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南山区景宁县绿水青山的主要做法及对策

时间:2022-10-05 08:56:34

浙南山区景宁县绿水青山的主要做法及对策

摘要 从农业角度总结浙南山区景宁县绿水青山的主要做法,分析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为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绿水青山;做法;问题;对策;浙江景宁

中图分类号 S7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2-0147-02

近10年来,景宁畲族自治县委、县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战略,专门推出靠山要养山的发展思路,尤其是近2年来县委、县政府专门邀请上级专家对景宁的山水环境进行论证,推出新山区、新园区、新景区、新城区的“四新”建设,以生态建设为目标,充分发挥景宁山区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积极发展曾在1915年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一等证书和金质奖章的惠明茶、特色水干果香榧、布朗李等,建立健全县、乡、村3级公益林队伍体系,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公益林管护。

1 从农业角度总结绿水青山的主要做法

1.1 珍惜地理优势发展惠明茶

惠明茶曾在1915年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一等证书和金质奖章,成为我国赞誉最高的饮品之一,称为“金奖惠明茶”。惠明茶在我国已有1 200余年的种植历史,南宋时期惠明茶已成为朝廷贡品,以其优良品质、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我国众多名茶中的一朵奇葩。惠明茶生长在山中古柏老松林,山上林木葱茏,常年云雾弥漫。尤以惠明寺及际头村两地居赤木山山腰,海拔六七百米,云雾缭绕,土质肥沃,雨量充沛,所产茶叶最佳。根据惠明茶生长的特点,到2014年底全县发展无公害金奖惠明茶3 766.6 hm2,茶产量2 187 t,总产值3.19亿元,其中名优茶1 437 t,产值2.65亿元。2015年4月21―22日,举办2015中国畲乡三月三暨惠明茶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100周年纪念活动,包括“千年惠明、百年荣耀”的成果奖展、传统手工制茶、斗茶大赛和民族茶艺大赛、微茶楼走进三月三、摄影大赛等一系列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吸引周边临县的近百名老人参加中国畲乡三月三万人品茶饮茶活动。

1.2 高山蔬菜成农民致富源头

景宁县农业部门认真剖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内涵,利用高山特殊的小气候发展蔬菜生产,到2014年底发展以高山冷水茭白为主的高山蔬菜2 733.3 hm2、8.17万t,产值的1.7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1.5%。重点在大际、景南发展高山冷水茭白1 000.7 hm2,产量23 866 t;产值0.72亿元,分别占全县高山蔬菜的36.6%、29.2%、42.4%。近年来,由于大际乡把高山冷水茭白作为一项农民致富产业来抓,利用高山绿水无污染的得天厚的气候,举办茭白节引来上海、温州、杭州等大都市的客商,与当地千年山王、时思寺、雪花T等名胜景区结合起来,以规模茭白与旅游相互结合带动农民绿色增收。

1.3 开发香榧套种作物双丰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需求的水果品质也相应提高。经林业部门的专家论证,景宁山区适宜种植香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香榧树是中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又称细榧、真榧,其果实在红豆杉科榧属植物中品质最优。香榧经炒制食用,清香浓郁,松脆香酥。香榧也可加工成多种食品,还可炸油。香榧含脂肪49.3%~55.7%、蛋白质7.7%~11.5%、糖分1.0%~2.4%及多种维生素。刚采摘的香榧有一层油质的绿色外壳,散发一种特殊的香气。它含有乙酸芳樟脂和玫瑰香油,是提炼多种高级芳香油的原料。香榧还具有化痰、止咳、润肺、驱虫、通便、解积、强身之功用。到2014年底,全县利用荒山、新开发耕地种植香榧533.33 hm2,现在已有部分挂果,预计明后年可批量投产。为了充分利用种植香榧的空间余地,提高土壤肥力,县农业部门主动推出套种大豆、玉米、绿肥、甘薯等农作物方案并加强技术指导。东坑镇2015年将逾66.67 hm2连片白鹤香榧基地内全部套种大豆,成为全县香榧及套种最大基地。经当地农民反映,香榧基地套种大豆是一种好的模式:一是基地内都是大苗造林,密度保持在375~450株/hm2,植株间基本有4~6 m的空闲地,大豆的根系较浅,在空闲地内套种大豆并不影响香榧的生长,同时大豆当年即可收获,增加了短期收益;二是大豆是一种固氮植物,能够将空气中的氮元素通过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固定在土壤中,增加土壤肥力,根系和枯枝落叶腐烂后还可以改善土壤结构;三是大豆植株能够缓解雨水对地表的冲刷作用,起到了保持水土的作用;另外,大豆覆盖了基地的地表,使地表直接避开高温季节太阳直射,有利于香榧的根系生长。实践证明,香榧基地套种农作物的模式,生动地实践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让香榧产业更加生态化,为山体增添了一抹绿。

1.4 发展精品水果添加青山的品味

在景宁畲族自治县农业局的高度重视下,充分发挥科站的专业特长作用,狠抓精品果园建设,近年来,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健康养生的角度出发,积极发展精品新果园,到2015年底全县新建精品果园38.53 hm2,优化改造低产果园68.67 hm2,引进水果新品种12个,其中2015年完成金钟雪梨和英川红心李等地方优良品种繁育各5 000株,新发展“东坑镇桃源水果沟”建设13.67 hm2、品种10余个,渤海镇梅坑村发展布朗李品种 15.13 hm2。到2015年底,全县发展从事水果生产的家庭农场 15家,无公害水果认证 6个,全县现有水果种植面积1 366.2 hm2,产值高达 2 418万元。

1.5 久办竹笋绿色工厂促农民增收

自从全省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以来,全县坚持靠山养山的发展战略,现在长绿青山有毛竹1.61万hm2,其中竹笋两用基地逾4 000 hm2,县财政每年拨出竹林道建设、竹笋两用林扶育等专项扶持资金300万元。其中在全县管辖的景南乡有毛竹933.3 hm2,是远近闻名的“湿地金竹之乡”,年产毛竹4 200 t、鲜笋700 t,竹笋产值252万元,占全乡总产值的30%。专办毛竹加工厂2个,年上缴税收30万元,专事笋类传统加工有685农户,年增加收益800万元。景南乡专为“湿地金竹・仁孝景南”从2012年以来连续举办了四届仁孝文化节活动,2015年7月18日第四届仁孝文化节吸引全县及周边地区游客3 000多人,大大提高了景宁县竹笋的知名度,在办节期间展示出毛竹的多种加工产品,如泡笋、传统咸笋、各种笋干等食用笋品,给游客竹笋两用留下深刻的印象,部分竹制加工品和食用笋品供不应求。通过举办仁孝文化节,进一步了解游客对竹加品和笋产品的需求和有关建议,为传承和发扬仁慈博爱、关爱孝顺的美德,唱响和展现时代新风尚,促进景南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走出了一条“生态与人文相互依存、生活与文化有机融合、政府与群众双向支持”的和谐发展绿水青山之路。

上一篇:建筑电气安装与接地保护措施研究 下一篇:民机舱门开口结构补强设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