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工艺制备二丙酸倍他米松乳膏的研究及对比

时间:2022-10-05 11:58:41

三种工艺制备二丙酸倍他米松乳膏的研究及对比

二丙酸倍他米松原料药不溶于水,制成O/W型乳膏为混悬型乳膏,制剂中原料药粒径对本品质量影响重大,本文着重对主药加入方式的研究进行介绍,并对不同工艺制得样品进行对比。

1 材料

1.1 仪器

气流粉碎机(潍坊埃尔派粉体技术设备有限公司)、D2010W电动搅拌机(上海梅颖浦仪器仪表制造有限公司)、T25数显分散机(德国IKA公司)、TDL-5-A低速台式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

1.2 药品与试剂

二丙酸倍他米松(重庆华邦胜凯制药有限公司)、天然脂肪醇(无锡市东泰精细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镇江分公司)、轻质液状石蜡(吉林市吉化江城油脂化工有限责任公司)、GELOT 64(法国GATTEFOSSE公司)、尼泊金甲酯、尼泊金丙酯、BHT、丙二醇、甘油、SDS、依地酸二钠均来源于湖南尔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纯化水(自制)

2 方法与结果

2.1 制备工艺

2.1.1 原料药溶解于丙二醇,直接加入基质中

工艺操作:(1)主药溶解:主药加入丙二醇中,70~80℃加热并搅拌使溶解完全;(2)水相配制:甘油、SDS、依地酸二钠加入纯化水中加热溶解,保温70~80℃备用;(3)油相配制:天然脂肪醇、轻质液状石蜡、GELOT 64、尼泊金甲酯、尼泊金丙酯、BHT搅拌下加热熔融成淡黄色液态,保温70~80℃备用;(4)乳化:搅拌下将水相加入油相,乳化15min;(5)主药加入:待基质冷至60℃时将主药溶液加入,均质1min,继续搅拌冷却为膏体,即为样品1;

2.1.2 原料药溶解于丙二醇,加入油相

工艺操作:(1)主药溶解、(2)水相配制、(3)油相配制均同上;(4)将主药溶液加入油相,混匀,保温备用;(5)乳化;(6)冷却同上,制得样品2。

2.1.3 原料药溶解于丙二醇,搅拌下加入水中微晶化控制粒径

工艺操作:(1)主药溶解同上;(2)微晶化:快速搅拌下将主药溶液加入约处方量60%纯化水中,使主药均匀析出,测定粒径;(3)将水相基质加入剩余处方量纯化水中,加热溶解;加入主药混悬液中,共同加热至70~80℃,保温备用;(4)油相配制;(5)乳化;(6)冷却同上,制得样品3。

2.2 外观评价

分别以膏体均匀性、涂展性、光泽度、细腻度为评价指标,对3种工艺制得样品进行评价,优秀得1分、一般得0分,较差得-1分,结果如下:

表1

样品1

样品2

样品3

性状

1

1

1

推展性

1

1

光泽度

1

1

细腻度

-1

1

1

总分

1

2

4

由表1可见,各样品外观评价的结果由优到劣依次为:样品3、样品2、样品1。

2.3 初步物理稳定性评价

2.3.1 考察项目

(1)离心试验:上述3样品分别于3000r/min离心30min,观察有无油水分离现象。

(2)耐热试验:上述3样品分别装入具塞比色管中,55℃烘箱内恒温保持6h,观察各样品膏体变化。

(3)耐寒试验:上述3样品各1支,于-15 ℃的冷冻箱中保持24 h 后取出,恢复至室温后观察膏体的变化情况。

(4)高温-低温循环试验:上述3样品各1支,2~8℃放置2天后再40℃放置2天,循环3次,观察各样品膏体变化。

2.3.2 考察结果

样品初步物理稳定性试验如下:

表2

样品1

样品2

样品3

离心试验

-

-

-

耐热试验

-

-

-

耐寒试验

+

-

-

高温-低温循环试验

+

-

-

备注:“+”膏体变粗糙;“++”有一定程度的油水分离;“+++”乳膏破乳;“-”膏体稳定。

由上表可见,各样品物理稳定性以样品2、样品3较佳,样品1略差。

2.4 含量及含量均匀性

在盛装样品的烧杯中以立体十字交叉方式,于下述5个点取样测定含量,并计算含量均匀性,结果如下:

表3

样品1

样品2

样品3

含量

(%)

上左

99.3

99.9

100.3

上右

100.9

100.8

99.3

中心

101.3

101.1

99.2

下前

98.7

99.4

100.5

下后

99.1

99.7

99.4

平均含量(%)

99.86

100.18

99.74

RSD(%)

1.2

0.7

0.6

由表3可见,各样品含量均匀性均可满足要求,样品2、样品3含量均匀性更好,样品1比后两者略差,但含量均匀度也有较高保障。

2.5 粒度

取样品适量,涂成薄层,显微观察如下:

样品1:视野较均匀,偶见黑色团块状聚集,粒子形态不规则,单个最大约50μm

样品2:视野较均匀,偶见聚集,条状粒子边缘整齐,棱角明显,单个最大约30μm

样品3:视野均匀,未见明显聚集,细小条状粒子散布于视野中,边缘整齐,棱角明显,单个最大约10μm

实验结果可见,样品3显微观察主药粒径最小,且分布最均匀。

3 结论

对三种不同工艺制得样品进行综合评价,各项指标均表明以原料药溶解后微晶化方式制得样品最理想,该工艺操作中主药加入方式对制备混悬型乳膏具有较大的优势。

4 讨论

(1)不溶性药物制成O/W型乳膏,即使制备过程中以适宜的溶剂将主药完全溶解,但基质对药物溶解能力有限,故主药溶液加入基质后,活性成分仍可能析出,且不同的加入方式,制得产品中主药粒径不同。

(2)乳膏制备工艺中,可容许存在一定量的物料外加,不参与乳化,但外加物料的量不能过大,否则可能影响产品的外观及物理稳定性。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S].2010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2]成海平.乳膏剂中难溶性药物加入方法的探讨[J].CDE电子刊物,2005(9).

上一篇:对地质工程勘察中技术应用的探究 下一篇:对地质工程勘察中技术应用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