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时间:2022-10-05 07:39:45

依托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伴随着语文新课改的逐渐深入发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逐步确立,阅读教学也开始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体感受,自主学习也就成为教师指导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一种探索方式。新课程改革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和创新性,作为语文教学的主,体――阅读教学,就不能再延用传统的以情节分析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新课程理念提出的自主学习强调的是自由、自主地学习。注重学生自主阅读活动,才能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必须改革过去我们所熟悉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甚至包办代替的封闭式阅读教学现象,及大量演练阅读习题的模式。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新方法。对此,就个人的教学体会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激发阅读兴趣,增强自主意识

教学实践表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之母。”它能推动学生主动去寻求知识,开阔眼界,激励学生用心去钻研、学习。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他们会更加主动、积极,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主动的意志及努力状态,从而提高自己学习活动的效率与效果。可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样应首先从激发兴趣开始。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并能自觉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形成能力。激发自主阅读兴趣的方法是学习心理的疏导。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心理的疏导,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情感,养成其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能使学生以积极的情绪投入到阅读学习之中。

如在教学《五彩池》一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播出五彩池的动画,教师及时启发引导:“同学们,你们看这个水池美吗?来说说它叫什么池呢?”“你们知道五彩池在哪里?谁又能说说为什么池水是五彩的呢?”学生急于到文中寻找答案,这时学生的自主阅读兴趣便油然而生,便能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阅读。在这节课中,为了让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兴趣,我打破了常规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先知道五彩池池水是五彩的这个结果,再引导学生寻求为什么是五彩的原因。整个阅读过程学生的自主阅读兴趣愈来愈浓,学生积极进行自我阅读发展,教师真正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效果。可见,学生一旦有了一种强烈的阅读兴趣便能驱动内心阅读的欲望,潜移默化地形成了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自主阅读兴趣,比如采用语言激趣,设置悬念、创设情境、猜谜语、讲故事、做游戏等教学方法,起到导向作用,激发学生强烈的自主阅读兴趣,让学生自主阅读的潜能与欲望有所指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得以增强,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注重质疑问难,促进自主探索

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问,才有学习的驱动力。培养学生学会质疑,善于问难,对调动学生的自主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大有益处。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在增强,不再是“让老师牵着鼻子走”,而是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教会了学生质疑问难,就是教会了学生最好的自主阅读方法,这将使他们一生受用无穷。但放手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质疑问难的同时,对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组织能力与应变调控能力要求就更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上课时必须“倾听”学生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捕捉”他们身上的思维火花,根据他们的认知,随时调节课堂教学结构,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如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詹天佑的生平、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及京张铁路有关的图片,并让学生上台亲自当一回总工程师,向台下的“记者”介绍自己设计的隧道图,并说明这样设计的理由,还要回答“小记者”的提问。这样学生与学生的互相质疑问难的场面,让学生在一片欢声笑语中不仅学会了质疑问难的能力,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也得到了质的提高。整个过程学生的自主阅读不再是照本宣科,而是需要自己进行自主探索并加以思考来寻求正确的答案。同时学生也抓住“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一句和“阻挠”、“要挟”、“嘲笑”等词语提出近十个问题。在阅读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质疑兴趣,鼓励学生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要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善于质疑,激励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授予阅读方法,培养自主能力

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一生受益无穷。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最重要的学习莫过于方法的指导。教师不要让学生满足于记住现成的结论,而要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维、学会记忆、学会阅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渗透学法指导,帮助学生总结学法掌握学法非常重要。为此,只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自主阅读方法,学生才能自主地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的阅读,才能不断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效率。阅读方法是学生为完成阅读任务的重要手段之一,阅读方法得当,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时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渗透学法指导,也是语文学习指导的重要内容,如教学《海滨小城》一课时,这篇课文是写景的文章,也是一篇进行学法指导的好范文。在备课时,通过认真研读教材,注重针对阅读方法指导这一教学设计,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学习课文的第一大段时,重点分四步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①让学生默读课文,分清写海滨时用得最多的是什么样的词,把它找出来,其目的是让学生抓住海滨的特点;②抓住特点后再细读课文,找出能表现海滨十分美丽这一特点的词语进行品析;③最后放声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感情;④学完这段之后重点让学生总结一下刚才的阅读方法。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学生很快就总结出基本的阅读方法,即初读,分析层次;再读,抓住特点;细读,品词析句;朗读,体会感情。当学生掌握了阅读方法后就让学生用这种方法来自主学习第二大段,并要求学生把这种学习方法运用到以后的阅读中去,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指导学生掌握不同的自主阅读方法,其目的之一在于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即授之以渔,同时也就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养成阅读习惯,提高自主能力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明确提出:“学习语文的目标就是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从而养成阅读的习惯。”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阅读习惯。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后续学习起着重要作用,甚至将终身受用。可见,养成良好自主阅读习惯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养成一定的良好自主学习习惯。对于阅读教学就应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拓展与补充,从而使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成为有机整体。阅读教学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外阅读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是大有益处的。所以,我们要拓宽思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构建一个终身学习的舞台;提供阅读思路,帮助学生养成“四步”自主阅读习惯。给学生以阅读方法,让学生在运用方法的过程中养成自主阅读习惯。这里的“四步”是指“一粗、二细、三精、四记”。“一粗”是阅读的第一个步骤指粗读全文,了解大意;“二细”是第二个步骤指细读分段,品读词句;“三精”是第三个步骤指精读圈点,领会含义;“四记”是最后一个步骤指积累优美语句,写下读书心得。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利用挂图出示圆明园,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建筑群叫什么呢?”直接导出课题,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些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圆明园是被谁毁灭的?”“为什么要毁灭圆明园?”“圆明园被毁灭前是什么样的?”接着学生带着困惑和不解深入,“四步”自主阅读课文,寻找答案。学生先粗读全文,了解大意;然后细读分段,品读词句接着精读圈点,领会含义,最后找出了正确的答案。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敢于并善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运用“四步”阅读法进行自主阅读,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习惯应注意持之以恒,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在坚持不懈的反复练习中养成的。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程改革主体教育思想在教学领域的强烈反映。只有把语文阅读教学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自主探索,让学生掌握自主阅读方法并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自主学习方式的新课程理念才能真正地进入到课堂当中,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语文课堂将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作者单位 福建省南安市眉山中心小学

上一篇:马来西亚旅行札记 下一篇:妊娠部位不明的早期妊娠异常72例临床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