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素质培养视角的课程开发研究

时间:2022-10-05 08:57:03

基于职业素质培养视角的课程开发研究

【摘要】课程开发是职业教育教学整个过程的焦点,关乎职业教育教学的水平、效果;课程开发又联动着职业教育教学的多项因素,文章从职业素质、职业能力的培养角度,探究课程开发建设与职业教育教学的内在关系;阐明职业素质的培养是职业院校长效发展的内驱力,职业能力的培养应该根植于职业素质的培养,课程开发建设是践行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培养的途径,课程开发与职业素质、职业能力的培养密不可分。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 课程开发 职业素质 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005-02

学生之能力,必贵素质之培养;素质之培养,必贵教育之重傅。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的一种类型和层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加快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实现职业教育教学水平全面发展是十二五国家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职业教育在尝试了专业建设改革、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实践环节改革、教材规划改革等环节后,又面临着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能力培养改革。然而,职业能力的培养与职业素质培养息息相关;职业素质的培养又与职业教育教学中的课程体系息息相关。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必先重视学生素质之培养;提升学生素质,贵在教育教学中科学、合理、实际、有效的课程开发和建设。职业教育教学中的课程开发与建设是职业院校培养学生能力、提升学生素质的基石。

1.职业素质培养与职业能力培养同为职业教育教学的重心

1.1职业能力为职业教育教学的目标。职业能力是从事某职业必须具备的能力,这种能力除了某些方面具有先天性因素外,大部分因素是后天的学习和实践积累的结果。职业院校在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造就既是社会需求的体现,也是实际工作的需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目标清晰,即培养造就匹配职业特性岗位的社会需求人才;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即锤炼适宜客观、现实工作岗位的技能。为此,学校通过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造就,不仅节约了学生胜任工作而花费的时间成本;而且也为社会、企业、单位节约了精力成本和培训成本。另外,学生能力强弱已成为学生自身生存立足的关键,能力强的学生生存力旺盛,在职业生涯中会步步高升;而能力差的学生生存力羸弱,在社会改革的大浪淘沙中,渐渐就销声匿迹。可见,职业能力的培养是职业教育教学的着力点。

1.2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根植于职业素质的给养。职业素质是从事某领域工作需要而具有的综合的品性集合。既包括个人道德、立场观点、思想层面的内容;也包括专业知识、科学文化、创新学习等层面的内容。职业素质为学生承担工作、胜任角色奠定了基础,也为学生造就职业能力提供了给养。一方面,职业素质能够综合地体现学生接受教育的状况;另一方面,职业素质也为学生铺平了通往就业之门的路径。职业素质培养是土壤,职业能力培养是根系,根系扎实于土壤才能发达延伸,故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职业素质提供充足的营养。

1.3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与职业素质的培养合力成就了职业教育教学的目标。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是职业教育教学的重点;同样,职业素质培养也是职业教育教学的内容、项目。职业素质的培养较为宽泛;而职业能力的培养又较为具体,两者都体现了职业教育教学的要求。一则,职业能力培养立足于当下,而职业素质培养立足于长远;二则,职业素质培养中寓含了职业能力培养。职业素质体现着社会对劳动者的综合要求,是劳动者潜质的表现;而职业能力是职业素质的具体形式,是劳动者显质的表现,二者的关系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生同育,彼此不可分离。

2.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的培养皆依赖于课程体系构建

2.1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过程离不开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建设。课程体系是构架专业的基本要素,也是体现专业属性、知识体系、职业导向的要素。职业院校的课程开发、课程建设,鲜明地烙上了职业特性:一是课程开发基于专业培养目标的综合性要求,无论是课程结构、还是课程门数都需要精心设计和构思,以期符合社会岗位群对人才的需求;二是课程开发建设与专业体系建设同轨并趋,课程开发建设涉及到具体课程门数、课程名称、课程分类等内容,而专业建设恰恰为课程开发建设规定了方向,不同的专业其课程开发着力点、课时分配、实践环节等方面不同,专业建设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己任、课程开发建设以符合专业特色为己任,两者的表现形态不同,但隶属一个链环;三是课程开发建设彰显着专业特色,比如体现不同专业的课程名称和内容、体现专业独有的技术课程、体现专业特点的实践操作课程等。职业院校的教学过程融合了课程构思设计、课程开发建设、课程分类、实践锻炼、职业素质锻炼、职业能力培养等多元因素。

2.2课程体系的开发建设与职业素质、职业能力的培养相得益彰。学生职业素质、职业能力的培养是艰巨而缓慢的工程,需要耗时、耗力;需要细致、细心;需要从环节、小事做起,一步步脚踏实地,课程体系的开发必须满足于这些过程、环节的需要。其一,课程开发因职业能力而动。毕竟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目的、目标是造就学生适应工作、胜任工作,工作过程及其需要是培养的标杆;其二,课程开发是系列课程的综合而动。基于职业素质、职业能力的要求,职业院校的课程建设不是课程门数的增减、课程名称的变换、课时数量的多少,而是课程结构、课程比例、课程关系等要素的规划,课程开发是课程整体设计、构思、规划的结果;其三,课程开发因社会需求变化而变化。需求是供给的动力,有需求就有供给。职业需求是职业院校开设课程的依据,职业素质、职业能力的体现又与开设什么课、课程之间的关系、各门课程的课时比例、课程的整体结构关联。确定了职业需求、明确了职业能力方向,课程开发就为之而运动,符合职业需求、体现职业能力的课程开发是客观、现实的要求。

2.3学生职业素质、职业能力的培养过程是伴随着学校课程实施而凝练的过程。首先,学校教育教学过程表现为授课、案例分析、讨论、实验、实习、实训、模拟演练、角色扮演、定岗操作等内容,学生们在这些课程实施环节的安排下,分学期、按照教学计划逐一完成所学内容;其次,在这些环节的推进中,学生对社会需求有了认识、对职业需要有了感受、对自己的能力有了判断,于是学校的培养结果有了显示;最后,在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学生、学校合力而为。学校在培养造就学生职业素质、职业能力的工程中扮演决策者、导向者角色,制定各专业方向的具体措施和行动纲领;教师在学生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扮演教练员、操作员角色,教师除了给学生讲授理论课程外,更为重要的工作是训练学生;学生在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是接受者,需要密切配合学校、教师的运行程序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

3.工作过程为课程开发与职业素质、职业能力的培养搭建了平台

3.1课程开发和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培养是职业院校教育教学中统一且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职业院校在教育教学的过程,既要重视课程体系的设计开发、也要重视学生职业素质、职业能力的培养;看似矛盾的双方,其实是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其缘由,无论课程开发,还是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培养训练,都要遵循市场规律;都要与市场人才需求相吻合。学生经过学习培养,其目的是面对工作岗位,承担工作过程中的职责、任务。建立在工作过程要求、实现工作目的基础上的课程开发建设和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培养,恰如其分地链接了两者,使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在一个共同的平台界面上,形成了无缝衔接。

3.2职业教育的特色就是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培养。从工作过程出发,为工作需要而开展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培养与课程体系开发,是一个缺一不可的统一体。一方面,课程开发为职业素质、职业能力的培养锻炼准备了理论基础;另一方面,职业素质、职业能力的培养锻炼又印证课程体系构建的合理性、科学性、可行性;而二者的相互关联、交替、衔接又基于工作过程的需求,从而将看似单项进行、各方独立运作的个体密切地粘合为一个整体。

3.3职业院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手抓学生职业素质、职业能力的培养锻炼;一手抓各课程体系开发建设,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学生职业素质、职业能力的培养锻炼诚然是职业院校培养、教育人才的关键点,但若没有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设计和构建,也会付之东流。所以,要确保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整体教育、教学工作中还得实施得力。一是建立在实事求是基础上的社会人才需求调研、国家宏观政策规划把握、地方政府发展方略研究。这些要素看似离学校教育教学甚远,实则影响、制约学校人才培养的出口。因为,这些要素直接制约着工作过程中职业岗位群的设定。把握住这些要素,对职业能力的培养、课程开发建设都有利;二是在抓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培养中,对实践环节强化力度要加大。着重要在校内实训、企业实习、顶岗操作三方面花费大力气。于学校而言就是把“双师型”老师的比例提高、把校企联合理顺、把顶岗操作做实;于教师而言就是提升自己的理论功底、修炼自己的实践能力;于学生而言是扎扎实实地践行各个教学环节、通过考核完成自己职业素质、职业能力的锻炼;三是在课程体系开发建设时,重点把基于工作过程需要而培养的学生职业素质、职业能力所必备的课程体系有效组合,形成层层递进、彼此依存、相互关联的链接体;其四,理顺职业素质、职业能力与学生知识培养的关系。职业素质是人的身体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知识素质的集合。身体素质是人从事一切活动的物质前提、思想道德素质把握着人们从事活动的方向,知识素质则构成人们从事一切活动的阶梯与基础。理顺了三者的关系,于社会、于学校、于学生皆有益。

参考文献:

[1]邢运凯.论高职院校素质教育机制的创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05)

[2]马立源,乔淑英.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亟待提升[J].中国高等教育,2007(02)

[3]杨进.中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挑战与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4(04)

[4]汤晓华.基于职业能力的技能人才知识、技能、素质系统化模型建模与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2(02)

[5]马唱世,温贻芳.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高职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评价研究[J],职教论坛,2012(12)

[6]莱利斯.p.斯特弗. 教育中的建构主义[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9)

[7]廖辉.学校课程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10

[8]邓晓妍.德国职业教育职业能力开发模式中的教学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010

[9]项海飞.“结合专业、任务驱动”的高职计算机数学教学模式研究[A],2011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类专业学术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

[10]郭小玉,郑丽. 高职教育专业课程群构建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13(03)

作者简介:

郭小玉,女,籍贯:山西省襄汾县,出生于1962年7月;本科,副教授,兰州工业学院市场营销教研室主任;专业方向:市场营销、服务营销;研究领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职业教育教学专业设计开发、职业能力培养。

苏雅娜,女,籍贯:甘肃兰州市,出生于1980年1月;研究生,讲师,兰州工业学院电子商务教研室;专业方向: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研究领域:职业教育教学、职业能力培养。

上一篇:浅谈如何驾驭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活动讨论法 下一篇:国际直接投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