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旅游职业经理人胜任特质的MTA教育模式探索

时间:2022-10-05 02:14:57

基于旅游职业经理人胜任特质的MTA教育模式探索

摘要:旅游职业经理人是旅游行业发展的重要依托,而中国旅游高等院校着力构建的MTA教育模式为该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机“土壤”。为此,从胜任特质维度评定的视角出发,选取江苏省内部分旅游职业经理人作为调研对象,开展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同时运用SPSS17.0和AMOS18.0软件,对调研样本进行统计分析,由此构建旅游职业经理人胜任特质维度的评价模型,并将其归结为学习能力、组织能力、领导能力和自我协调能力四个维度,进而指出在MTA教育模式探索中,应着力构建灵活多元的层级式学习机制、架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优化职业素养的育人理念与行动范式以及结合团队协作的形式开展实践型学习活动等合理化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旅游职业经理人;胜任特质;维度评定;MTA;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2-0167-03

职业经理人的概念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美国[1],主要指向专门从事企业高层管理的中坚人才,因其具备高度的责任感、优秀的职业操守、果断敏锐的决策力、较强执行力以及综合协调与管理能力而备受现代企业的推崇。伴随中国旅游业快速发展,旅游职业经理人应运而生,作为培养旅游行业精英人才重要依托的旅游高等院校,在探索旅游管理硕士(Master of Tourism,以下简称为MTA)的育人理念和教育模式等方面,为旅游职业经理人的培育提供了有机“土壤”。近年来学界对旅游职业经理人的关注度明显增强,但较多从市场培育的角度,将目光聚焦于对职业经理人培养模式、成长机制、发展现状及对策等方面的研究。而就中国学者开展的MTA相关研究而言,较多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为主,如黎洁较早引入了北美一些高等院校开设的旅游管理硕士相关课程,将其归纳为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专题研究与学位论文三个部分,并指出与中国MTA课程设计的区别[1];李东芳介绍了英国最早设立旅游和酒店管理本科阶段学习的萨里大学,分析了该校设置的MTA课程,指出该校在探索MTA教育模式中的办学特色和优势[2]。此外,翁钢民从旅游业和旅游管理学科特点嫁接角度,探讨了MTA的培养目标,论述了MTA的教学模式,进而提出改善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实施策略[3];邓爱民等归纳了国外研究生教育的四种主要模式,即学徒式、专业式、协作式和教学式[4];吴必虎等相关学者还对中国旅游专业的教育发展现状,包括部分知名旅游院校的MTA培养质量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和预测[5-6]。总体来看,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旅游业催生了业界对旅游职业经理人的较多关注,而蓬勃发展的旅游高等教育事业也推动学界对MTA相关教育课程、教育模式等的更多学术关怀。但是,能从旅游职业经理人胜任特质的视角出发,架构MTA教育模式与旅游职业经理人培育的双向互动研究尚且薄弱,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和加强。事实上,旅游职业经理人对于旅游行业发展的重要性已成共识,但对其胜任特质的定量测度和科学评价却仍存缺口,而这对于健全旅游职业经理人的评价体系、健全职业经理人的行业规范机制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为此,本文拟从实证研究角度,构建旅游职业经理人胜任特质维度的评价模型,以此来探讨MTA育人理念和教育模式的新思路。

一、研究设计

1.相关概念界定。胜任特质的概念源于“科学管理之父”泰勒曾倡导的“管理胜任特质运动”(Management competencies movement)[7],至20世纪70年代,被作为正式概念经由著名的组织行为学家David McClelland提出[2],主要指能将某一工作(或组织、文化)中有卓越成就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人潜在特征。就旅游人才的胜任特质研究而言,国内学者宋焱琼(2009)借鉴了Spenser提出的经理人胜任素质模型,将其运用到酒店职业经理人的胜任素质特征研究中,认为该特征应囊括团队领导与人际技能、职业操守、自信心、分析与创新能力、个性影响力、信息收集能力、服务意识、竞争意识、目标导向和学习能力等内容[8];田喜洲等从经济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心理资本等多维度分析了旅游创业者应具备的胜任素质[9]。归结起来,本文将旅游职业经理人的胜任特质界定为具有较好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自觉将个人动机、行为及其价值观与旅游企业的工作绩效相匹配,通过付诸工作实践,为企业尽可能地获取最大的绩效产出,并由此实现个人价值的特殊品质。

2.量表设计。研究在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7-10],罗列出旅游职业经理人胜任特质的19项内容和名称,以李克特5分制量表形式呈现在问卷设计的题项中。其中,1分表示非常不重要,2分表示比较重要,3分表示态度中立,4分表示比较重要,5分表示非常重要。

3.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采用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结合的方式,利用SPSS17.0和AMOS18.0软件,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拟合,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由此构建旅游职业经理人胜任特质的评价模型。在发放正式调查问卷前,设计预调研问卷,邀请旅游行业专家对其进行讨论和意见反馈,由此对部分题项内容和语句表达方式进行修正,进而形成最终的调查问卷。实际调研面向江苏省500名旅游职业经理人展开,共回收问卷454份,其中有效问卷427份,问卷有效率达94%。

二、研究分析

1.信度和效度检验。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调研样本数据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由此确保研究数据的可靠性和适用性。经分析发现,巴利特球形度检验近似卡方值为2033.105,P值检验结果为0,小于显著性系数0.05的判别标准;KMO检验系数为0.834,大于0.7的检验标准,由此说明样本数据符合信度和效度的检验标准,适合开展进一步的因素分析和论证。

2.探索性因素分析。为探索旅游职业经理人胜任特质的不同结构维度,运用SPSS17.0软件对19项测量题项进行降维的因素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依据因子载荷值大于或等于0.5以及特征值大于1的判别标准,共提取4个公因子,分别命名为学习能力(以下命名为F1)、组织能力(以下命名为F2)、领导能力(以下命名为F3)和自我协调能力(以下命名为F4)。其中,F1公因子的子维度包含阅读、逻辑思维、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F2包含管理能力、语言能力、时间掌控、组织协作能力、团队合作意识;F3包含指挥力、说服力、谈判能力、决策力、人际交往技能;F4包含善于聆听、情绪控制、理解他人、自我调适。

3.验证性因素分析。基于上述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研究结果,采用AMOS18.0软件对四个公因子及其对应的测量指标构建的维度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在模型基本适配指标中,估计参数未出现负的误差方差,且t值都大于1.96的显著性水平,潜在变量与测量指标间的因子载荷值也都介于0.5~0.95之间,没有出现较大标准误差;整体适配度拟合来看,RMR、GFI和RMSEA分别为0.053、0.893和0.076,达到适配标准;增值适配度指数NFI、RFI、IFI、NNFI、CFI分别为0.906、0.925、0.916、0.908、0.913,都大于0.9的适配标准;简约适配度指数PNFI、PCFI、AGFI、PGFI分别为0.738、0.692、0.802、0.699,都大于0.5的适配要求。此外,结构模型检验中所有观测变量的标准化路径系数检验值都在0.5~0.95之间,也达到模型拟合的标准。综合以上检验指标,认为旅游职业经理人胜任特质的四维模型基本符合结构模型的适配标准,因为模型能够被接受。

三、研究分析

基于胜任特质四维模型的分析结果,从MTA育人理念出发,认为中国旅游高等院校在探索MTA育人模式上,应着力从以下四方面培养旅游职业经理人的综合素能。

1.学习能力维度:构建灵活多元的层级式学习机制。针对旅游职业经理人胜任特质中的学习能力维度,倡导构建灵活多元的层级式学习机制。注重对学习者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摒弃传统以学科为导向、以学术研究型人才为高等教育单一人才培养目标的育人理念,而应更多结合旅游行业的用人标准和职业体系规范,考虑为不同类型的受教育者提供一个灵活而又逐层递进、具有较强层级效应的学习模式。比如,规定学习者在完成了某个阶段的在校学习任务后,给予其一段时间,开展旅游市场的实际调研。在此期间,学习者既可以根据自己预先设计的调研内容开展有目的的学习,也可以通过到旅游企业一线岗位去实践而从中获得实战经验。之后,再让学生“回归”校园,对于实践阶段的学习体会进行汇总和反馈,可以在学生中间开展相互研讨和经验交流,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对旅游行业不同岗位或实践领域的认知和理解。同时,还可参考国外MTA课程编排中将学生实习设计为一门专门课程的做法,分阶段、分批、分单位地安排学生去实习,并要求校内导师和校外岗位指导教师对学生开展及时的指导和监督管理,学生应按照学校和企业双重规定的岗位实习任务顺利完成学习内容,并在返校后参与实习岗位研讨会,相互交流心得体会,撰写并提交实习研究报告,由此才能获得该课程的学分。

2.组织能力维度:架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针对旅游职业经理人胜任特质中的组织能力维度,尝试在MTA课程的教学设计中融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比如,教学设计中要求学生提交一份调研报告或一篇学术论文时,可以考虑将报告的主题、形式、设计思路、设计方案,从头到尾,全部交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教师只是从旁的辅助者和监督者。学生既可以将已经习得的一些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运用到该调研报告或学术论文的写作中,也可以通过网络媒体等信息化手段搜索到一些具体个案或资料,还可以自己预先设计一个调研方案,到某一具体企业或部门,开展实际调研和访谈。在此过程中,尤其注重提升学生自组织、自协商、自我解决问题能力,让他们自己开展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互相提供参考建议,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3.领导能力维度:优化职业素养的育人理念与行动范式。针对旅游职业经理人胜任特质中的领导能力维度,在MTA教育模式的探索中,应着力突出职业素养教育,优化育人理念及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行动范式。首先,塑造学生在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专业实践等方面的良好品行和纪律,让其自觉形成爱岗敬业的进取意识。其次,以旅游职场卓越人士的典型或精典个案,引领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职场价值观,并适时邀请行业精英来校授课,与学生开展面对面的交流与互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志向,帮助他们尽早适应旅游行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并最终成为优秀的旅游职场精英。“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开展紧密的产、学、研互动,和社会知名旅游企业、旅游政府部门等开展紧密的合作,是拓展旅游高等院校MTA教学课堂实践的重要依托。

4.自我协调能力维度:以团队协作的形式开展实践型学习活动。针对旅游职业经理人胜任特质中的协调能力维度,在MTA教育模式的探索中,考虑增设一些就业培训的相关课程。比如,建立学生就业信息库,收集整理与学生就业相关的各种信息,主动与社会知名旅游企业联系,针对性地向企业提供旅游优秀毕业生的人才信息。再如,建立专门的学生心理咨询室,学生就业培训和咨询中心等部门,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旅游行业的用人需求标准,提升学生自我协调与发展的能力。另一方面,增设素质拓展的相关教学内容及课程,可以借鉴旅游企业常开展的一些团队素质拓展活动,将其穿插运用到MTA的职场化教学场景中来,设计以团队协作形式开展的实践型学习活动。比如,旅游景区规划的相关教学内容,可以穿插一些实践互动环节,以分组形式,安排学生到景区开展实地体验,从管理者和游客的不同视角,发现旅游景区在规划中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并开展小组讨论和总结,由此提出景区未来开发建设的合理化建议。该过程不仅切实增强了学生对课程的实际认知水平,而且让学生体验到团队协作的优势,逐渐适应团队运作、集体协商、有机协调的工作环境,从而为自身协调能力的养成奠定基础。

四、结论和讨论

当前,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对旅游职业经理人的需求愈发强烈,本文从构建旅游职业经理人胜任特质维度模型的视角,探索MTA教育模式在提升旅游专业人才学习能力、组织能力、领导能力以及自我协调能力等方面的新范式,这对于培养符合时代所需的旅游职业经理人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但是,从调研样本来看,主要针对江苏省内的旅游职业经理人展开研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深入了解省内旅游职业经理人的需求现状、该行业的用人标准等提供参考借鉴,但能否将该研究成果推广至不同区域、不同从业背景以及不同专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范畴,仍有待于在后续的研究中进一步深化和探索。

参考文献:

[1]黎洁.论国外旅游MBA和旅游管理硕士课程设计[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2):72-74.

[2]李东芳.英国萨里大学旅游管理硕士教育的特色[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132-134.

[3]翁钢民.试论旅游管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J].教学研究,2003,(4):315-317.

[4]邓爱民,黄鑫.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初探[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12):51-53.

[5]吴必虎,黎筱筱.中国旅游专业教育发展报告[J].旅游学刊,2005,(12):9-15.

[6]王慧敏.2000年以来我国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综述[J].辽宁教育研究,2008,(11):67-69.

[7][美]迈克尔・D・波顿(Mickle・D・Voton).大话管理100年[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

[8]宋焱琼.经济型酒店职业经理人胜任特征模型研究[J].现代商业,2009,(3):166-167.

[9]田喜洲,谢晋宇.我国旅游业创业者胜任素质特征研究[J].旅游学刊,2011,(10):63-68.

[10]欧阳轶翔.企业情景因素对管理者胜任特质的影响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7):179-183.

上一篇:农村初中英语的“有效教学” 下一篇:幼儿园美术区角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