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时间:2022-10-05 03:27:36

铁岭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摘 要:利用各种常规资料,分析2012年2月22-23日铁岭市暴雪天气过程的天气形势、发生机制及物理量场等,中亚低涡的稳定少变并分裂波动向东移动成为此次降雪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孟加拉湾及中亚地区的暖湿气流不断沿偏南气流输送至我国东北地区,中低层辐合上升、高层辐散的配置为暴雪天气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动力条件。

关键词:暴雪;环流形势;物理量场;分析

中图分类号:P458 文献标识码:A

1 降雪天气状况

2012年2月22日10时开始,辽宁省自西北向东南先后出现雨夹雪转雪天气,这是2012年春第一场明显雨雪天气,23日08时降雪基本结束;据统计,全省61个国家气象观测站有58个站出现降水,平均降水量为4.9mm,最大降水出现在铁岭,为11.3mm,最大积雪深度为9.6cm,出现在昌图县。其中22日傍晚至夜间,铁岭出现雨雪天气过程,降雪随着时间推移增大,转变为暴雪;22日18时43分铁岭降雪量达到3~5mm;并在之后的6~8h内降雪出现3~5mm降雪量。整个降雪过程中铁岭市各地降雪量分别为:铁岭11.3mm、开原市10.5mm、昌图县7.9mm、西丰县6.3mm、调兵山市6.1mm,其中铁岭银州区和开原达到暴雨量级,昌图、西丰和调兵山达到大雪量级。

2 天气形势分析

2.1 高空影响系统

2月21日前欧洲阻塞高压维持,而中亚地区多短波活动,随着阻塞高压的势力不断减弱即生成高压脊,位于新地岛的大量冷空气沿高压脊前北风带进入咸海—巴湖,不断堆积而形成一低涡。21日08时,乌拉尔山高压脊顶向东北方延伸,低涡与中亚低值系统结合,同时低槽振幅加大,孟加拉湾水汽沿槽前西南气流输送至我国西北、北部及东北地区。22日08时,我国东北地区湿度不断增大,而且T-Td值低于4℃的范围扩大,低槽前偏南气流也趋于加强,在低槽前大范围空气饱和湿区与大振幅的中亚低值系统配合下,为22日傍晚起辽宁铁岭等多地区出现大到暴雪提供了有利的环流形势。

2.2 地面形势

21日08时,西西伯利亚地区有一个气旋活动区,其中心位于巴尔喀什湖附近,气旋东、西分别有一里黑海地面高压和蒙古高压,新疆一带为低压活动区,同时里黑海高压不断东移,其前沿冷空气在巴尔喀什湖至中亚之间形成冷锋影响我国西北地区;21日20时,蒙古高压持续稳定,而西伯利亚气旋势力减弱并北上,我国新疆南部地区被低压控制,有利于水汽的积聚及辐合抬升。22日08时,受蒙古高压影响,铁岭等东北大部分地区地面为偏东风,东、西风在该区域交汇,对形成上升运动较为有利;随着里黑海高压向东移动与蒙古高压打通结合,降水区域正移至东北地区,并且在地面冷高压的控制下,出现了明显的降温。

3 物理量场分析

3.1 水汽通量散度场

水汽通量散度代表输送来的水汽集中程度的物理量,单位为g/(s·cm2·hPa)。由21~22日水汽通量场和风场可明显看出,中亚地区为此次降雪过程的主要水汽来源地,该地区低涡槽前偏南气流源源不断地向北方输送大量水汽。主要降雪时段22日08时至23日08时,铁岭等暴雪区域对应水汽通量大值区,辽、吉、黑三省中低层均有水汽通量散度负值区,22日20时至23日08时存在高值中心,与该时段铁岭等出现最大降雪相对应;且在水汽通量散度径向剖面图上可以看出,暴雪中心850hPa至700hPa中低层为负值,是水汽通量散度辐合区。充足的水汽供应和强烈的水汽辐合为铁岭等地出现暴雪天气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

3.2 散度

2月21日20时至23日20时东北地区850hPa、500hPa、200hPa高度散度场显示,850hPa和500hPa分别存在两个辐合中心,再向高层转为辐散区,200hPa为辐散中心,22日夜间辐散最强,位于辽北,与铁岭暴雪时段一致。由此可见,这种强烈的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与地面气旋和高压的移动路径相符,是铁岭地区出现暴雪天气的动力条件。

3.3 垂直速度

21日08~20时我国新疆地区850hPa~300hPa上空存在较强的上升运动,22日下午上升运动中心向东北方向移动,逐渐移至我国东北地区。由垂直运动在暴雪区域附近的高度-时间剖面图可看出,22日20时至23日08时200hPa以下均为上升运动区,强烈的上升运动对水汽凝结有利,且上升运动区垂直速度梯度较大,相应降雪强度较大。

4 云图特征

对应卫星云图上,2月22~23日铁岭强降雪期间,我国东北地区持续存在着大片深厚的中低云系,该云系与500hPa槽前西南气流匹配较好,高空冷平流侵入云区,降水区与云系也有较好的配合,因而强降雪时段与云系的移动相对应;暖而干的空气侵入云系缺口,在冷湿空气和暖干空气的交汇处出现了大到暴雪,而暖干空气侵入时段也是铁岭地区此次暴雪过程的最大降雪时段,可见由于高空暖干空气的入侵使干湿气团交汇是导致铁岭暴雪天气的重要因素之一。

5 小结

2012年2月22~23日辽宁铁岭地区的雨雪天气过程中,极涡致使乌拉尔山长波槽加深是铁岭市出现暴雪天气的大尺度环流形势,中亚低涡的稳定少变并分裂波动向东移动成为此次降雪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孟加拉湾及中亚地区的暖湿气流不断沿偏南气流输送至我国东北地区,同时,铁岭等上空中低层辐合上升、高层辐散的配置为暴雪天气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动力条件。由卫星云图可看出,受暖干空气入侵影响,中亚低涡发展,在暖干气团与冷湿气团交汇处出现了强降雪天气,这与铁岭市暴雪发生时段十分吻合。

参考文献

[1]王丽,杨艳萍,毕伊兰.近50年来铁岭地区暴雪的气候特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08):4773-4774.

作者简介:庞丽英(1965-),女,汉族,辽宁省法库县人,本科学历,工程师,从事天气预报研究工作。

上一篇:循化县气象科技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下一篇:深层地温数据异常原因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