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FA背景下的漳州农业发展路径探析

时间:2022-10-05 01:22:32

ECFA背景下的漳州农业发展路径探析

摘要:ECFA的签署为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翻开了新的篇章,关于漳台如何以ECFA为契机,继续深化双方农业合作,文章从ECFA的签署对漳台农业合作的影响等角度分析ECFA对漳州农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双重作用,从而进一步阐述了在ECFA下漳州农业发展的出路,提出了推动漳台签署具体的综合性农业合作协议、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建立更为公平合理的农产品贸易环境等建议。

关键词:ECFA 漳州农业 机遇 挑战 漳台合作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5-210-02

2010年6月29日,《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称ECFA)在重庆签署,本协议是在WTO基本原则下,考虑双方的经济条件,逐步减少或者消除彼此间的贸易和投资障碍。目前漳州农业在自身发展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漳台农业合作方面仍有不少困难和障碍,ECFA的签署有利于建立两岸农业经济繁荣与发展的合作机制,进一步推动两岸农业经济互通的深度和广度。

漳州土地肥沃,自然环境优越,对发展农业具有先天的优势,是福建省物产丰富的农业大市。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世纪80~90年代,漳州接连实现了在“山上”、“农田”和“海上”各造一个漳州的发展奇迹,漳州农业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ECFA下漳州农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ECFA的签署对漳州农业发展来说并不是纯利益性的,机遇和挑战通常并存,因此,ECFA对于漳州农业未来发展之路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一)机遇

1、新形势下和平的贸易环境。ECFA的签署,表明两岸关系正迈向和平发展的轨道,意味着长期以来阻碍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潜在威胁得以消除,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对台的地位与角色有望发生相应改变,有可能从两岸对峙斗争的前沿转换为交流合作与一体化的前沿。两岸关系的这些改变,为漳台农业经济营造了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与投资环境,漳州方面可以有机会吸引更多的台资,引进台湾更多的先进技术,使漳台能够在合作协议框架下充分发挥各自的地缘优势,促进漳台农业交流与合作向更深更广的方面发展。

2、中央或将出台对农优惠政策。农业也是两岸经济合作的重要方面,总书记和总理强调,要充分照顾岛内农民的利益,下一步将根据台湾农业生产者的实际需要,进一步开放台湾农业进入大陆市场,让台湾农民通过ECFA得到实惠。根据这一精神,为了实现两岸农业的互利双赢,中央也将会出台更多的实质性政策支持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农业的发展,包括对农业的专项资金扶持、对农政策优惠、对农各项税收减免等,两岸在农业方面的互补、融合力度将大大提升。漳州作为福建的农业大市,与台湾素来有着密切的交流与合作,目前主要通过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与台湾农民创业园两种形式展开合作,ECFA签署后,有望在国家政策扶持下与台湾方面开展形式更为多样、范围更为广泛的农业互动。

(二)挑战

1、ECFA签署后仍面临许多错综复杂的问题。ECFA的签署只是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深化的起点,在后续的具体施行中仍有诸多错综复杂的问题和涉及的领域需要克服和突破。ECFA按照现行的内容还属于框架性的协议,除早期收获计划外,并不涉及具体内容,因此,进程与推进尚待后续性协商。

2、台湾高附加值农产品的冲击。台湾农业加工企业较为发达,在台湾到处都是琳琅满目的农产品加工食品,台湾的茶产品,除了包装各异的茶叶外,还加工成花式多样的茶饮料、茶糕点、茶保健品等产品。在每个交通干道服务区,提供游客停车歇脚的同时都配套展销当地的名优特产品,将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包装成精致的礼盒出售,价值翻倍,比如普通花生经加工成碱干花生,价值猛增数倍,加工包装大大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果蔬储藏保鲜配送在台湾也很先进,可以长久保持农产品的新鲜程度,留住其价值。台湾农业科技水平也比较高,农业科技很发达,在新技术研发、品种改良、农业设施等方面在国际上都处于较领先地位,台湾农业新品种更新较快,层出不穷,菠萝、莲雾等主要品种通过生物技术研发出多种口味的品种,茶叶应用萃取加工技术,生产出可直接冲饮的茶粉。因此,台湾深加工、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势必会对漳州低端的初级农产品造成巨大的冲击。

3、农民组织化程度偏低。台湾农会组织发展完善,这一农民合作组织会及时地向农民提供农业推广、供销经营、金融保险等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对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农民与政府、农民与市场、农民与农民之问起到桥梁纽带作用,是推进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增收的重要公益性社会团体。相对于台湾系统完善的农民组织,漳州农民较为分散,大部分都在单打独斗,组织化程度偏低,市场信息不灵,农民与政府之间、农民与农民之间联系不紧密。分散的农民很难形成完善的产、供、销一体化市场运行机制,因此,无论是在种植信息还是销路方面很可能受到台湾方面的冲击和影响。

二、ECFA框架下漳州农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ECFA的签署无论对于漳州农业自身发展还是继续深化漳台农业合作方面都是一个良好的契机,为了迎接ECFA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ECFA框架下,推动漳台签署具体的综合性农业合作协议

ECFA签署以后,对海峡两岸农业方面的互补与合作提供了蓝本和政策引导,同时也为漳台农业对接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漳台在农业合作中要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角色,农业发展与漳台农业合作,对农民来说是为了企业的发展与盈利,这是市场机制的作用,决定着两岸农业合作的基本方向与投资合作的具体选择。

在漳台农业合作中,漳州对台给予了许多政策措施,政府的支持与制度建设发挥了重要促进作用。两岸农业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然而在台湾方面,虽然也有相关的两岸农业合作政策,但不是鼓励,更多的是限制,即使在台湾加入WTO后仍然采取限制大陆农产品进口和农业投资项目的歧视性政策,阻碍了两岸农业的合作与发展。建议漳台有关部门以ECFA的签署为契机,就漳台农业合作展开具体的协商与谈判,就漳台农业资源保护问题、农业交流的规范问题、农业技术转让问题、农业产品贸易问题、农业投资问题进行磋商,签署具体的综合性农业框架协议,创造漳台农业合作发展的制度性保障。

(二)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与台湾完善的农会组织相比,漳州乃至大陆大部分农民仍处于分散的状态。农民目前的这些特征严重阻碍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进程,无法共同分享市场信息,更不能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现代化农业产业链。

ECFA签署后,为了更好迎接两岸农业合作中的机遇和挑战,漳州方面应加强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加速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使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以及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能够结合起来,在对市场进行分析与预测的基础上,为其成员提供农业生产资料

的购买,农产品销售、加工、运输、储藏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避免农民在单打独斗中由于市场信息不灵或者运输、储藏技术落后等原因造成盲目生产、销路不畅、产品积压等问题。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能够提高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增强整体竞争力。

(三)建立更为公平合理的农产品贸易环境

农产品贸易是两岸农业合作的主要内容,是带动农业发展的主要力量,但此前两岸农产品贸易呈现一种不正常与不对称的局面。在两岸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政策、便利化措施与通关方面,大陆采取了许多开放与优惠措施,对台湾部分农产品实现零关税,但台湾将大陆视为动植物疫区,对大陆农产品进口则实行严苛的管制与限制政策,阻碍了两岸农产品的贸易正常发展。ECFA签署以后,漳州应以此为契机,建立更为公平合理的农产品贸易环境,扩大漳台的农产品贸易,实现漳台农业的双赢。

(四)改善台商投资漳州农业的政策环境

当前,台商投资大陆农业的后顾之忧甚多,投资风险和信息的不对称严重影响了台商的投资兴趣。因此,有关部门应积极建立和推行农业保险制度,在财政投入和体制改革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成立由国家政策扶持的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积极化解农业经营者的风险,从而为台企在大陆创造一个美好的发展空间。

此外,在投资信息方面,台商投资大陆农业往往因信息不灵而找不到合适的项目,又或者投资生产后因市场信息不畅而难以在大陆销售产品。为此,应该进一步完善漳州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的农业信息网络,形成一个网络化、多功能化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并通过这个服务体系,做好市场预测,及时预警信息,为台商投资大陆农业提供多功能、全方位的信息渠道。风险信息的提示,能大大降低台商的投资风险,为他们在漳州投资解决后顾之忧。因此,对投资环境的改善,能够吸引更多的台商来大陆投资和更多的台农来漳州发展,从而带动漳台农业的交流与合作向更深层次迈进。

(五)积极构建漳台农业合作平台,广泛开展两岸农业信息交流

目前,漳州为适应台湾农业转型需求,已在条件适宜地区建立了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台湾农民创业园等,作为漳台农业合作的平台。这些合作平台在漳台农业合作方面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但是漳州方面在继续发挥这些平台作用,逐步增加平台数量、增强平台服务范围和辐射能力,从而吸纳更多的合作人员、合作企业及合作项目的同时,也应当积极地去创建多样化的平台。

参考文献:

1.唐永红.海峡两岸经济区建设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区问题探讨[J].两岸关系,20LO(3)

2.熊俊莉.商签ECFA与落实基层民众利益[J].两岸关系,2010(3)

3.辜胜阻,杨威等.ECPA新机遇下提升两岸竞争力的战略思考[J].综合竞争力,2010(5)

4.盛九元.ECPA对两岸经济合作的影响:进展与前景[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0(4)

5.郑静.浅析ECFA签署的必要与影响[J].经济与法,2010(8)

6.王小平.“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的动因浅析[J].现代商业,2010(7)

7.单玉丽.两岸经济合作模式与ECFA框架下的闽台合作[J].现代台湾研究,2010(4)

8.李非,汤韵.海峡两岸双向投资的方式和领域[J].两岸关系,2009(2)

9.刘国奋.“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后的两岸关系探讨[J].台湾研究,2010(4)

10.方志坚.闽台农业合作促进福建农业现代化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

11.张志南,李闽榕.海峡西岸经济区热点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12.张向前.海峡西岸经济区科学发展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

13.李闽榕,胡晓莺,刘捷明.“海西先行”探索[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14.李建平,李闽榕,林卿.海峡经济区发展探索[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上一篇:提高山西省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建议和... 下一篇:图书馆人才激励理论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