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区域城镇化发展中的金融体制创新

时间:2022-10-05 08:56:17

论我国区域城镇化发展中的金融体制创新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镇化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城镇化过程中涉及到很多基础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中村改造工程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后备保障。近年来,城镇化扩张程度的迅猛发展使得传统模式下仅靠政府承担城市建设资金的单一途径已显得不合时宜,因此,在我国城镇化建设中应充分发挥金融业的辅助支撑作用。基于上述背景,本文探讨了我国城镇化进程中金融支持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了创新金融体制,支持城镇化发展的具体建议,以期为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支持及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 城镇化 金融支持 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及城镇化速率的不断加快,地方政府的财力已渐渐难以满足城市建设中的资金缺口,因此,探讨多元化的城镇建设金融支撑体系构建显得势在必行。本文以金融体制的创新为切入点,通过理论研究结合实例分析的手段,探究了金融创新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具体途径。综上所述,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资金供求分析

目前,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资金需求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而社会资源所能给予的资金供给却十分有限。以下我从供求两个方面对城镇化进程中的资金应用进行分析,以期凸显出金融创新对城镇化发展支持的重要作用。

(一)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资金需求。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在不断提升。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截止2012年低,我国的城镇人口为71182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52.7%,首次突破50%的大关,这意味着我国城镇化水平已经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城镇化的突飞猛进也给我国的城市建设资金投入带来了不小的考验,一方面,城镇化进程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交通系统、通讯系统等工程的改建和维护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以江西省为例,2009年至2012年间,城镇化建设中的资金从789亿元上升至2532亿元,增幅近4倍。

图1 2009-2012年江西省城镇化发展资金投入统计图

数据来源:根据江西省统计局官方网站整理

此外,城镇化改造中的农村人口转移费用也在逐年攀升。根据国家统计局预计,到2020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将达到50%-55%,而需要转移的农村人口将达到1.2亿之多。在中国科学院2011年的城市报告中指出:按照每转移一个农村所需5-6万元城市建设费用估算,完成上述工程将耗费6-7万亿元人民币,而政府所能承担的费用仅占30-45%左右。综上所述,我国城镇化建设中的资金缺口十分巨大。

(二)现阶段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资金供给途径。

现阶段,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资金供给途径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国家财政投入;第二,社会募集资金;第三,金融机构贷款;第四,农村集体经济投入。由于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整体较低,加之金融投入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并不完善,因此,依靠农村集体经济和金融供给作为城镇发展的资金显得较为困难,目前我国城镇化中的资金供给仍处于依靠政府投入这一单一的模式。然而,随着近年来我国城镇化速率的不断加快,地方政府对于城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渐渐显得“力不从心”,城镇建设中的启动资金和维护资金缺口仍十分巨大。

综上所述,资金缺乏已逐渐成为我国城镇化发展中的桎梏。创新金融体制,从金融支持视角挖掘城镇化发展中的资金潜力显得势在必行。

三、我国城镇化发展中金融支持的问题分析

目前,受国家金融体制、金融政策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国城镇化发展中的金融支持体系及资源配置仍处于不合理的状态。因此,金融业对于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支持作用显得十分有限,其中所暴露的问题不少。

(一)金融城镇化发展欠缺战略眼光。

目前,我国城镇化发展中金融战略眼光欠缺的表现比比皆是。在城镇化发展的道路中,并没有将区域金融发展的整体战略与城镇化战略进行有机结合,也没有将金融城镇化、金融现代化的发展理论引入城镇化建设之中。

以河南省为例,2003-2012年间全省用于城市建设的投资金额为651.97亿元,九年间以平均增长29.3%的速度发展。不得不说,河南省委省政府在城镇化建设中的投入十分巨大。然而,根据河南省统计局2012年城市建设年报统计,2003-2009年间,政府用于城市建设投入的资金中,54%来自于政府投入,42%来自于开发商购地投入,另有4%来自于各类金融机构贷款投入。因此,运用市场金融体系进行科学、创新化运作募集城镇化发展所需资金的模式并没有被研究和推广。

河南省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发展模式仅仅只是我国大多数地区城镇化过程中金融发展的缩影,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在进行城镇化发展时并没有主动地运用金融杠杆对城镇化战略进行引导,导致地方政府在进行城镇化战略规划时,金融战略、市场金融运作等现代化城市建设资金募集模式没有被提到应有的高度。

(二)金融支持度不够。

目前,我国各地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资金基本上都由地方政府自筹或中央财政拨款解决。依靠市场金融体系募集城镇化建设资金的模式鲜少运用。可以说,金融业在城镇化发展和农村城镇化改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十分微弱,这也使得我国大多数地区城镇化的发展缺乏资金支撑主体,变相增加了城镇化发展的难度。

此外,我国大多数地区在制定农村城镇化金融政策时,也缺乏明确的城镇化方针。例如,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制定农村地区金融优惠政策时,往往局限于专项资金供给政策的应用,对于“三农”、“农村经济补贴”等重要经济的优惠政策却没有明确的导向。而现有的对农村城镇化改造给予支持的金融机构,如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和农业银行业从未将农村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其金融服务支持的重点工作方向,相应的城镇化金融保障体系构建仍缺乏统一的战略支持思路。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农村城镇化建设中的金融支持水平仍有待提升。

上一篇:浅析大学生医疗保障运行问题 下一篇: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立法模式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