌倦,主观上会对会演产生距离。去年12月13日召开的会演项目推介会错过了各大企业做次年广告预算的时机。会演广告片已经错过了利用电影贺岁档期和春节新年节目收视高峰期进行播放。在国家政治大事(两会)、世界体育大事(6月伦敦奥运会)聚集的上半年,如何把握好时机有抑有扬地调动媒体、调动企业、调动受众,使之逐渐形成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较深程度的认知和向往,不但需要策划团队大动脑筋,更需要在时机到来时迅速有效巧妙地执行传播,只有不贻误时机,才能递增品牌的无形价值。

3、防范传播风险

北京新闻厅官方新浪微博已经上线,北京市政府将充分利用微博平台,将城市的公安、交通、旅游、文化等多个重要职能部门整合规划,利用更为立体多样的手段宣传城市,更加全面细微地展现世界城市北京。通过首创高效、新型的民政网络沟通方式,成为提升政府形象的有效手段。“北京微博厅”将城市所有的重要职能部门聚合一起,不仅打破传统政务服务的模式及格局,同时成为网络政务办公服务的先锋。有消息称北京政府部门微博拟全部开通私信功能。这意味的政府部门与人民群众的直接互动平台正式建立。

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是在剧场展演的文化项目,一旦会演大宣传有了效果,那么有多少人、都是什么人能走进现场观看演出必将成为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北京人口超过1800万,如果现场观看的人最多16万,并且精彩剧节目的票大部分被分配到党政机关,势必会严重影响会演品牌和政府形象。防范传播风险有两个方法:

(1)在打造品牌过程中科学合理地做好票务分配工作。本次会演的票务发放要提前进行方案设计,优中选优。

(2)提前将部分有价值进行推广的剧节目进行策划和市场运作,只要商演场数足够多,票价就会便宜,能够看到的群众就会多。商演的概念不是演出对外售票,而是复制演出场次来分担演出成本,从而降低票价,使演出拥有更多的观众。以国家体育馆为例,容纳观众约1.8万人,演出20场就36万人。公益演出的概念是公共受益而不是免费。只有更多的群体走进剧场观看演出才是实现文化艺术演出品牌的本体价值。

行文至结尾处,作者诚祝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能够被打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社会号召力的部级民族文化艺术品牌。

附:会演项目简介

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是由政府主办的演出盛会,已在北京举办了三届,分别是在1980年,2001年和2006年。2005年颁布的《国务院实施〈中国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中,用行政法规的形式确认,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定期举办、五年一届”,自此成为国家法定的全国性文化活动。

经国务院批准,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由国家民委、文化部、广电总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市民委、市文化局和市广电局等单位承办,将于2012年6月至7月在北京举办,北京市民族文化交流中心是承办执行机构。本届文艺会演规模为36台剧(节)目,演出80多场次,参演剧(节)目类型丰富,将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总政治部宣传部和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澳门联络办等部门报送的剧(节)目中遴选。以公益性演出为主,设有开幕式及闭幕颁奖晚会,将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开幕式。整个会演历时一个月,预计观众16万人次。

与其它全国性文艺演出活动相比,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规格高:党的总书记和中央政治局全体常委均出席了上两届的开幕式,并接见了各民族文艺工作者代表;在京的中央领导观看代表团的演出和出席闭幕式暨颁奖仪式。

二、历时长:跨度一个月。

三、规模大:每届都有30多台(剧)节目,荟萃了中华56个民族近5000人参加近百场演出。

四、参演人员代表性强:包括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港澳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参演人员既有专业演员,又有地道的农牧民群众。

五、特色浓:这种特色是时代性、民族性和艺术性的统一。来自全国各地的会演作品彰显着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释放着多元的原生态的民族个性,凝聚了精湛而丰厚的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象和审美内涵,

六、潜在价值巨大: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此集中亮相,充分展现了我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丰富多彩、绚丽多姿,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统一性和多样性。这一巨大的宝藏尚待挖掘。

北京市民族文化交流中心简介:

北京市民族文化交流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于1995年11月,是隶属于北京市民族事务委员会(以下简称市民委)的文化事业单位。作为北京市唯一的专门从事民族文化传播和服务的机构。

中心的文化事业职能:协助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组织少数民族特色的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参与首都举办的各类重大庆典、重要活动,组织少数民族文化的艺术、体育表演和展示。开展对内对外民族文化交流。承办北京市少数民族传统节庆活动,以及市民委交办的其他文化工作。负责北京市少数民族乡村,民族工作重点街道、社区,民族学校的民族文化艺术和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赛事及教学的组织指导,进行民族文化人才的培训。

中心的文化产业职能:打造民族特色鲜明的文化品牌项目。民族文化创意产业项目的开发与合作。

成立以来,“中心”始终把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与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放在同等重要地位, 2004年“中心”与中银利华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创办了北京首家大型综合娱乐超市――糖果俱乐部。“中心”三层“星光现场”是全国首家真正意义上的适用于专业演唱会的音乐厅(live Hall)。“中心”一层设有“北京市民族教育培训学校”,学校是由中心投资兴办的一所开放性、多层次的社会力量办学机构。现设有文化、艺术、体育健身、学前教育等多种门类的培训项目,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与支持。

上一篇:初中生厌学心理及解决方案 下一篇:允许“双困生”在“错误”中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