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游客礼仪修养缺失行为影响分析与对策

时间:2022-10-05 11:54:25

中国游客礼仪修养缺失行为影响分析与对策

【摘要】中国旅游业发展迅猛,伴随着国人出游人数的不断增加,中国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礼仪修养缺失行为却不断涌现且层出不穷。这些行为对中华民族的国际形象和旅游目的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不良影响还直接导致中国游客被歧视接待。本文对中国游客的这些“非礼仪”行为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对中国游客礼仪修养的提高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国游客;礼仪;修养;礼仪修养缺失行为

中国是世界上旅游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我国入境旅游接待人数从1978年的181万人次,增长到2011年的1.35亿人次,增长近75倍。入境旅游外汇收入从1978年的2.6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的485亿美元,增长近186倍。接待过夜旅游者人次数和入境旅游外汇收入的世界排名分别从1980年的第18位和第34位上升至2010年的第3位和第5位。2001年以来,中国出境旅游一直保持着20%左右的高速增长态势,2011年出境旅游人数7025万人次,增长22.42%。从市场规模上来看,世界第一大出境市场正在中国形成。与此同时国内旅游方兴未艾持续高速发展,2011年国内旅游人数26.4亿人次,增长13.2%。2011年中国旅游业总收入2.25万亿人民币,增长20.1%。旅游业从国民经济的一个边缘门类迅速成长起来并被推到了前台。

一、中国游客礼仪修养缺失行为的内涵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中国游客(据文献显示,中国游客礼仪修养缺失的多为大陆游客,本文所述“中国游客”指中国大陆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礼仪修养缺失的行为层出不穷。高速路上行人随地大小便;天安门广场、海南大东海海滩垃圾如山等振聋发聩中国游客礼仪修养缺失行为又悉数在2012十一“黄金周”现形。世界有中国游客的各个角落可见部分国人抱着自己的小孩随处小便,非吸烟区吞云吐雾,甚至随意脱鞋等等。中国游客礼仪修养缺失行为常常见诸于各国报端,引起了海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和批评。2012年3月,美国市场调研机构曼达拉公司针对 16 个国家的 5600 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关于旅游的在线调查显示,中国游客因“不讲卫生、不遵守公共秩序、踩踏黄线、在飞机上争夺行李架空位”等原因名列“最差游客榜”第二名[1]。此前,在多个“全球最差游客”调查中,中国游客均榜上有名。

(一)游客礼仪修养缺失行为概念

礼仪泛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并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修养是一个人在道德、学问、技艺等方面通过自己的刻苦学习、艰苦磨练和长期陶冶逐渐使自己在某一方面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修养包括道德、情操、学风、审美和礼仪等方面。修养的提升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它必须经过长期的磨砺才能积累。

礼仪修养是一个人在待人接物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游客礼仪修养缺失行为专指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缺乏礼仪修养,没有遵循应有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的不当行为。

(二)礼仪的功用

孔子言:“不学礼,无以立”,荀子曰:“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人类为了实现自身满足和自由,不仅受自然规范的约束,而且必须接受一定的社会规范的约束。在这些社会规范中,除了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以外,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礼仪规范。个人的礼仪修养不仅涉及个人形象,而且关乎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的反映。礼仪对于个人来说可以建立自尊、自信、自爱、为人际交往铺平道路。对社会而言能够改善人们的道德观念,净化社会风气,提高社会文化素质。礼仪是人类有教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三)中国游客礼仪修养缺失的方面

1、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在禁止使用照相机或闪光灯的文博馆、教堂等地拍照。不遵守集合时间,耽搁全团人员的参观游览。在“禁止吸烟”的地方吸烟,随意触摸展品,在文物上乱写乱画……社会公德是公民为维护整个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而共同遵循的公共生活准则,也是文明公民应有的礼仪修养。

2、形象礼仪:不修边幅,不讲卫生,随地吐痰;出席正式场合着装不恰当,如穿着拖鞋背心参加宴会;随意脱鞋;天热男士赤膊上阵;在大庭广众下追逐打闹,或躺卧在公共座椅上休息……

3、语言和使用通讯设备礼仪:公共场合如乘机、饭店大堂、博物馆、教堂电话频响;手舞足蹈,高声说笑喧哗等等……

4、空间礼仪:秧歌队、合唱团体、京剧票友在旅游景区使用高功率音响设备,破坏旅游者共同拥有的空间环境……

5、位次排列礼仪:登机、边检、上旅游巴士甚至乘电梯时拥挤着一哄而上……

6、就餐礼仪:自助餐不排队取食、不按量取食甚至打包;就餐时大声劝酒、猜拳行酒令、大声喧哗;抢食好吃的菜……

7、涉外礼仪:随便询问西方国家居民婚否、收入、年龄等私密问题;不遵循目的地国家的风俗禁忌。如在泰国用手摸小孩的头,用脚踢门等……

二、中国游客礼仪修养缺失行为的恶劣影响

(一)破坏中华民族的国际形象

古人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故称华”。“礼”是中国文化的核心[2]。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管朝代如何更替,礼仪教育始终占据着突出和重要的位置。国人旅游即中国形象巡游。意大利哲学家亚米斯说:“一个国家的国民教育程度,最能从他们的行为和举止中体现。你在街上的表现说明了你的教养”。作为中国与世界交流的“民间大使”和“形象大使”,无论是在境内还是境外,中国游客的言行举止不仅仅代表自己个体,而代表中国整体。中国游客礼仪修养缺失的行为严重影响我国公民的文明素质;损害了中国的国际旅游声誉;侵蚀着中国“礼仪之邦”的国际形象!

(二)影响旅游目的地旅游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良好的旅游资源环境是旅游目的地国家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中国游客乱丢垃圾;用闪光灯在珍惜艺术品前留影;随意刻画文物景观等礼仪修养缺失行为直接导致旅游目的地景区环境污染;景观质量下降;加速旅游吸引物的寿命缩短。造成旅游景区旅游价值降低,整体吸引力下降并严重影响着直接威胁着旅游目的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当旅游资源环境恶化之时,即为旅游目的地旅游业衰竭之日。

(三)造成境外旅游接待地对中国游客的接待歧视

中国游客礼仪修养缺失的行为常常影响其它游客的空间享受和景观质量,对境外旅游接待地社会带去全方位的冲击。导致一些旅游目的地国家针对中国游客歧视性接待。如马尔代夫2000多个小岛上遍布度假村但只有几个度假村愿意接待中国客人。欧洲部分高档酒店不愿接待我国旅游团,据2012年10月3日英国《每日邮报》,法国时尚品牌Zadig&Voltaire创始人蒂埃里·吉利埃称“我们对客人是有选择的,比如,2014年在巴黎开张的新酒店将不接待中国游客。在巴黎,要求很高——很多人都需要一些私人空间和一个安静的环境。”

中国游客礼仪修养缺失行为引起境外旅游地民众的反感, 深化与当地民众的矛盾。而旅游接待地民众的态度,又是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因素之一, 故此双方这种对立矛盾对旅游业的发展损害是深远的[3]。

三、中国游客礼仪修养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国民礼仪修养提高落后于物质增长

中国的经济增长了,但精神文明建设却大大落后于物质文明建设,礼仪修养似乎成了一块补不齐的短板。中国游客缺乏修养其实是我们长期缺失礼仪教育的结果。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注重礼仪细节,没有养成礼仪言行举止的习惯。我们的教育,以分数为导向,不重视学生平常的礼仪文明教育,旅游礼仪缺失行为在本质上归根结底还是教育问题。另外,修养与财富并非正比关系,礼仪素质的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漫长精进的过程。正如巴尔扎克所说:“一夜可以产生一个暴发户,三代也培养不出一个贵族”。

(二)我国旅游业管理规范化不够

中国游客礼仪修养缺失行为的发生不能全部归因为游客素质低,旅游行业管理方面也有原因。我国旅游业发展欠成熟,旅游行业管理有待进一步协调规范;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堪忧;旅游企业功利性强多只关注于经济效益。旅游旺季各景区不注重游客管理,游人摩肩擦踵的情况下景区的相关服务和设施如垃圾箱、休憩处和公厕可能满足游人的需求,从而导致部分游客选择非礼仪的行为。景区收入确实增加,但却对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绝对的永久的伤害。旅行社的行程安排、导游员的职业道德修养缺乏监管等也会导致游客的礼仪缺失行为。比如导游员安排游客在景区游览的时间过短,匆忙集合时垃圾杂物随地丢弃,污染环境。可见,旅游管理相关部门和服务单位对游客礼仪缺失行为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三)旅游接待设施不完备

中国游客的礼仪修养缺失行为与我国旅游接待设施缺乏科学规划、不完善密不可分。景区的功能分区、游人游憩设施、游道设计、指示牌系统、停车场位置、垃圾桶数量;卫生间分布等等规划设计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决定游客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很多游客抱怨:景区服务设施不足直接导致他们“非自愿”失礼。如垃圾桶间隔较远,产生垃圾后游人难以及时找到垃圾桶。厕所指向不明、不卫生,旅游者“内急”便随地如厕。另外,我国人口众多,由于历史原因,公共设施长期不足,致使国民养成“凡事都要抢”的心理和习惯,比如坐公共汽车要抢,否则很可能上不去。结果一出境,无论是乘飞机还是坐游轮,都会习惯性往前抢。

(四)游客没有尊重旅游目的地国家的礼仪禁忌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中国游客不了解旅游目的地国礼仪禁忌造成了信息不对称,就不可能使自己的言行举止尊重当地的礼仪和风俗习惯。比如国人询问年龄、收入、婚否是尊重是热情,西方国家民众则认为是侵犯个人隐私而非常反感。不了解文化差异在旅游过程中就可能会出现“文化冲击”甚至“文化冲突”。当然也有旅游者自身的主观因素,如文化或物质的优越感形成的傲慢、偏见所造成“入乡不随俗”。

四、提升中国游客礼仪修养的对策

(一)加大宣传力度,为国人进行“礼仪扫盲”

政府、学校、社会团体等各方面可以通过宣传、教育等形式加大普及礼仪知识力度,长期不懈宣传礼仪知识。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渠道弘扬文明行为,播种礼仪习惯。如制作“中国游客礼仪知识”宣传短片并长期在机场、车站、码头、景区等公共场所滚动播出,让礼仪知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旅游企业制作多种形式的宣传品,免费发放给游客,引导游客做文明旅游者。

(二)提升文明旅游素质需要法制保障

2006年中央文明办、国家旅游局联合《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等规范性文件。不过面对“中国游客礼仪危机”还远远不够,还需制定“硬”性的法律法规为确保文明旅游活动构筑法律制度围墙,例如规定旅行社必须为游客行前提供礼仪培训;旅行社可向游客收取礼仪押金,如果游客礼仪行为缺失造成恶劣后果,可从押金扣抵等等。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均有相应的法规处罚游客礼仪修养缺失行为,如法国早在1886 年就出台了世界上第一部禁止随地吐痰的立法;新加坡与香港均对吐痰处以高额罚款。相信通过长期严格法规约束,中国游客可以被迫逐渐形成礼仪行为的习惯并涵养精神。

(三)提升游客旅游礼仪修养必须从孩子基础教育入手

我国儿童启蒙经典《三字经》强调:“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提升游客旅游礼仪修养必须从孩子基础教育入手。培养新型旅游者加强对在校学生的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旅游的德育功能, 因为青少年不仅是当代旅游的重要群体,也是未来旅游的主力军[4]。我国学校教育应关注于如何教会学生如何做一个高素质的人而非分数。教育部门应把文明旅游内容加入课堂教育和学生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礼仪习惯。家庭是社会最小的细胞,大人言传身教礼仪习惯,小孩自然会耳濡目染。同时全社会也应共同营造一个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环境。

(四)中国旅游业各环节携手努力创造礼仪环境

政府管理部门可将提升公民旅游礼仪修养列入文明城市、文明行业和文明风景旅游区测评体系。旅游管理部门建立公民旅游礼仪考核制度;对旅行社履行教育游客礼仪职责实施有效管理和考核。

各旅行社应科学安排旅游团行程。建立导游和领队全程礼仪规范责任制。建立游客礼仪行为行前培训、行中督促、行后总结系列制度,重视并组织好旅游团出行前游客的礼仪培训。国外一些旅行社的游客行前培训值得我们借鉴:为到中国旅游的游客放录像帮助他们了解中国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习俗,教他们怎么使用筷子,如何欣赏和体验中国的文化。同时在出游过程中,导游适当的引导、调整以及提醒都能避免游客发生不文明的尴尬事情[5]。

景区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如厕所、垃圾桶等的分布应合理、科学。设置文明标识如温馨的礼仪宣传标语牌、门票和导游图上加印礼仪提示语。设立文明礼仪监督岗,及时提醒、教育和引导游客文明游览。星级酒店、餐饮服务场所、商业网点也应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文明礼仪教育和管理。

(五)游客自身不断提高礼仪修养

没有文明的旅游者就没有文明的旅游业。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虽说是全社会各部门的共同责任但其关键还得依赖每一位游客切实提高自身的礼仪修养。仅仅坐而论道礼仪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其关键是 “知行合一”即游客在自己生活、工作、学习的空间环境,言行坐卧均应注意礼仪的践行,将礼仪行为培养成自身的习惯常态。游客出行前应自觉学习旅游目的地文化礼仪禁忌,旅游过程勿忘关注自己的举止礼仪。做好旅游民间友好往来的“礼仪形象大使”。

礼仪出游不仅显示个人修养,更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中国游客的礼仪修养提升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和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各方面及每一位中国游客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蔡正奋,文明匮乏给黄金周添堵[N]. 重庆日报,2012-10-11 (11)

[2] 彭林,为什么我们要讲“礼” [N].解放日报,2012-10-27 (8)

[3] 田勇,旅游非道德行为与旅游道德的塑造[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10(2):16

[4] 王华,论大众旅游时代如何加强旅游道德建设[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16

[5] 游婕,旅游文明 需要积极引导[N].中国消费者报,2005-9-23(A07)

上一篇:档案鉴定工作中的困难及对策探讨 下一篇:农村小额贷款公司法律风险分析及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