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惠渠灌区基层站灌溉管理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10-05 08:10:24

洛惠渠灌区基层站灌溉管理现状及对策

【摘要】抗旱灌溉、服务"三农"是灌区水管单位的生产主业和中心任务。本文结合洛惠渠灌区的实际情况,分析了目前灌区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应采取的措施,可供水管单位借鉴。

【关键词】洛惠渠;灌溉管理现状;对策

1 灌区概况

洛惠渠许庄站位于大荔县许庄镇,现有职工23人。主要负责大荔县许庄镇、汉村乡、户家乡、城关镇等4个乡镇的5.6万亩农田,管理支渠1条,长度3.2km;斗渠15条,总长101km。下设管理段3个,管理斗15个,段斗干部共有33人。所灌地区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分,空气湿度小,年均气温13.5℃,积温4358℃,无霜期246天,降雨量514mm,蒸发量1753mm,农作物以粮食种植,经济作物为主,年生产粮食0.28kg,果品033亿kg,是洛惠渠灌区有名的粮果生产基地和五大用水管理站之一。

2 灌区管理存在的问题

(1)维修投资长期不足,工程设施老化严重。由于水费价格成本倒挂,灌区工程维修资金短缺,加之许庄站渠系战线长,工程结构复杂,主要依靠站上从水费中提取的工程维修费、清淤费开展每年一次的渠道冬修工作,经常顾此失彼,渠道状况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干支渠道大量淤积,多处出现塌岸,沉陷;过渠交通桥桥面破裂、桥墩垮塌,栏杆损毁,严重影响灌区群众正常生产生活。

(2)渠道险段多,输水用水损失大。由于渠道工程设计较小,加之淤积严重,需要及时下功夫清理,一旦不慎,就会发生雍堵决口试过,还会制约下游用水,降低了渠系水利用系数。

(3)基层“两费”标准偏低,浇地费用不够。以普遍存在的引水流量50升/秒、3名浇地队员计算,每昼夜用水4320M3,提取浇地费129.6元,人均报酬43.20元,按8小时制折算人均14.4元。而如今农民工打工报酬每天约100-120元。355名农民管水员,年人均报酬不足1800元,待遇太低,留不住人,也后继乏人,基层用水管理出现空白。

3 主要对策

面对以上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加强灌溉管理,多方壮大灌溉主业,为灌区抗旱灌溉全力提供一流服务。

(1)抓工程维修,提高渠道输水能力。渠道工程是灌溉用水的动脉线,只有勤修精管,才能渠通水畅,不误农时。首先全站三修两清应始终坚持“主攻支渠,促进斗渠、全面整修”的方针,积极开展支斗渠铲草清淤整修加固,维修各类建筑物,切实恢复提高输水能力。最重要的事要统筹制定全站维修改造计划,明确重点和目标,抢抓中、省水利工作会议召开水利投资大增的历史机遇,进一步争取投资,多上项目,进一步解决好灌区工程老化失修问题,有效提高抗旱安全供水保证率。

(2)抓队伍建设,多方并举,提高管理效能。段斗干部是联系水管单位与灌区群众的桥梁和枢纽,是灌区用水的一线组织者,起作用发挥对抗旱灌溉任务完成至关重要。一要抓好段斗人员学习教育,经常性组织学习水利方针政策和业务知识,尤其要抓好市场经济条件下廉洁自律教育,巩固树立为“三农”发展提供优质服务的行业宗旨。二要建立完善段斗人员管理、用水收费工程管护维修等项工作具体制度,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把灌溉管理全面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三要加强段斗人员灌季、年度考核评比奖惩,通过开展用水、收费单项和综合评比,对先进典型及时表彰,推官经验,带动面上工作开展。对灌季水费水价调查或群众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组织调查处理,决不能护短,防止问题积累和扩大。结合考核管理实践,要建立切合实际的段斗人员辞退、退休政策办法,在保持总体稳定的原则下,积极促进减员增效,提高服务管理水平。

(3)抓量价费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要效益。灌区用水收费工作,涉及千家万户,事关灌区正常运转和各方切身利益。一要根据灌区工程现状,组织力量对各级渠系设备进行校测,重新校核干、支、斗渠道的水利用系数,把量水堰修好,把“称”定准为确保上下水量对口提供准确依据。二要严抓计划用水,积极扭转上游段斗白天用水晚上停,遇到天雨就要关斗的现象,严格用水申报制度,严肃水量核查结算,稳定灌区输水流量,减少下游段斗因流量不稳带来的损失。要把水量对口率作为段斗工作考核、人员奖惩的重要标准,促使各段斗对内部用水严查细管,自觉克服“跑、冒、滴、漏”现象,努力提高上下对口率。三要严格水价政策,坚持财务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不打任何折扣,管理费、群管费使用量入为出,专款专用,不准超支。水费征收贯彻“四个一”制度,实行微机开票到户。对各段财务收支实行按灌季稽核,发现问题及时查处,杜绝漏洞,确保灌区水费收缴、财务支出规范运作,有效提高全站经营管理效率。

(4)狠抓抗旱用水,多方并举扩大总量。扭住中心,环环紧扣,争取全年用水主动权。每年冬灌结束,在总结冬灌的同时就提早安排春灌,春灌总结时就安排夏灌,全年工作环环相扣,一个战役接着一个战役打,始终围绕抗旱用水中心开展,主题明确,重点突出,紧张有序,扎实推进,务求全胜。多年来,灌区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村组干部变化,上下游用水习惯差异明显。下游粮食种植多,群众用水积极性高,村组干部参与管水较多;上游果树设施农业多,村组干部参与管水少,群众用水积极性相对低,而且还受机井灌溉的竞争影响。因此,每灌季用水在全面动员的基础上,要有侧重点,坚持抓下带上,抢抓时机,打赢抗旱战役,促进农业丰产丰收。每年灌溉,都要主动出击,深入调研,及时掌握灌区旱情、墒情、水情,抓早动先,重点突破,抢先开灌,然后由点到面,集中上量,快速上峰,从而在灌区形成全面引水的大气势,确保用水流量不致出现大的滑坡或停水,为确保完成用水总量提供坚实的支撑。

(5)工效挂钩,奖惩并举,用足用活政策。抓好灌区抗旱用水,段斗干部是主力军,他们身处一线,经验丰富,但福利待遇低下。因此,管理单位要在奖励费用上多动脑筋,尽量向效益大户倾斜,适当兼顾中小段在安全输水方面的回报,拉开奖励级差;注重采用以实际完成水量、水费收缴按比例奖惩的办法,保重点,抓大户,促全盘,努力形成上下一心用大水创高效的局面。

4 结语

抗旱灌溉,服务三农是灌区水管单位的生存之本、立身之本和中心任务,用水好则效益好,用水差则效益低。作为基层水管单位,必须充分认识自身承担的使命和责任,扭住灌溉用水中心,积极强化内部管理,多方并举扩大用水总量和灌溉面积,全力提升灌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单晓东.提升现代灌溉用水管理水平[N].中国水利报,2010.

[2]黄红梅,刘福永.浅谈农田水利建设节水灌溉技术[J].农业与技术,2009(06).

上一篇: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设计技术浅析 下一篇:氯碱生产装置中循环水系统的优化运行与节能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