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

时间:2022-10-05 04:55:29

关于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

[摘 要]实践性教学是高职会计教育的重要特征,如何办好高职会计专业,培养市场经济需要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专门人才,是会计专业教师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从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现状出发,结合自己多年的会计教学实践经验,就高职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进行改革方面作了些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实践性教学 改革 综合模拟实习

一、引言

会计专业是职业学校办学历史最悠久的专业之一,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课程体系,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知识的不断更新,会计专业教学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在八年的会计教学过程中深有体会。本文就有关实践性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进行会计实践教学改革做了初步的探索,抛砖引玉,希望和广大同行进行交流。

二、高职会计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实践教学环节缺乏统一筹划, 没有形成科学的、规范的实践教学体系

会计实践教学是通过多个环节、多个层次的会计实践活动来完成的。通过会计实践教学的总体设计, 明确每一实践环节的目标、内容和要求, 使不同环节互相联系、互相衔接, 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才能使学生通 过 系列 实训 , 提 高专 业技 能 , 具备会计岗位工作能力。但是,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的会计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相互缺乏有机联系, 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如会计电算化实训与会计手工模拟实训, 实训的内容是相同的, 只是处理手段不同。但现在一般分别采用两套教材,不同的案例, 由不同的教师分别进行实训, 不能突出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安排上缺乏整体考虑。

2.会计的实践性教学形式比较单一

在会计实践教学中,主要还是采用会计模拟实习的方式。在模拟实习开始前,教师进行大量的调研和取证工作,模仿真实企业的情况,为学生事先准备好实习资料。会计实习教材的实习要求中一般都是要求完成从凭证账簿报表的循环,即根据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再根据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最后根据账簿编制会计报表。

学生在校的实践集中在会计学基础课程中,简单的会计业务引导学生对会计工作入门,由于该课程实践性较强而其理论又比较抽象,特别是对于从未接触过会计工作的同学来说,更是感到难以理解和掌握。通过做“会计基本技能模拟实习”,对凭证、账簿、报表等增加一些感性认识,在学习凭证、账簿等章节时,通过做模拟实习,掌握会计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等具体操作方法。

3.实践性教学内容不足

(1)在银行和税务方面缺乏高度仿真的实训项目

在现有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中,主要的模拟实习项目往往都是在实训教材中直接以文字性材料来叙述各种经济业务发生的过程、内容和结果,学生直接根据这些材料进行账务处理,完全无法理解各种业务的实际发生过程。

怎样与银行打交道,办理存、取、贷款及各种结算业务,怎样与税务部门打交道,办理税务登记、纳税申报、交纳税款等业务,也是每一个会计人员都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对这些在实际工作中高频率发生的业务,在实训中应详尽介绍其办理流程,然而在实际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要求学生根据事先填好的结算凭证进行账务处理和填制几个税种的纳税申报表,忽略了实际办理流程,这使得学生缺乏走上工作岗位后进行银行结算和税务处理的能力。

(2)缺乏原始凭证认知教学内容

基本的会计核算程序是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及原始凭证汇总表填制记账凭证,然后根据记账凭证及所附的原始凭证登记序时日记账及明细分类账,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或根据记账凭证编制科目汇总表并据以登记总分类账,期末对账、结账后编制财务报告。

由此可见,认知并能准确处理各种原始凭证是会计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有经验的会计人员在处理原始凭证时,甚至不需细看原始凭证上的联次,只要一看凭证的颜色,就能正确地判断出这张原始凭证所代表的基本业务内容。因此在实训中理应向学生展示各种原始凭证的仿真样品并详尽介绍这些原始凭证的填制方法、传递程序以及审核的方法。但是,在实际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强调从记账凭证到账簿,从账簿到报表的会计核算环节,而忽略了原始凭证的填制、传递和审核,造成了实践与实际的脱节。

三、会计实践性教学改革的措施

1.建立科学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高职教育直接服务于企业第一线, 应该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 就是使学生能够掌握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技能, 具备担任各个会计工作岗位的能力。根据这一目标设置实践课程模块, 形成多环节、不同层次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会计实践课程模块可以包括基础会计实训模块、财务会计实训模块、成本会计实训模块、纳税实训模块、会计电算化实训模块、会计综合实训模块。所设计的实训模块与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务会计、会计电算化等课程配套使用, 有助于课程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的实施。会计实践教学环节可以分成企业认知实践、会计基本技能训练、综合仿真实训和岗位实习四个实践环节。

2.采取多种实践性教学方法和手段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做”,动手能力的培养必须让学生到实践中去学习,去感受。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就是要针对会计专业学生的素质特点,面对社会发展对会计人才的特殊需求,结合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通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与实际操作水平。

(1)认知实践法

认知实践法或叫感知实践法,就是在学生进入各专业后,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让学生学入到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进行感知学习,让学生先尝尝“梨子”的味道,感受本专业所需要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使他们初步认识专业的业务特点,了解专业的社会需求。

(2)渗透实践法

渗透实践法就是教师在专业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适时的将有关实践的内容进行说明,即结合专业技能课程的教学,渗透实践教学内容,将实践教学课堂化。也就是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在专业技能教学过程中,根据技能和岗位课程特点,在学生首次接触到某一技能时,边传授,边实践,让学生感知、认识和了解通用技能或某一专业技能的基本要点和操作技巧,它融合在日常课堂教学之中,较为分散,与理论知识的教学相互交融。

(3)分层实践法

分层实践法就是将整个实践过程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和水平,将实践的内容划分为不同的实践内容层次,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来完成不同的实践任务。即树立全程实践观念,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将实践教学系统化和层次化。让学生毕业即就业,上岗即能用,就必须树立起全程实践教学的观点,采用全过程、多轮次的模拟、仿真和全真的实训、实践,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分层实施,逐层提升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4)基地实践法

通过建立企业实习基地,开展校外实习。教师组织实习小组定期到企业的财务会计及其他业务部门实习,请企业会计人员讲解企业里发生的各项业务,这种实习组织方式,能使学生们能身临其境,接触企业的实际业务,配合实验室里的模拟数据练习,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理论知识。通过校外实习,让学生有机会到实际工作中去演练,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不仅可以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检验,而且有助于进一步帮助学生对会计工作的整体环境和整个工作过程有一个更为深刻的印象。

(5)借助多媒体加强课堂的实践性教学

传统的课堂教学都是用抽象的文字描述经济业务,用会计分录代替账务处理,学生大多只会对经济业务的确认、计量知识死记硬背,而对会计账、证、表数字之间的脉络肌理缺乏感性认识,难以理解,学起来枯燥乏味教学效果不佳。笔者认为会计的实践教学可让学生可以感觉、接触到并具有趣味性,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和引发学生思考。近年来,我们正逐步让操作性强的专业课程,借助于多媒体把传统的理论教学课堂变为实训教学课堂。具体做法是:

教师利用课件动态演示账务处理过程。在课件中,可用仿真的原始单据、记账凭证、账页取代会计分录和“T”型账,动态演示制单、汇总、登账、对账、编表的过程,利用链接功能反映账与账、账与表之间数据的勾稽关系,完全模拟真实的账务处理,使乏味的会计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学生以实实在在的做账取代分录练习。给学生配备随时用的模拟用会计凭证、账册和表格,上课前,分发相关章节的仿真原始单据,如讲解存货业务前,发放购货发票、收料单、领料单、产品入库单、销货发票等。教师演示后,让学生自己根据案例资料进行操作,让学生在课堂上就是“会计”。 教师可根据情况任意变更案例条件或提出各类问题,通过教、学互动激发学生思考,学会变通,培养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3.丰富实践性教学内容,编写系列实训资料

实践性教学的课程、课时以及实施指导方案是实践性教学落实的重要前提,而实践性教学内容是实践性教学的质量保证。

对于以操作技能训练为主的学科,侧重于熟练动作或程序的训练,对于智力技能的训练,需要置学生于一定的思维环境中,由于财会工作岗位的特殊性,目前,真正让学生上岗实习非常困难,模拟成了财会专业实践性教学的主要形式,那么,模拟实习需要大量与之相配套的实训资料。

对于一般课堂教学的技能教学,主要是使学生认识和了解技能内容,技能教学较分散,难以编写系统的资料。该阶段实践教学需要的资料依赖于教材和教师的适当补充基本可以解决。

课程实训和毕业实习对技能的训练相对集中,所需要的实训资料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组织编写或选用。课程实训资料的编写还应突出针对性和互补性。第一,课程实训对技能的训练相对集中,针对性强,那么,就要针对所要训练的技能从多角度多形式提供训练资料,如:货币资金中的结算方式的技能训练,针对各种结算方式的办理过程,从收款和付款两个角度组织业务,反复训练越多,学生掌握越熟练,认识就越深刻。第二,各学科之间,特别是会计专业课之间,知识技能联系紧密,实训资料要互为补充,避免重复训练,才能节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综合模拟实习资料的编写应突出系统性和综合性,系统性是指实习内容应围绕会计工作的全过程,包括设置账户、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编制、登记账簿、成本核算、对账结账、会计报表编制及简单的财务分析指标计算和分析这一系列工作环节。综合性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指实习应尽可能地涉及本专业主干课的知识和技能,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收、财务管理、会计电算等课程内容;另一方面是指综合财务相关岗位的工作内容,如:经理、业务、仓管、出纳、会计等岗位,还要突出与银行、税务部门的业务往来,便于流转实习。

四、结论

对于高职会计学教育,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力度,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我们每个会计学教师要结合本院校的实际,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既具有很强的综合素质,又具有本院校的培养特色,以适应社会对高职会计学专业学生的各种需求。而改革又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整体出发,从实际出发,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实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李 岩,段素从.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探析.科技信息2007

[2]张锋.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现状及改进.职业教育研究.2007(10)

[3]贺胜军.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09(4)

[4]周剑.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探讨. 企业家天地. 2009(11)

[5]刘尚林.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改进.职业教育.2010

[6]汪振纲.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式研究.财经论坛.2009(12)

上一篇:浅谈和谐型大学校园景观价值营造 下一篇:发展职业教育促进地区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