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财务经济分析的理论结构

时间:2022-10-05 02:15:10

谈财务经济分析的理论结构

摘要:本文从财务经济分析的目标、基本假设、基本原则、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等方面,对财务经济分析的理论结构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财务经济分析;基本目标

1 财务经济分析目标

1.1 财务经济分析的基本目标 财务经济分析的基本目标是所有财务经济分析主体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财务经济分析的基本目标可以表述为“决策信息支持系统”,即财务经济分析主体通过对会计主体提供的财务经济信息进行再加工,从而为财务经济分析主体的经济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

1.2 财务经济分析的具体目标利益相关者理论从契约角度出发,将企业理解成“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一系列多边契约的组合”(Freeman,1990),这组多边契约的参与主体都有可能成为财务经济分析的主体。利益相关者对利益取向的差异性决定了其财务经济分析具体目标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企业最主要的利益相关者包括所有者(投资者)、债权人和经营管理者,最主要的利益相关者也是财务经济分析最主要的分析主体。一是所有者(投资者)财务经济分析的具体目标。投资者对经济主体提供的财务经济信息进行分析,其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经济主体的盈利能力以及处理经济主体和投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能力。因此,投资者财务经济分析的具体目标可以表述为:投资者通过对经济主体提供的财务经济信息进行进一步加工,分析经济主体的盈利能力和处理财务关系能力,从而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二是债权人财务经济分析的具体目标。债权人对经济主体提供的财务经济信息进行分析,其关注的侧重点是经济主体的偿债能力以及偿债声誉。因此,债权人财务经济分析的具体目标可以表述为:债权人通过对经济主体提供的财务经济信息进行进一步加工,分析经济主体的偿债能力和偿债声誉,从而做出正确的债权配置决策。三是企业经营管理者财务经济分析的具体目标。投资者和债权人财务经济分析侧重于财务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企业经营管理者财务经济分析不但要关注企业财务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而且要关注企业财务经济活动的过程。因此,企业经营管理者财务经济分析的具体目标除了分析财务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以外,更为关键的是要分析财务经济活动过程中诸要素对财务经济活动最终成果的影响,从而有利于 生产经营管理者发现财务经济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企业财务经济活动。

2 财务经济分析的基本假设

2.1 信息真实性假设从本质上分析,财务经济分析是对财务报表和表外的初级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和研究评价,使初级信息成为对财务经济分析主体决策有用的高级信息的过程。由于财务经济分析以财务报表及表外初级信息为加工的“原材料”,要使加工出来的高级信息对财务经济分析主体的决策有用,必须保证初级信息的真实性。信息真实性假设对财务经济分析所依赖的会计信息和统计信息这两个方面的初级信息提出了以下要求:一是会计信息必须与《企业会计准则2006》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规范完全吻合,即会计信息必须具备客观性、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一贯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等质量特征。只有初级会计信息符合上述质量特征,加工出来的高级信息才有可能对财务经济分析主体的经济决策产生积极作用。反之,如果初级会计信息不真实,则加工产生的高级信息就失去意义,财务经济分析主体以此作为决策支持信息,难免做出错误的经济决策。二是统计核算必须符合客观性原则,即企业在统计过程中必须以其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信息真实性假设还隐含了信息对称性假设,即财务经济分析主体掌握的信息是完全对称的。只有信息对称,财务经济分析主体才能做出利益均衡的经济决策。而事实上,信息不对称现象是比较常见的。不对称信息的价值很高,原因是按照供求关系,如果需要的信息越稀缺,信息的价格越高,信息需求者的需求欲望就会降低;反之,信息的价格越便宜,信息需求者的需求就越高。在现代企业中,尽管人所拥有的私有信息对人来讲,所花费的成本很低,但对委托人来讲却是一种非常稀缺的资源。作为财务经济分析的主要

分析主体――投资者、债权人和企业经营管理者,三者对信息掌握的完全程度和所花费的成本是完全不同的:企业经营管理者掌握信息比较完全,其成本较低;而投资者和债权人掌握信息的完全程度大为降低,要提高其信息的完全程度,必须付出高昂的代价。

2.2有限理性假设美国经济学家赫伯特・西蒙(1978)将有限理性概念引入经济学领域,并建立了有关过程理性假说的各种模型。其认为现实经济生活中经济人并非“完全理性”,而是介于“完全理性”和“非理性”之间的“有限理性状态”,即经济人是有限理性的。同时,还明确区分了结果理性和程序理性:结果理性指在一定的条件和限定范围之内行为能够达到预定的目标;程序理性指行为过程符合规范的标准。结果理性和程序理性之间的本质区别在于两者的立足点不同:前者立足于经济人的行为结果而忽视行为过程是否符合规范的标准;而后者立足于经济人行为过程符合规范的标准但并不忽视经济人的行为结果。其立论依据在于:在不确定的环境下,经济人无法准确地预测未来,因而无法按照结果理性的方式来采取行动,只能依靠某一理性的程序来减少未来的不确定性。在有限理性经济人假设条件下,经济人行为选择标准不再以结果的最优化作为行为选择的唯一依据,而是应该侧重程序理性,加强对经济人行为过程的考核和控制。因为只要程序合理,行为过程符合规范的标准,其行为结果的理性就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在有限理性的分析框架内,将理性抉择者描述成“行为经济人”,认为“行为经济人”的有限理性有一个实现程度问题,根据现实状况将有限理性划分为潜在有限理性、即时有限理性、实际有限理性三种状态,并针对影响人的理性发挥因素,建立了描绘有限理性实现程度的理论模型,从而得出了有限理性实现程度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依次为潜在有限理性、实际有限理性、即时有限理性的结论。在有限理性假设下,作为有限理性假设条件下的行为人一财务经济分析主体,其利用初级信息进行加工时,不再以初级信息的结果作为其信息加工源,必须对初级信息产生程序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因为仅以初级信息的结果无法判断其合理性。财务经济分析主体侧重初级信息生成程序的合理性,必须加强对信息提供主体信息生成过程的评价。因为信息生成的程序和方法合理,则信息生成过程符合规范的标准,其信息结果的合理性程度能最大限度地得到保证。同样,财务经济分析主体利用加工后的高级信息做出决策时,其选择标准也不再以财务经济分析结果的最优化作为决策的唯一依据,而应该侧重程序理性,加强对财务经济分析主体财务经济分析过程的考核和评价。因为财务经济分析程序和方法合理,则财务经济分析过程符合规范的标准,其财务经济分析结果的理性就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最后,必须根据财务经济分析主体有限理性实现程度的高低来利用加工后的高级信息,从而做出合理决策。

3 财务经济分析的基本原则

3.1 成本效益原则成本效益原则要求行为人采用某一行为所发生的成本必须小于采用该行为所产生的收益。如果将财务经济分析主体进行财务经济分析看成是经济行为的话,那么财务经济分析主体进行财务经济分析所发生的成本必须小于相应的收益。财务经济分析从信息论的角度来看,是信息的再加工过程,因此进行财务经济分析的成本是财务经济分析主体对信息进行再加工的加工成本,而财务经济分析所产生的收益是利用再加T信息进行决策所产生的超额收益。此处的超额收益是指在进行财务经济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决策所产生的收益与不进行财务经济分析做出决策所产生收益之间的差额。财务经济分析的成本效益原则对财务经济分析主体进行财务经济分析提出了下列要求:一是如信息加工成本和超额收益仅在一个会计期间相关,只要信息加工成本小于超额收益,则经济分析主体进行财务经济分析就是可行的;反之则不可行。二是如信息加工成本和超额收益与若干个会计期间相关,只要信息加工成本现值小于超额收益现值,则经济分析主体进行财务经济分析就是可行的;反之则不可行。

3.2 弹性原则弹性原则要求财务经济分析主体在进行财务经济分析过程中必须考虑财务经济分析外部环境变动的可能性,留有合理的伸缩余地,以便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财务经济分析主体可以随时、自动地做出调整。弹性原则对财务经济分析主体进行财务经济分析提出了下列要求:一是财务经济分析主体必须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其分析目的;二是财务经济分析主体必须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选择合理的财务经济分析程序和方法;三是当涉及与行业内其它企业进行比较时,财务经济分析主体必须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来选择合理的对比基础;四是在财务经济分析内容的确定方面,财务经济分析主体必须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来确定财务经济分析的具体内容,特别是在财务经济专题分析内容的确定方面更是如此。

4 财务经济分析的研究对象

4.1财务经济分析方法财务经济分析方法是财务经济分析的又一研究对象,财务经济分析方法可以概括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观念方法;第二层次为基本方法;第三层次为具体方法。观念方法包括全面与重点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和全过程分析方法;基本方法包括因素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具体方法则包括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连环替代分析法、平衡分析法、指数分析法、本量利分析法、图表法、回归分析法、线性规划分析法等。财务经济分析方法长期局限于具体分析方法,分析方法的更新非常缓慢,分析方法的停滞不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财务经济分析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因此,未来财务经济分析从方法论角度来分析,应合理吸收计量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将这些学科中的方法引入财务经济分析领域,从而不断完善财务经济分析方法体系。

参考文献:

1李茜;我国高科技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分析与完善[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2彭文燕;论并购企业的财务决策[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5年05期

上一篇: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裂缝施工存在的问题 下一篇:谈电力会计核算“一本账”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