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老龄事业:幸福城市建设的应有之义

时间:2022-10-05 03:44:04

发展老龄事业:幸福城市建设的应有之义

建设幸福无锡,五分之一的老龄人口幸福是重点。我市早在1983年就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城市行列,早于全国16年。至2010年底,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93万,占户籍人口总数的19.6%左右。近年来,我们主动适应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态势,罔绕建设幸福无锡目标,全面推动老龄事业发展,实现了在更高层次上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走出了一条具有无锡特色、体现时代特征、符合现实需要的老龄工作发展新路,促进了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幸福不幸福,老人说了算”

针对老龄化日益加速的趋势,我们积极转变老龄事业发展思路,由应对为主向超前谋划、单个布局向整体推进转变,把老龄事业发展放在建设幸福无锡的大背景下来考量,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整体推进、确保成效。首先,注重以政策保障来助推老年事业发展。按照“最苦不能苦老人,最穷不能穷养老”、“幸福不幸福,老人说了算”的理念,制定出台《无锡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着眼与全市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桐匹配,编制出台全省首个养老服务专项发展规划――《无锡市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2009-2020年)》,明确了“四域导控、四网合一、四级配置”的总体布局。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我市老龄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17个政策文件,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加强规范化管理、加快信息化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优待服务、推动产业发展等各个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促进老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注重以整体推进来加快老年事业发展。坚持“城乡一体化”方向,按照“七区一体、一体两翼”的空间布局,重点推进各市(县)区及乡镇、街道的老龄事业发展,在全省率先实现老龄事业城乡并轨。加快保障整体推进,全面打破养老保障二元结构,构筑起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居民养老保险为架构的城乡全覆盖的养老保障体系;形成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救助为主体的城乡一体的医疗保障体系,市区所有城乡居民享受统一居民医保待遇,执行同样的城乡低保标准;建立新型五保供养增长机制,“五保”和“三无”对象实现应保尽保;完善涉老年法律援助工作机制,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社会能办的社会办,社会不能办的政府兜底”

我们按照“社会能办的社会办,社会不能办的政府兜底”思路,积极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发展老龄事业。去年全市通过创新举办养老机构建设项目推介会,向社会公开推出13个养老机构建设项目,其中6个项目当场签约,意向投资近6亿元。同时,打破单一南政府建设管理模式,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对11家公办养老机构采取租赁、承包、合作经营等形式,实行市场化运营管理;对其它公办养老机构,实行全员聘用,探索“养事不养人”模式;对老年文体活动和福利事业发展,探索“政府搭台+社会组织协凋+企业体现社会责任”的社会化公益模式,激发起老年事业发展的内在活力。在全市老年人优待补贴政策、对社会力挺兴办养老服务机构补贴政策、服务设施建设和管理服务标准、服务考评奖惩和工作人员培训资助等五个方面统筹安排,有机兼顾,激发老年事业发展整体活力,推动均衡发展。近两年,全市各级民政部门编制并纳入各级党委、政府总盘子的老年事业建设项目共计353个,预期总投资20.04亿,其中农村敬老院、老年服务中心和社区睦邻中心等社会福利类项目129个。

现代老年服务: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并重

针对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我们从以满足物质需求为主向满足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并重转变,从传统服务向现代服务转变,全市老龄事业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了优化提升。在养老服务上,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出台了专门标准,强化对全市养老机构标准化建设和管理的引导。开展了省、市文明敬老院创建活动,其评出省级文明做老院17家、市级文明敬老院60家,滨湖区获得全田首批养老服务示范区称号,汀阴市获首个“中国老年人宜届城市”殊荣。在提升福利水平上,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和均等化转变。对低保、低收入、重点优抚对象等特殊老人群体给予养老服务补贴;对低保、低收入和80周岁以上的三类特殊老人给予每人氲月200 600元的无障碍进入机构养老的补贴;对8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给予每人每月50--300元的尊老金补贴,60周岁以上老年人进公周、乘车和医疗给予优惠减免,老年福利水平位属全省前列。在精神文化生活上,由以城区为主向城乡统筹转变。从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实施为老志愿服务、维护老年人权益、丰富老年人生活和加强老龄宣传等五个方面,组织机关、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家庭个人为城乡老年人服务。切实加强老年活动教育设施建设。把老年教育列入终身教育体系,全而推进各级老年大学(学校)建设,加强发展电视、网络远程教育,扶持基层薄弱老年活动室和老年学校,实现了社区(村)全覆盖。落实“快乐晚年精神关爱行动”,建立了老年心理服务组织和服务网络,设立精神关爱服务热线和服务点,为老年人提供专业的心理疏导服务。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的全球性挑战。通过近年来一系列创新实践,我们在老龄事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获得了一些重要的认识,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主要是:

发展老龄事业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人口老龄化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老年人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必须站在全局和整体的立场上进行超前谋划,把老龄事业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使老龄事业发展与经济礼会发展同步。特别要适应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大力发展老年护理服务和设施行业、老年教育、老年旅游、老年金融等老年产业,实现发展经济与建设章福老年社会双赢。

发展老龄事业必须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老龄事业不同于一股产业,它是一个带有公共性、福利性特征的领域,在这样的领域中,必须准确定何政府职能,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要制定老龄事业统筹规划和发展布局,建立综合养老服务体系,发挥政府资金在老年活动基础设施建设、高龄补贴、“三无”和“五保”人员供养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建立基本的养老收入保障和为老服务网络。保证政府应该保障的困难对象的基本生活,同时避免社会福利的过度泛化和政府的过度负担。

发展老龄事业必须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老龄事业涉及个人、家庭和政府多个层面,是影响深远的系统工:程。在发展老龄事业过程中,我们必须注意调动和发挥多种社会力量的作用,充分运用多种社会资源。在社区为老服务设施和场所的建设上,可以引进养老专业公司或机构经营承包公办养老机构,增强造血功能,减轻政府负担。在老年产业的发展上,扶持培育养老服务品睥龙头企业,打造产业链,逐步矬立和扩大老年用品消费及租赁市场,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利用社会慈善资源,为老年人举办和提供各种服务。鼓励和引导理论界对老龄孛业发展加强研究,多出主意。

发展老龄事业必须形成尊老敬老的社会道德风尚。现阶段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城市老人绝大多数还是会选择居家养老,这种家庭养老帧式需要传统的孝道伦理来维护。而现代生活的节奏加快,社会流动性增强,直接影响了子女对父母行孝。我仃-必须大力弘扬尊老做老传统美德,侣导社会主义新型孝道文化,促进子女对父母长辈的精神赡养,维护老年人的权益;树立和表彰在尊老敬老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和慈善义工,在仝社会形成“真心为老、诚心(信)待老、孝心做老、爱心助老、精心护老”的良好社会风尚。

(作者单位:中共无锡市委研究室)

上一篇:四大计划引领转型升级 下一篇:着力构建三大区域良性互动发展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