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密市就业工作的调查研究

时间:2022-10-05 12:37:11

关于高密市就业工作的调查研究

【摘要】

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既是关系发展改革大局、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重大经济问题,又是关系社会长治久安的重大政治问题。为此笔者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希望能总结经验,促进就业工作。

【关键词】

就业工作 培训

高密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就业服务创新为动力,以精细化服务为抓手,以政府和群众满意为目标,在就业再就业、就业培训、创业促进就业、失业保险等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目前高密市就业工作基本情况

(一)就业再就业工作呈现良好发展态势。高密市把实现充分就业提高到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认真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优化就业环境,健全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制机制。2012年1-5月份,高密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821人,完成全年任务的53.6%;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388人,完成全年任务的82.6%;就业困难人员就业331人,完成全年任务的60.2%;城镇登记失业率2.1%,小于3.8%的控制指标;新增农村劳动转移就业6172人,完成全年任务的77%。推荐未就业毕业生实现就业872人;建立7处毕业生见习基地,组织毕业生实现见习100人。

(二)就业培训质效不断提高。截止到今年5月底,高密市就业竞争能力培训完成530人,完成年度计划的48%;职业转换能力培训完成981人,完成年度计划的38%;转移就业能力和技能提升培训完成2026人,完成年度计划的42%;创业培训完成497人,完成年度计划的49.7%。

(三)失业保险费提前半年完成全年征缴任务。上半年,已实现失业保险费征缴额1800万元,完成潍坊下达年度任务的44%。接收就业转失业人员档案880份,核发待遇726人次,先后为11786人次发放失业保险金707万元,无一差错。为3156人失业人员,发放物价补贴462642.60元。

(四)就业专项资金的筹集、使用规范。市财政预算安排就业专项资金10万元,省级就业专项资金78万元,省级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就业与创业能力资金170万元。截止到5月份,已支付社保补贴32万元,职业技能鉴定补贴42万元,职业培训补贴102万元。

二、就业工作采取的基本措施

(一)多措并举,统筹城乡就业。一是实施精细化就业服务,搭建平台促进就业。着力开展好“春风行动”、“大型人力资源招聘洽谈会”、“技能人才专场招聘会”、“再就业援助月”、“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微笑服务、和谐就业”等主题活动,针对不同对象,开发不同的服务项目,积极实施公共就业服务,实现了多元化就业服务。二是突出困难群体,实施专项帮扶稳定就业。在各镇(街、区)人社所建立了“城镇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实名制台帐,制定了考核标准,并实施动态管理,对就业困难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等失业人员积极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活动,帮助全市90%以上有就业意愿的就业困难人员通过政策扶持和就业援助实现了稳定就业。三是积极落实各项政策扶持就业。先后为4家企业吸纳的229名就业困难人员按政策、按标准、按程序实施了养老、医疗、失业三项社会保险补贴,共计31.5万元。对享受补贴的单位、个人及享受时间、数额进行了实名制登记和信息录入。

(二)荐举结合,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一是充分发挥企业就业主渠道作用,通过组织召开未就业毕业生招聘会达成就业意向220人,走访企业推荐实现就业350人。二是充分发挥网上人才市场作用,依托人社局网站,定期企业人才需求和未就业毕业生求职信息,实现求职招聘信息化。到目前为止,共各类招聘、求职信息3500多条,点击率达22万多人次,有400多名毕业生依托就业信息网络与63家用人单位达成了就业意向。三是大力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确定孚日家纺、银鹰化纤等7家企业做为高密市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吸收见习毕业生100人。并积极协调财政局,为见习基地发放财政承担部分资金33万元。

(三)落实积极就业政策,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为发挥小额担保贷款促进就业的积极作用,认真按照省及潍坊市统一部署,成立了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制定出台了《高密市创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暂行办法》和《高密市创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实施细则》,确定潍坊银行为合作银行,由人社局、财政局、银行三方成立了“高密市创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审贷领导小组”,并经市政府批准,财政部门将担保基金和贴息资金列入预算,在经办银行设立了担保基金专户,专款专用,确保了资金安全。

(四)加大调控及扩面力度,发挥失业保险社会稳定器作用。为确保失业保险费的应收尽收和失业保险金的及时足额发放,一是重点抓好失业保险金的清欠工作,实行清欠目标责任考核制,深入企业进行摸排调研。通过摸排调研对全市失业保险欠费情况做了全面详细的统计,摸清底子,为清欠工作垫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积极协调社保中心收费大厅作好失业保险费的扩面征缴,尽量做到凡缴纳养老保险的单位也要缴纳失业保险,确保了基金收入的绝对增长。三是成立失业金待遇会审小组,对失业待遇会审小组,集体会审,集体把关,减少了误审率,增加了公正性。

三、就业工作进一步推进举措

(一)全面强化就业基础性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强镇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强化“市、县、镇、社区、村”五级就业信息网络建设;二是对外引进一批规模大、信誉好的民办中介机构,对内培育审批一批民办中介机构从事人力资源服务工作,建立起以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中心为主体、民办中介机构积极参与的全市人力资源网络服务体系;三是发挥市场调节就业作用。推进人力资源市场服务环境的人性化、服务手段的现代化和服务功能的多元化,推动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打造一流人力资源市场。

(二)着力抓好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一是加强服务创新扶持创业,健全创新创业服务中心运行机制和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与先进地区的学习和对接,提升创新创业服务水平;二是发挥三个大学生创业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提升吸纳就业、创业孵化的能力和规模;三是继续开展创业“1+3”行动,通过降低创业门槛,减免相关税费,落实好创业培训补贴、岗位补贴、社保补贴、场地租金补贴、小额担保贷款扶持等激励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转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军队退役人员等重点群体自主创业,带动更多的人实现就业。

(三)全力培育特色培训品牌促就业。充分利用“凤城大讲堂”活动优势,培育起具有高密特色、覆盖城乡的独有培训品牌,既突出师资队伍的精英性、培训方式的创新性,又讲求培训对象的广泛性、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发挥培训促就业的重要作用。一是继续聘请国内资深培训专家举办系列专题讲座,选择促进经济发展的前瞻性课题,提高培训档次;二是组织专家宣讲团,下乡入企开展意识与能力相结合的特色培训;三是进一步做好定点培训机构绩效考核工作,按照“就业导向、条件公开、自愿申请、平等竞争、布局合理、择优认定”的原则,重新择优确定一批定点培训机构,承担高密市的就业培训工作,进一步提升社会各阶层人员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上一篇:土地增值税纳税筹划与会计处理相关问题的探讨 下一篇:连云港市养老保险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对未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