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康复护理体会

时间:2022-10-05 11:25:39

小儿脑瘫康复护理体会

作者单位:450052郑州大学三附院/河南省儿童脑瘫康复医院脑康七病区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是指胎儿出生前到生后1月内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1]。我国统计的脑瘫患儿发病率为1.8%~4%[2]。脑性瘫痪不仅给患儿的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同时也给国家造成了很重的社会负担。根据其发病原因、病理变化、脑部的受损部位和程度上的不同,临床表现有很大的差异。主要的临床症状有:四肢肌张力异常、伸张反射亢进、痉挛、肢体不自主运动,同时伴有听力、智力、语言障碍,甚至伴有癫痫等。2012年03月01日至2012年05月31日,研究探讨我院脑康七病区收治的120例脑瘫患儿(男68例,女52例,年龄3月15 d~3岁1月)采用我院万国兰教授首创的“位点加穴位药物注射、营养神经药物应用及物理康复训练等”综合治疗的方法结合传统的康复护理,现将康复护理介绍如下。

1肢体功能康复护理

早期对脑瘫患儿的异常姿势给予纠正,使肢体应保持功能位,同时每天坚持被动活动,大龄儿要鼓励其进行主动锻炼,以促进肌肉收缩、增强关节的活动度、改善肌张力的异常。对于肌张力高、异常姿势明显,如:头后背、双上肢后背、拇指内收、尖足、足内旋外翻等。分别通过运动疗法、作业疗法、中医捏脊、推拿等方法起到了明显的疗效。同时指导家长掌握脑瘫患儿肢体康复训练的基本手法和基本常识。积极配合功训师及护士的工作,坚持各种合适的训练,使患儿得到有效、系统、长期、连续的功能康复训练,从而增强脑瘫患儿的自主生活能力及对社会日常生活的适应能力。

2语言及认知康复护理

对伴有语言障碍的脑瘫患儿,要进行语言训练和认知功能的训练。以提高其语言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进而恢复脑瘫患儿的语言交际能力[3]。语言训练和认知功能训练应尽早进行,早期训练可为其提供良好的语言交流环境。

语言训练分:发音、理解和表达能力的训练三个阶段。训练者应从最简单的单音开始训练,如:嗒、啦、妈等,并通过食物、图片、肢体动作做配合,反复训练患儿。除专业的训练外,同时还要与家庭训练相结合。家人平时要多跟患儿说话,通过游戏尽量使患儿情绪愉快而发音、说话。语言环境要求安静、安全、宽敞、隔音效果好,同时要尽量避免在视觉上的一些干扰,避免影响患儿训练时的注意力。训练的频率越高,时间越长,其效果就会越好。同时还应坚持因材施教、个体化的原则,使脑瘫患儿在任何环境下、任何时间里逐步确立表达语言的意识。

认知功能训练方面,0~4月的患儿训练重点是视、听、触,用颜色鲜艳的玩具在距患儿眼睛30 cm左右处缓缓移动,诱导患儿用眼睛跟踪,听各种声音来寻找声源。4~8月婴儿除以上项目外,可逐渐训练左右180°、上下90°追视,伸手抓物,寻找物体,毛巾盖脸,摇铃,镜子对视,玩躲猫猫等,并定期交流。9~12月婴儿重点训练小物件拿起、放下,对捏,简单模仿(如“再见”,按响玩具等),训练知道大小便解在规定地点等。1~1.5岁儿童重点训练小物件固定投掷、匹配形状(圆、方、五角星等),推车、搭积木、控制大小便,配合穿衣等。坚持认知功能障碍训练,可以极大改善小儿脑瘫患儿这些方面的状况。

3心理康复护理

脑瘫患儿由于社会活动受限,肢体运动障碍等因素,另外再加上长期住院治疗,生活环境改变,经常会出现哭闹、烦躁、恐惧、自俾、孤独等一些情绪上和人格上的变化,致使行为异常、情绪障碍及认知损害。为培养良好的性格,使脑瘫患儿更好的适应社会,融入社会主义大家庭,必须尽早进行心理护理,使患儿的身心均得到良好的康复。对不同年龄阶段的患儿,应制定与之相应的康复护理和心理诱导,同时要求医护人员多给予关心、爱护、鼓励,使其克服肢体功能或智能上的缺陷,与同龄正常儿一样,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这也是每个脑瘫康复中心护理工作者的共同心愿。

4饮食护理

在治疗和训练前后半小时内避免过多进食,以防止患儿哭闹而引起呕吐。训练后注意补充水分,平时注意加强营养,给于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指导家长按时为患儿合理添加辅食,0~6个月的脑瘫患儿提倡母乳喂养,若母乳不足,可采用合理的混合喂养或者人工喂养,6月以上患儿应按需添加辅食,1岁以上的患儿根据病情及咀嚼功能分别给于流质、半流质或固体食物。中医营养学上对脾胃亏虚的患儿应该少食多餐,也可采用捏脊的疗法配合按摩一些穴位,如中脘、内关、足三里等穴位,进而增强脾胃功能,从而不断增强患儿的体质,以适应配合训练需求。对独立进食困难或易呛咳的患儿应进行饮食训练及吞咽训练,鼓励患儿学习吞咽进食动作,以尽早脱离他人喂养的境地[4]。

5日常生活护理

指导患儿家长正确护理患儿的日常生活。因为日常生活活动是人类维持其最根本生活的活动,如抱姿、睡姿、进食、洗漱、更衣和大小便等。不同类型的脑瘫患儿应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其原则 控制患儿异常姿势和不自主动作的发生,确保患儿保持正常姿势和的稳定性。比如抱不同类型患儿手法不同,其目的都是抑制异常姿势的出现,让患儿安全舒服;脑瘫患儿不易长期仰卧,因长期仰卧会加重肌肉痉挛,运动不对称,应选择侧卧位,此位可缓解肌肉痉挛,利于动作对称;进食时应选择坐位或半坐位;选择患儿方便穿脱的衣服,一般先穿后脱病重侧肢体,培养独立更衣的能力。根据患儿不同年龄训练按时大小便的习惯,教会患儿在大小便前向大人预示告知,稍大后学会穿脱裤子的动作、如何使用手纸等。

6健康教育

脑瘫患儿的治疗是艰巨的、长期的,除了在医院进行康复治疗外,家庭康复及教育也很重要。为了保证患儿的治疗能有效、连续进行,首先应有良好的体格,少去人群密集的场所,避免呼吸道感染。并指导家长利用亲子关系进行家庭康复,例如抬头、翻身、爬行、坐姿、用手持物以及单腿独立等。每次训练时尽可能取得患儿的合作,在游戏中反复强化,每次时间不易过长,手法要轻柔,要有耐心、爱心,有一点进步就要给于鼓励。除了运动功能外,还应指导父母对患儿进行一些特殊的教育,主要包括智力、身心发育、感觉器官障碍等的教育。本着生物学上“用进废退”的正常生理原则,早期对脑瘫患儿的行为能力进行干预,通过系统的、有组织的、循循渐进的特殊教育来矫正和补偿患儿身体上的障碍带来的一些不便,使脑瘫患儿逐渐获得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为家庭和社会国家减轻负担。

7讨论

脑瘫患儿的康复护理是一门综合护理学科,是综合协调的应用医学护理学,统筹社会、教育、职业等的一些方法对脑瘫患儿进行康复训练护理,减轻脑损伤致残因素所造成的影响,尽量提高患儿的生活、运动、语言以及社会活动能力,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潜力。近年来,随着康复医学事业蒸蒸日上的发展,小儿脑瘫的康复事业作为残疾儿童康复的重要组成核心部分,同样也得到了重视和长足发展。脑瘫康复中心的护理工作人员在脑瘫患儿的康复护理医学实践过程中,增强了护士的爱心,责任心和同情心,也增强了护士努力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意识。脑瘫患儿的治疗所需付出的时间长、代价高,不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担,而且脑瘫的康复疗效远不能与其他系统疾病的康复相比,因此患儿家长更应和医护人员紧密配合治疗,长期坚持,才能收到预期的疗效。护理人员在对脑瘫患儿的护理过程中,应做到耐心,认真仔细,热情,用心去关爱每一位患儿的康复与成长。

参考文献

[1] 李新春.小儿脑性瘫痪.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9810.

[2]田小平,赵旭.传统康复疗法治疗小儿脑瘫的概况.甘肃中医,2006,19(1):76.

[3]王素偏,王武红,王海霞.4,JL脑瘫手法治疗与康复.北京:科普出版社,2004:134.

[4]王秀娟,孙凤菊,朱志萍.小儿脑瘫的康复护理.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5):157.

上一篇:接种狂犬疫苗致血管性水肿1例报告 下一篇: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分析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