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也不怕走夜路

时间:2022-10-05 03:07:34

黑夜给了你黑色的眼睛,这不是你在晚上怕黑的理由。

因为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驱车出行,要走夜路,你怵么?

车灯简史

1898年,美国电气公司将电灯抛物面反射镜推广于大灯,侧灯和尾灯。 从早期乙炔气前照灯发展到当今的自由面反射镜气体放电前照灯,差不多经历了120年。

1887年,一个驾驶员在黑暗的旷野上迷路时,一位农民用手提灯把他引回家。

1898年,波士顿举办美国首届汽车展览会,美国哥伦比亚号汽车将电灯作为前灯和尾灯,车灯从此诞生。最初的前大灯不能调光,所以在会车时有些晃眼,为了克服这个缺点,后来采用了附加光度调节器。这种前大灯可以在垂直方向移动,但驾驶员必须下车搬动夹具装置。

1906年,世界上第一次用一个蓄电池供电的电灯照明。

1909年,首次把乙炔灯作为变光装置。

1916年,美国一个名叫C・H・托马斯的人为了让对方驾驶员在晚上能看到他打的手势,把一个带电池的灯泡装在手套上,由此转向信号灯幽默登场。同年,美国使用了行车灯。

1920年,当选用倒档装置时,使用了倒车灯。 同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首次安装了内灯。

1926年,通用汽车公司把大灯变光开关从方向盘移到地板。 1938年,第一次采用封闭的内灯。

1938年,别克汽车制造商提供了转向灯作为选用的附件,但当时只在汽车尾部安装,到1940年以后汽车前面也装有转向信号灯了,而且信号开关具有随时调节的功能。

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夜间行车的事故死亡率要比日间行车高出大约三倍。 最佳的照明工具是一个重要的安全因素。高功率车灯能够确保灯光亮度,提高路上能见度,以避免疲劳驾驶,提供舒适安全的驾驶条件。这可以有效减少事故的发生-因为能见度低通常是引发事故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艺高人胆大

宝马车主走夜路

宝马通过为i8和最新一代7系提供的激光头灯,代表了当前汽车灯光技术的巅峰水平。宝马的激光大灯和传统LED每瓦100流明相比,亮度增加了百分之七十之多,而照射距离则是传统LED的两倍。除了极其紧凑的体积和极高的光照亮度,激光光源同时也具有高效稳定的特点,大约仅需要现今LED灯组一半的能源消耗,而这节约的能耗终究还是节省了燃油消耗。不过目前宝马这套激光头灯并不是完完全全以激光为基础的,因为它的近光灯依旧是以LED为基础,只有远光灯才是以激光为光源基础。最新一代7系的激光远光灯的亮度更加接近于纯日光,而且照射距离可达600米,是LED头灯照射距离的两倍。当然,这套激光头灯组也具备遮光功能、弯道主动转向等等功能。

激光头灯的性能确实十分优势,但是众所周知,激光由于具有能量聚集的特性,所以对人眼也会构成极大的伤害,不过宝马的激光头灯却完全不用担心这一点,原因就在于宝马的激光头灯并不是直接以激光束朝车辆前方发射,而是先以三道激光束射向一组反射镜片,经过反射后,激光能量将聚集在一片充满黄磷(yellow phosphorus)的透镜里,此时黄磷受到激光的激发,会发散出强烈的白色光芒,这束白色光芒再往后照在一片反光器上,最后往车辆前方射出一道明亮的白色光线。而这白色光线,对人和动物的眼睛并不会造成刺激或伤害,而且激光大灯的亮度色温都经过研究,照射效果符合人眼的视觉习惯。

在灯光足够强的情况下,宝马还有一个辅助技术:夜视系统。宝马夜视系统(BMW Night Vision)是宝马“ConnectedDrive”中的一项驾驶员辅助系统,自2005年以来该系统已经发展了三代。这套系统更先进的地方在于搭载了“动态光点(BMW Dynamic Light Spot)”的灯光技术,能够以单独的高亮度光束照亮行人,使驾驶者更容易注意到行人,减少夜间车辆与行人发生碰撞的危险。位于雾灯位置的LED灯组在未激活“动态光点”照明时,亮度与远近光一致,用来辅助车辆大灯的照明效果。这套夜视系统不仅能够识别出前方探测范围内的行人,还能够辨识出前方的动物。

延伸阅读:让你看看我

日间行车灯的作用是使车辆在白天行驶时更容易被人认出来的灯具。它的功效不是为了使驾驶员能看清路面,

而是为了让别人知道有一辆车开过来了。因此这种灯具不是照明灯,而是一种信号灯。

固然,加装了白天行驶灯可使汽车看起来更酷、更炫,但白天行驶灯的最大功效,不在于美观,而是提供车辆的被辨识性。

在国外行车开启日间行车灯,降低12.4%的车辆意外,同时也可降低26.4%的车祸死亡机率。总之,白天行车灯的目的就是为了交通安全。

因此,近年来很多国家都制定了有关白天行驶灯的相关指标以保证生产安装的日间行车灯能够真正起到保障安全的功效。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欧洲经济委员会的ECE汽车技术法规中的ECER79。

我国也于2010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2009年3月6日的国家标准《汽车昼间行驶灯配光性能》。

小心驶得万年船

吉沃车主走夜路

在汽车灯光发展史上,第一辆装配LED大灯的量产车型为2007年亮相的雷克萨斯旗舰车型LS600h/LS600hL,但这款大灯仅近光灯使用了LED元件。2008年末推出的搭载5.2升V10发动机的奥迪R8,装备了世界上第一款全LED前大灯,它的远近光、转向、日间行车灯全部使用了LED元件。而吉利旗下的旗舰轿车吉利博瑞,则是第一款、也是目前唯一采用全LED大灯的中国品牌轿车。

对于一个聪明的驾驶员来说,不仅仅要看清别人,更要让别人看清自己――夜间行驶中,会车时逆向来车的高亮灯光时常让人无法睁眼;即使是同向车辆也有烦恼――同向超车时,远光灯会在前方车辆的后视镜中反射刺眼的光芒,使前车不容易判断超车的时间及位置。加上许多驾驶员将远光灯一开到底的习惯,让远光灯的存在成为夜路行驶的一大苦恼。

如何才能彻底规避夜间驾驶中,因远近光灯问题而导致的行车风险?沃尔沃汽车用世界首创FAHB全智能主动式远光灯技术提供了一套“独步全球”的解决方案。

首先,沃尔沃汽车全系标配的主动式大灯使用了雷达技术,利用探测装置随时扫描监测前方及对向的车辆。当监测到前方车辆时,FAHB全智能主动式远光灯中的投影模块系统将会启动,利用大灯中的挡板自动遮挡住相应区域的灯光,不干扰前车视线;并随着车辆的移动,及时扫描本车与前车距离,直到会车或超车结束为止。既保证自身车辆的照明,又不干扰对向来车及前车驾驶员。 即使前方有两辆车时,FAHB全智能主动式远光灯也同样可以进行即时探测,并根据实际情况自动变换照明方式。同时,如果距离前车太近,车辆会将远光灯直接自动切换成近光灯,并在超车之后恢复远光照明。当侦测到路边行人时,FAHB全智能主动式远光灯便会自动调整灯光的高度,让灯光照射位置始终低于行人头部,避免行人因远光灯直射双眼,无法看清身边环境及路况而导致的危险。

车灯会武术,谁也挡不住

福特车主走夜路

即便缺少了依赖可视光线方可工作的摄像头,福特使用的LiDAR传感器的性能依然足够强大,可以同车载虚拟驾驶软件协同工作,操控车辆平稳地在蜿蜒的公路上顺利行驶。

今年年初,当夜幕降临之后,一辆没有开启前大灯的福特Fusion混合动力自动驾驶车辆在人迹罕至的沙漠公路上成功地独自完成了在夜幕中自动导航行驶的测试,实现了对人工驾驶来说极为危险的驾驶任务。

在 “伸手不见五指”的福特亚利桑那汽车试验场开展此次夜间环境路测,是福特汽车完全自动驾驶技术开发的又一重要里程碑,也是向实现“将完全自动驾驶技术的便利带给全球消费者”这一承诺迈进的又一步。这项至关重要的试验向世人证明,即便缺少了依赖可视光线方可工作的摄像头,福特使用的LiDAR传感器的性能依然足够强大,可以同车载虚拟驾驶软件协同工作,操控车辆平稳地在蜿蜒的公路上顺利行驶。虽然对自动驾驶技术来说,雷达、摄像头和LiDAR激光测距、定位导航传感器三者兼备是最理想的状况,但试验证明,LiDAR传感器完全具备“独自作战”的能力,即便在没有车灯照明的情况下也能正常工作。

在沙漠路测中,福特汽车的工程师们使用夜视镜,在车内及车外对测试车辆进行了全面的观察。夜视镜能帮助他们清楚观察到,车辆行驶过程中,车载LiDAR传感器不断向车身四周发射出网格状的红外激光射线。LiDAR传感器能发射频率为280万/秒的激光脉冲,对周围环境进行精确扫描。

为了在黑暗环境中自如行驶,福特自动驾驶测试车辆使用了高分辨率的三维地图――这些地图已完整包括了道路、道路标识、地形地貌,以及指示牌、建筑、树木等地势地标信息。行驶过程中,测试车辆通过LiDAR发射脉冲,以在地图上对自己进行精准的实时定位。同时,通过雷达接收到的数据能够与LiDAR传感器数据进行整合,进一步完善自动驾驶车辆全面的传感能力。

通过雷达看世界

特斯拉车主走夜路

在特斯拉即将向车主推送的8.0版本软件中,最显著的就是Autopilot自动辅助驾驶升级。特斯拉通过使用车辆搭载的雷达,采用更先进的信号处理,生成一幅世界的影像。该雷达是Autopilot自动辅助驾驶配套硬件的组成部分,全部2014年10月之后出厂的特斯拉车型都搭载了这一雷达。一直以来,该雷达一直是主摄像头以及图像处理系统的辅助传感器。

特斯拉在官方资讯中表示,特定波长的光子可以轻易地穿越雾、粉尘、雨、雪,然而金属物品看起来如同镜子。雷达可以看见人体,但是他们被显示为部分透明。木制品和涂色塑料制品这些对人类而言显而易见的物品,对雷达而言,几乎都像玻璃一样透明。

通过雷达实现穿透大多数难以目视的物体的能力之后,即使UFO(不明飞行物)降落在能见度为零的高速公路上时,特斯拉也能及时地采取制动措施。特斯拉电动汽车将可以从前车底下路面反弹雷达信号,用雷达脉冲标记和光子飞行时间来辨别信号,探测到更前方障碍物并及时刹车。

上一篇:家电售后服务比想象的更复杂 下一篇:“整件事情我觉得宝强是被伤害的、无辜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