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生轻松阅读

时间:2022-10-05 08:51:27

让小学生轻松阅读

课外阅读对于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这已逐渐被广大教师和家长所认同。有很多教师和家长都想通过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来达到提高其作文能力的效果,但往往由于方法不当,或急功近利,导致出现事倍功半的情况,甚至造成功利性课外阅读,让孩子不堪重负,走向反面。这种做法的危害显而易见,既扼杀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增加了学生的心理负担,抹杀了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损害了其身心的健康发展。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轻松阅读,快乐阅读呢?下面,我们一起探讨。

一、培养专心阅读的习惯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所谓专心,就是身心合一,聚精会神。要养成这一习惯,学生必须做到姿势要端正,凝神聚力,注意、记忆、思考同时汇聚到一点上。我在教学时遇到过这样的事:我在教学中给学生布置了阅读课文后复述课文的任务。在阅读课文时,有的学生能够聚精会神地阅读,效果很好。而有的学生不能专心阅读,看起了课外书,心根本不在阅读上,目光始终游离于纸面上,搞小动作。最终,当提问到他们时,支支吾吾,什么也说不出来。后来,为了培养这些学生的阅读习惯,我把阅读的任务安排在课下,第二天检查。这样做,不仅使这些学生认真进行了阅读,而且回答问题也非常流利。可见专心阅读的好处。后来,不认真阅读的学生说:“我很后悔,为什么我昨天不用心去读书呢?如果用点心,课堂上对答如流,那在同学们面前多有面子啊!现在没地方买后悔药了,只能怪我自己,怪自己读书不够用心。”

二、养成定时阅读的习惯

教师应先培养学生每天阅读的习惯。每天阅读,关键在于坚持,可使小学生的阅读习惯自觉地养成。这一习惯的培养要由学校和家长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家长就要帮助小学生进行阅读,指导他们如何阅读。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制定阅读计划,安排什么时间阅读,并逐渐形成惯例。家长还要督促孩子,如每天读书时间一到,马上提醒孩子开始阅读。一开始,孩子可能不那么自觉,这时,就需要家长劝导或者“强制”,让他们在“强制、认同、内化”中逐渐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在学校,教师要在课外时间安排小学生进行读书、读报活动,并要坚持每天定时进行,最后形成学校的不成文规定,其实这也是一种习惯。当然,教师和家长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充分考虑他们的兴趣、个性给他们推荐书目,同时给他们一定的自由,比如看什么书,什么时间看,让他们自己选,教师和家长只起监督的作用。另外,教师还要告诉小学生阅读时要有正确的坐姿,提醒学生千万不要躺在床上读书等,以保护眼睛视力和身体健康。这样,也便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养成健康的读书习惯。

三、培养带工具书阅读的习惯

有些学生读书时只知道看热闹,只图一时痛快,有了生字生词也懒得去查,最终一知半解,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此,我们要培养学生运用工具书的能力,这也是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要求小学生备齐《新华字典》《新华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语文基础知识手册》等工具书,并教给他们运用方法。另外,教师要让学生知道用工具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比如,当学生说读书时遇到了难解的字词,教师应引导学生去查工具书,并在学生查完了以后再给他们指明重难点。这样虽然费了些时间,但是学生会弄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记得也就格外牢固。如此反复之后,学生自己就会自觉地拿起字典来解决问题了。

四、培养读书动笔的习惯

古人曾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时边思考边动笔,把自己的感想、体会和疑惑记下来。这样不仅可以使我们抓住文章的重点,还能使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内涵。其中,“每日一记”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即边读边记,把独到的好句子记下来并写出心得体会,这对积累资料和活跃思想十分有利。

五、培养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阅读从本质上讲就是思维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培养学生阅读思考的习惯,纠正“开小差、念堂经”的坏毛病,指导学生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寻找读书的目的,让他们自问“为什么读书?读书的好处是什么”等问题,帮助他们从源头上克服“走神”的习惯,自觉养成爱读书的习惯。我们广大教师要明白,众多的学生不可能一个样,有认真的就一定有不认真的,要学会识别,有目标地加以引导。教师要想方设法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并针对不同学生加以引导。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默读课文的同时做批注,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办法。默读本就有利于学生思考,而学生要想有所批注必须进行思维活动,时间长了,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种意识,读书时就要考虑,有目的地去读,只要读就要有意义地读。

(责编 张翼翔)

上一篇:细读文本,让语文课堂精彩飞扬 下一篇:“合作学习”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