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体育文化对中小学生体育意识的影响

时间:2022-10-05 12:52:34

校园体育文化对中小学生体育意识的影响

(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广州・广州 510000)

摘 要 本文用文献资料法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特点以及构成做出了全面概括,并从校园体育文化对培养中小学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指出校园体育文化对提高中小学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精神文明建设,培养体育意识等方面具有较好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体育文化 学生 体育意识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体育锻炼意识越来越淡薄,教育部对学校体育教育给予了高度重视,尤其是中小学体育教育,而中小学生正是人生中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对他们进行体育教育,增加体育锻炼意识培养对其将来走出社会影响较大。因此,加强中小学生体育意识培养是当前中小学体育教育的首要任务之一。

1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1.1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

体育文化是体育运动中的社会文化现象的总和,具备文化各种功能特征。而作为体育文化组成部分的校园体育文化是一个具有自身独特结构和功能的文化系统,是指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空间,反应在校师生的体育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文化形态。旨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完成学校体育任务,而中学生体育意识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1.2校园体育文化的特点

校园体育文化与校园其它文化有着明显的区别,它有更多的实践性和参与性,主要特点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体育精神的客观表现。

第二,学生和教师是校园体育文化的主体。

第三,校园体育文化是通过文化的传承以及气氛的营造和传播来形成。

第四,校园体育文化具有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体质、拓宽学生的体育知识、提高学生锻炼身体以及陶冶情操的特点。

第五,校园体育文化具有开放和动态、相互交流和融合的特点。

第六,校园体育文化具有和谐、平等、大众化的校园文化特点。

2校园体育文化对中小学学生体育意识的影响

中小学生是祖国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体育是他们接受系统体育教育的重要环节。校园体育文化是否完善直接关系着中小学生体育意识的有无。

2.1影响学生体育意识的因素

在校园体育文化当中,中小学学生在接受体育教育过程中受到三大因素的影响,主要从以下三大方面研究:体育课、体育群体活动和体育设施建设。

2.1.1体育课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影响

“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那么这样有助于学生体育意识的形成”。而兴趣就是从每周体育课当中培养出来的。体育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是体育课,按新课改以及阳光体育的实施,中小学开设的体育课一般是三节,从以往的“放养式”体育课上升到和其它学科一样重要,它也被视为一门必修课纳入中考或高考总成绩并计入档案,在这样的前提下,学校根据自身的条件尽可能多地开设多种教学内容供学生选择;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教学训练内容和方法,制定教学目标,因人而异,分组教学;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很多的选修科目。如此下去,学生就形成了良好的体育意识。但根据近年来各个中小学的体育效果来看,中学生在学校体育教育中所接受的明显只是为了中考或高考中的体育考试,他们进行体育锻炼好像是一种被迫,不得不学,这样严重挫伤了中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形成了不良的体育意识。所以,在体育课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兴趣培养,教学要做到“以人为本”,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身的体育意识以及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2.1.2体育群体活动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影响

在当代中学生群体中,他们受当今社会知识、文化背景的影响,不仅对课外体育活动的价值现象较以前更有时代意义上的认识,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体育课外活动锻炼的主观思想行为方面表现出了较强的主观参与倾向。

学校的体育活动如何结合学生们“挑剔”和“求助”倾向的实际情况,为更好地开展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提出了新的思考。本人认为:在校园中,经常举办各种各样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比如,组织校园体育艺术节活动,既能充分地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还能提高学生对体育文化的兴趣;学校每年春、冬两季应在本校组织开展校运动会,项目要齐全,内容丰富,比如体育表演、体育项目比赛、体育演讲比赛等活动,把每次比赛后的精彩画面拍摄下来通过橱窗的展示等来丰富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增强校园文化氛围,这样既能宣传了体育教育,同时很大程度上能提高学生的体育活动的兴趣;此外,组织好一天“两操”活动,即眼保健操和大课间操活动,利用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来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

2.1.3体育设施建设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影响

目前中学校园体育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体育设施的欠缺,这也是影响中学生体育意识培养的重要因素。近年来,由于学校轻视体育,对于运动场地、体育器材等的投入少之又少,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资金的投资始终没有增加。学生由于升学的压力,不得不放弃体育锻炼,挤出时间来学习文化课,他们除了每天的两操和一周三节的体育课,几乎没有其它活动时间,学校规定的课外体育活动形同虚设。这样的情况下,使得学生们的体育运动得不到施展。体育设施是校园体育文化的物质基础,如果没有与之配套的体育设施,即使学生有强烈的体育意识,也是无本之木,长期下去,同学们的体育意识就慢慢的消失了,更谈不上强身健体了。

3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途径

3.1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进行体育意识培养

首先,激发学生体育兴趣。兴趣是积极探求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倾向,它对于学生获得运用知识、技能、发展体能具有重要意义,是推动学习的强大动力。当代中学生处在青春年龄时期,他们活泼好动,通过体育锻炼达到身体健美、娱乐、趣味、交际等目的。在体育教学中要善于运用语言、动作、练习、游戏、比赛等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次,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这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体育意识的关键。体育教学中应注意从多方面入手来提高学生的锻炼兴趣,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这门课程,从而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认知能力,使其真正认识到体育锻炼的好处,理解其意义、作用和有关的体育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自我锻炼成为自己的自主活动.在此过程学生的体育意识也会逐渐形成。

3.2从教学方法入手培养学生体育意识

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教学方法要多元化。传统的教学方法很多,如:发现法、探究法、范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自主教学法等。随着现代化多媒体教学的运用,作为体育科目,特别在室内课,理论课上,教师可将更多最近发生的体育事件更直观的搬上讲台,使学生更多地了解体育知识。此外,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体育教学融入到游戏中,这样会使学生在获得乐趣的同时了解和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如在篮球运球练习中,采用对抗性练习,或通过具有竞赛性的游戏形式练习,如“运球接力”、“躲闪运球”等来激发性的学生的竞赛情境,培养体育锻炼意识。

3.3通过学校的导向作用培养中学生体育意识

教师和家长对体育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体育意识的形成。中学时期是培养学生体育意识的重要时期,作为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与需要,减轻学生的负担,营造活跃的体育教学氛围;努力加强体育教师队伍自身的建设,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能力,文化修养和体育教学的艺术;采用选项教学模式,满足学生的兴趣要求,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通过多种形式的导向作用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

参考文献

[1] 丁锦宏,杨荣昌.教育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10.

[2] 易剑东.体育文化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9.

[3] 方舒君.新形势下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思路与实践[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1):115-118.

[4] 王湛.学校体育现代化的思考与展望[J].天津体育学院报,2004(3):1-3.

[5] 刘胜.对当前我国学校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考[J].湖北体育科技,2001(3):115-116.

[6] 张铁雄.体育群体对培养中学生体育意识和能力的互动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报,2003(2):216-217.

[7] 李红霞.学校文化与价值意识构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180-183.

中国是舞龙运动的发源地,舞龙是中国劳(下转第124页)(上接第110页)动人民在劳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象征,是中华民族团结进取的象征,加强舞龙运动对外交流使舞龙运动走向世界。在近代,舞龙运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传播到世界各地,东南亚许多国家和地区已将舞龙运动发展成为一项体育竞赛活动,国际性的舞龙比赛也逐年增多。高校可以以舞龙运动为交流的媒介向全国各地的高校宣传自己,扩大学校的影响力。在各届龙狮争霸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舞龙队的表演受到了各地朋友的热烈欢迎,高校以舞龙运动表演为纽带到全国各地高校表演既可以提升自己,又能够增进交流。

3.2.5具有优秀的运动人才

高校既是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基地,也是高级专业人才的聚集地。高校学生具有接受能力强、可塑性大、有较好的团队精神等优点。虽然说舞龙运动更讲究集体的齐心协力,协同合作,技术上可塑性强;对运动员的个人素质没有过高的要求,但是如果运动员个人素质不够好的话,则整支队伍的竞技水平也不会很高,表现力和观赏价值都会大打折扣。因为,那些有惊险的难度动作等都上不去。而相对于普通人而言,在体育院系的学生选择有一定体育基础学生作为舞龙者,那么,这支队伍的起点将会更高,发展的潜力也更大,见效也会更快。另外,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是年轻力壮、充满朝气、有潜力、积极上进的高素质人群,无论是训练或是组织起来都很方便。

3.2.6云南地处民族地区,生源好

云南地处少数民族地区,中国是舞龙运动的发源之地,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土生土长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显示出中华各民族的风格和特色。少数民族的服饰和鼓乐的形制,以及比赛场上锣鼓敲击的节奏所产生的振奋音响,使舞龙运动更增添鼓舞士气和欢庆气氛,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对传统舞龙运动起到传播与继承作用。

4 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云南具有继承和创新优秀民族文化的优势,舞龙运动在高校的开展具有广阔的前景,它的开展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体质,推动校园文化的发展,丰富云南高校体育课程建设,加快舞龙运动向现代化方向发展,促使舞龙运动与科研紧密结合,还能够成为云南高校对外文化交流的纽带。

4.2建议

云南开展舞龙运动所具有的优势表明,在高校开展舞龙运动切实可行,为搞好舞龙运动建设,当前一是要提高舞龙运动的普及率;二是加强舞龙运动队梯队建设;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四是保障经费;五是加强宣传;六是参加更多比赛,提高竞技性和艺术表现力。

参考文献

[1] 段全伟,王辉.现代中国舞龙运动的社会文化学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4).

[2] 江玲玲.高校开设舞龙运动课程的意义探析[J]. 科技信息, 2009.

[3] 高鹏春.云南省禄丰县舞龙运动现状调查与前景分析[J].科技信息,2009.

[4] 洪熊,余万予.高校竞技舞龙运动初探[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

[5] 谢小龙.中国高校龙狮运动的发展特点及未来走向[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

[6] 蔡开明,刘雪冰.“龙、狮”在高校体育中的现实化[J].娄底师专学报,2004(2).

[7] 张志云.竞技舞龙运动在高校体育专业中发展前景初探[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4,(10).

[8] 张继生.舞龙运动发展与前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

[9] 李湘远.西南地区舞龙文化特点及其对策[J].湖北体育技,2004,23(2):257-259.

[10] 林爱翠.舞龙舞狮运动的价值及其在高校开展的意义[J].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6.

上一篇:浅析舞蹈教学中的“口传身授” 下一篇:进一步促进运输企业集约化经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