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比较文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时间:2022-10-05 11:42:10

小议比较文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摘 要:比较文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前景十分广阔光明。比较作为一种手段,古来有之,以一事物同另一事物的比较或以一事件同另一事件的比较,找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以此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屡见不鲜的。但是比较作为一种手段,特别是作为一种文学手段运用于文学中,并且形成一门系统的学科,以促进文学的发展则是非常有意义的,特别是比较文学进入中学语文教学中,以融合并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更应 值得重视和探讨。

关键词:比较文学 中学语文 教学渗透

一、比较文学研究在本质上是一种具有跨越性的研究

1829年,法国学者阿?福?维尔曼首次提出了“比较文学”这一术语,自此,开始了比较文学的研究。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发展的第一阶段是法国学派,法国学派以一整套理论、方法和操作模式为比较文学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相当坚实的基础。由于其局限性,法国学派的弊端日益凸显,由此美国学派登场。美国学派以平行研究的方式对作品、现象加以比较分析,探讨并发现其内在联系、共同规律和民族独特性等。比较文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跨文化、跨语言、跨国家与跨学科,这不是要求研究对象同时要跨越四个方面,凡只要能够跨越其中的一个方面,就可以体现比较文学的跨越性。有的学者甚至认为如果研究的对象没有跨越性,就不能构成为比较文学研究。有的学者将其概括为“四个跨越”。比较文学的跨越性,主要体现在两种民族文化的跨越,即我们研究的对象只要是两种文化的跨越,就能够体现出独立的比较文学的意义,即认识到两种文化之间的文化差异,因为这是两种文学存在可比性的基础,两种以上的文学之所以存在各自的价值之最根本的原因。在四个跨越中,跨国家与跨民族并不说明实质性的意义,或者说这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跨越。从一般的意义而言,只要跨越了语言也就跨越了文化,然而也不尽然,比如英语世界中却存在多种多样的文化。因此,跨越性的理念其实就体现在跨越文化上,只有跨越文化才与文学的不同特点产生密切的联系。跨越性的理念与中学语文教学有什么联系呢?如果能够体现这样一种跨越理念,可以让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更大扩展,尽可能地在两种文化的比较里来认识作家与作品等文学现象。在我国,比较文学作为一门文学性很强的学科在目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如鱼得水,前景十分广阔。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习得,而忽视了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内部联系和外在关联以及知识与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发展,从而造成了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割裂与脱节,形成了块状教学的现状,即文言文、散文、诗歌等不同文体的分块教学以及同一文体不同篇章的分块教学,殊不知不同文体之间或同一文体不同篇章之间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比较文学的诞生和运用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她填补了语文教学中的空白,形成一道独特的亮点。笔者是多年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一线老师,现根据自己的所感所想具体谈谈比较文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1]

二、文言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是不容忽视的一块

而现存的文言文教学模式比较单一,纯粹的教师讲授,学生听讲。故笔者认为比较文学的渗透能够活跃文言文教学的气氛。例如:教师在讲授《烛之武退秦师》时可以结合前面课文《邹忌讽秦王纳柬》和《触龙说赵太后》等,也可以结合前面几册和后面几册的相关课文一起来上,通过比较借鉴来达到教学效果。这种比较可以是跨年级之间的教学,也可以是跨文体、跨时代之间的比较,只要有利于比较教学的顺利进行。这种比较虽然可能会打乱教学安排的进程,但是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小说教学重在学生的体会与领悟。在教学中同样可以引进比较文学。比如中西小说间的比较,不同时代小说间的比较,只要两者存在着可比性。比如,在《红楼梦》教学中,可以课外让学生阅读《浮士德》,再在课堂上安排一课时让学生比较《红楼梦》与西方的《浮士德》。刚开始的比较未必要深入,但可以随着教学进程的深入和教师的引导提示而逐渐深入。如此,通过比较不仅使学生了解了西方的文学名著而且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了《红楼梦》,可谓一举两得。诗歌的比较也是如此,可以是同一时代同一流派间的比较,也可以是同一主体不同时代不同国别间的比较。中学语文教师如何才能拥有比较文学观念呢?可以通过培训路径:21世纪初,国家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曾经提出这样的要求:中师与中学语文教师需要重新学习一些新的课程,其中就有比较文学。北师大的刘象愚教授曾经主编过专供其用的《比较文学》,由北师大出版社出版。究竟有多少中学与中师语文教师参与了这样的学习,我们不得而知。我认为这样的构想是很好的,因为教师是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充电的,将一些最新的学术观念与学术研究方法提供给他们,是有重大意义的。[2]

结语

只要双方存在着可比性,只要存在着可比的意义,那么我们就可以运用比较文学的优势发展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学,这是因为,比较文学研究中的比较观念与中学生需要的辩证观念是相通的,比较文学研究中的自我与他者的关系、各民族文学对话的观念以及以审美为基点的平行研究与比较诗学研究,与中学生需要的民主观念与美学观念也是可以统一起来的,所以,就当代中学生时代观念的构成而言,比较文学与中学语文教育的结合尤显重要。

参考文献

[1]张征.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比较文学教育的策略初探[J]

[2] 鲁春梅.浅析中学语文课堂比较文学教学中的提问艺术[J].魅力中国,2010(3).

作者简介:

杜莹溪,女,汉族,1976年12月,大学本科毕业,中教一级职称,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育教学。

上一篇:注重思维训练 培养创新能力 下一篇:高中生生物实验思维能力培养策略管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