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江南的冬景》五幅图景的“三纬”转换

时间:2022-10-05 04:33:53

曾漫不经心地走近郁达夫的作品中,但越读心里越是吃惊。曾为他“祖国呀祖国!我的死都是你害我的!”“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的悲号感奋过,也曾为他坦诚、直白甚至被圣化的女性之爱感动过。今天,在与学生研读他作于1935年的散文《江南的冬景》时,却感觉到郁达夫的1935是一个对他来说最富激情与灵感的岁月,《江南的冬景》中五幅图景的艺术转换则更见他作为散文家的感性与奇妙。

郁达夫是一个奔走一生最后不知所终的性情中人。1927是他人生最值得书写的年代,这一年他抱着对民主革命的深度失望与对创社人的软弱无为的极度憎恶,他宣布退出创造社;也在这一年,可能上天顾怜苦心人,让江南名媛王映霞出现在他的生命中,一瞥惊鸿,终成眷属,成为世人艳羡的“富春江上神仙侣”。1933年春,郁达夫带着他的爱情、心灵的归宿,回到故乡西子湖畔,修筑了“风雨茅庐”,“伤乱久嫌文字狱,偷安新学武陵渔”,尽享人生的绮丽与安宁。直到1935年,郁达夫总有一个激活生命的理想,这个理想推动他奋斗、催生他创造、激发他灵感,那就是王映霞的爱情。自然,他的作品也充满了生的情趣、美的姿态、活的神气,他的笔下就充满了诗意的灵感。

刘海粟先生曾这样评价:“达夫的散文,如行云流水中映着霞绮。……他把诗人的灵感赋予了每一朵浪花、每一片绿叶、每一块岩、每一株小草,让大自然的一切具有性格和情味,再把风俗人情穿插其间,浓淡疏密,无笔不美,灵动浑成,功力惊人。”(《漫谈郁达夫》)说出了郁达夫散文的二大特质:一是“让大自然的一切具有性格和人情味”“风俗人情穿插其间”“无笔不美”;二是在“行云流水”般的叙述里却藏着“霞绮”――构图的奇妙与转换的瑰丽。

所以,通常的教学内容是首先是“借题发挥”――提取出江南五幅冬景并加以题名:曝背谈天图、冬郊散步图、寒村微雨图、江南雪景图、寒冬闲步图。然后概括(找)出每幅冬景的特色:曝背谈天图是“可爱”,冬郊散步图是“生气”,寒村微雨图是“悠闲”,江南雪景图是“美丽”,寒冬闲步图是“快活”。然后再进一步,师生共同鉴赏这几幅图景的表达技巧:例如“寒村微雨图”中,展开想象的翅膀,以画写雨,描绘了烟雨江南的水墨画;再如“江南雪景图”中,避实就虚,以诗写雪,赋予雪以丰富的内涵和无穷的意趣。一般来说,能突出郁达夫在文中表达的“可爱”“生气”“悠闲”“美丽”“快活”,已是知人论世了,能致力于几幅图景中的表达技巧的鉴赏也能化解教学的难点了。

但是,如果散文的教学仅限于五幅图景的内容的图解与分析,我认为只是完成了“文”的理解,并没有达到“章”的认识。所以我在我的教学中还带领学生研讨了这五幅图是怎样的一种构成方式,是通过哪些途径来转换的。

第一条是时间线,是按照时间的变化来转换图景的。作者在“曝背谈天图”中提及“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从“清早”到“泥地里又放出水蒸气来”写的是黎明时的景象;而老翁和小孩的曝背谈天则一定是太阳升起很久之后才能享受的乐趣――这时候清晨勃发,鸟叫一定是早已散尽了。也许远处的白霜还没有全化去,但是一副和乐融融的气氛已经弥漫在画面里了。到了“冬郊散步图”中,作者说“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江南在这个冬日的午后尽显其莫名其妙含蓄在那里的生气!充满着春天到来的生机!地质丰盈而润泽的江南,那青天碧落之下分明蕴含着春日的暖意,难怪作者在暖暖的懒懒的午后,要到郊外走走了!至于“微雨寒村图”,作者如是说“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写出江南冬景在傍晚时分的悠闲和迷人,微雨下得着实悠闲,淡墨背景也是悠闲得很,所以秋收过后的河流边三五人家会聚在一起谈天说地,没有了劳作的繁忙也没有了心灵的负重,江南的人在这个傍晚可是尽显闲雅啊!可这些还不够,傍晚的江南再加上门前的一只乌篷船、茅屋里的几个喧哗酒客和茅窗中一圈灯光映射的月晕,那岂不迷死人呀。悠闲的意境、疏雅的诗意荡涤着“绿林豪客”的心灵,这正是寒村微雨的江南迷人的魅力!紧接着到了“江南雪景图”,作者用了四联诗句点明时间:“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傍晚欲雪问酒――晚雪月下闻酒――雪夜苍茫投宿――明晨打听雪梅,作者在这里从日暮写到第二天清晨,写出了江南夜雪的情趣,试想想,雪月梅冬宵三友,再加上人家酒,江南的冬景真是清寒雅致、情趣香暖得很呢!作者通过这几幅图交代了清晨――午后――垂暮――夜深――第二天黎明的江南冬天的美景,任何时间段的江南都是如此秀美如此可爱!

第二条是气候线,作者在这五幅图中描写了五种天气。其中“曝背谈天图”说“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晨霜粉白,暖气蒸腾,可见是下着初冬霜晨,谓之“霜天”。而“冬郊散步图”是晴天,在郊外的午后,是“风和日暖”的,作者把江南的冬天那种特有的和煦写了出来。 “寒村微雨图”中作者写了江南冬季的雨天。雨中的江南最有味道,那些古镇好像都是为雨为设置的,要体会烟雨长廊的妙处,只有在雨天。站在廊棚下,听滴滴答答的雨打在古老琉璃瓦上,打在青石板上,总有一种平平仄仄的韵律感。 “微雨”二字重在“微”,是言雨势小,又好像能让人联想起“清”“淡”“细”“迷蒙”一类的词语,皆是江南特质;进而作者点明要写的乃是“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霖”用得雅致极了,仿佛隐士眼中的诗境化境,怪不得要有“说不出”的自得其乐。雨是天地的精灵,雪是天地的洁白肌肤。江南的冬雪,虽然没有北国“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恢宏气度,但却如粗犷中略带羞涩的村姑,亦别有一番情致。我们在“江南雪景图”中看到的是:日暮时分,瑞雪纷纷,寒意森森,佳酿既陈,炉火正旺,与老友围炉对坐,推杯换盏,暖意融融。更深人静,瑞雪已停,月下梅花,投影于路,阵阵酒香,沁人心脾;偶尔传来几声犬吠,乃是行人叩门投宿;清晨破晓,孩童雪中嬉戏,忽一孩童跑来,报告惊喜发现“前面村口,深雪之中,一枝红梅,傲雪怒放!”哦,江南的雪不是苦雪,而是令人欣喜,让人感觉温暖的美好时光啊!接下来作者又写了“旱冬闲步图”,这也是一种特殊的晴天――旱天,可是这种干旱不是让你干燥上火也不是让人无助绝望,而是一种晴和的快乐,可以让人“恣意享受江南的冬景”,在这样的旱冬,人“倒只会感到快活一点”,“去郊外闲步逍遥的机会自然也多”。文中的霜天、晴天、雨天、雪天、旱天变换频繁,但读来没有生硬凑合的感觉,仍是浑然天成的一个整体,主要原因是作者高超的构思已经将读者引导到了江南冬天的温润和煦之中。

第三条则是人们的认知线,作者在描绘江南的景时采用了从一般到特殊的认知方式,来转换这五幅图景,让人看了、读了,气脉通畅,循循而行。作者先在“曝背谈天图”中交代了初冬气候的第一变化――晨霜,告诉我们冬至过后,气候与秋天的不同――“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然后是叙述通常天气――晴天的气候、植被、阳光、草色,江南的土壤是“丰腴而润泽”,是“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的,所以即使是冬天也是充满着无限生机与活力。接下来作者写了江南较多见的雨天,江南是雨秀气的,是含蓄的,是腼腆的,是朦脓的,所以她的雨不是洋洋洒洒,而是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斜斜,绵绵潇潇,似烟似雾,似幻似梦,为江南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至于江南的冬雪,那是江南比较少见的,真难捉摸,作者就发挥他奇妙的想象,以诗写雪,就别有情致了。江南的雪温婉多情、稍纵即逝。风花雪月,美景良辰,可见雪是用来助兴,用来抒情的,这才是郁达夫那个年代心里的“阳春白雪”。如若不是在江南,如若不是江南特殊的气候,能有如此的雨如此的雪吗?最后是较少出现的旱天,虽是这“大冷的日子”“最多也总不过七八天的样子”,“白喉、流行性感冒等疾病自然容易上身”,但“去郊外闲步逍遥的机会自然也多”,也算是人们难得的“快活”天气。作者在这里充分考虑了读者对事物的认识过程,让我们读来美美得很舒服,就像作者在文中多次提及的悠闲自在的“散步”一样!如果把这顺序随便调整一个来,还真是读不通呢。

我们一直在读着郁达夫的小说与散文 ,回味着郁达夫的激情与梦想。当我与学生们读完了这篇《江南的冬景》,吃惊于散文通过五幅图景的“三纬”转换来抒发出对江南冬景“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的热爱、喜悦之情时,从内心说,郁达夫的散文比其小说要来得奇妙、诗意与美好。

上一篇:浅谈“骆驼祥子”的悲剧根源 下一篇:语文课改,当以务实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