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概况

时间:2022-10-05 07:31:46

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概况

【摘要】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道疾病,治疗难度大,被WHO列为现代难治疾病之一。近年来,对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手段多样,如微生态制剂、生物因子、中药灌肠法和针灸疗法等, 笔者对近年来中西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中医治疗;西医治疗

【中图分类号】R516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7)02-0067-03

Abstract:

Keywords: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N原因不明的炎症性肠炎(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和里急后重,病情严重者便如白冻,可伴有食欲不振、恶性呕吐。由于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治疗缺乏特异性,导致病情迁延反复,甚至癌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疑难[1]。溃疡性结肠炎属于中医“久泻、久痢、休息痢、冷痢、下痢、血痢、疳痢,疳湿痢、滞下、肠风下血、脏毒”等范畴。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近几年对UC治疗的药物不断增加,治疗方法也层出不穷。笔者现将治疗该病的药物、方法及研究近况综述如下。

1现代医学

11氨基水杨酸类氨基水杨酸类是轻、中度UC诱导缓解和维持缓解的一线药物,其主要作用是维持UC缓解[2]。

111柳氮磺吡啶(SASP)柳氮磺砒啶(SASP)是5-氨基水杨酸(5-ASA)同磺胺砒啶以重氮键方式连接的化合物,经结肠分解为磺胺砒啶及5-ASA,5-ASA与结肠粘膜直接接触,对炎性肠病有治疗[3]。控制发作一般使用3~6g・d-1,用药4~12周后根据临床反应可改为持续治疗。维持缓解一般使用2~3 g・d-1,至少1年以上,部分需要终身维持。

目前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尚缺少有效的治疗措施。目前临床应用SASP来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它可控制大多数患者的疾病活动和防治复发。研究发现[4],SASP的活性成分为5-氨基水杨酸(5-ASA),磺胺吡啶部分是载体分子。5-ASA作用于炎症黏膜,可抑制引起炎症的前列腺素合成,抑制炎症介质白三烯的形成而起抗炎作用。其全身不良反应多是由磺胺吡啶引起,临床治疗过程中发现不良反应多,患者不能耐受SASP,限制了其临床上的应用[5]。

112美沙拉嗪美沙拉嗪是用乙基纤维素或聚甲基丙酸包裹5-ASA,口服后在下部消化道碱性环境时才释放出5-ASA活性成分而发挥抗炎作用,对广泛性结肠炎和左半结肠炎的疗效相似,明显优于SASP[6]。

对于直肠和远端结肠患者,可用美沙拉嗪灌肠剂20~40 g/L治疗UC,安全有效且易于耐受,病变在直肠者可用美沙拉嗪肛栓剂500 mg/g,2~3次/d,不良反应少,患者顺应性好,尤其对SASP不耐受或过敏者尤为适用[7]。

113巴柳氮氨基水杨酸盐巴柳氮具有经肠菌偶氮还原酶的作用,代谢产生活性组分5-ASA和惰性载体4-氨基苯甲酰-B-氨基丙酸。巴柳氮及其代谢物仅在局部发挥疗效。有研究显示,口服巴柳氮675g・d-1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与口服缓释5-APA 24g・d-1相当或更优,与口服SASP 3 g・d-1疗效无差异。但巴柳氮起效比5-ASA快。在防止缓解期复发方面,巴柳氮3 g・d-1与5-ASA 15 g・d-1,以及巴柳氮2 g・d-1和SASP 2 g・d-1的效果相同。服用剂量达到6 g・d-1,将会获得更好的疗效。对治疗剂量内的巴柳氮,发作期和缓解期的病人均能良好耐受,其耐受效果强于常规的柳氮磺吡啶[8]。

12微生态制剂微生态制剂是利用正常微生物或促进微生物生长的物质制成的活的微生物制剂。也就是说,一切能促进正常微生物群生长繁殖的及抑制致病菌生长繁殖的制剂都称为“微生态制剂”。在医学中研究发现,微生态制剂是传统药物的良好辅助,能较好的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应用广泛[9]。

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肠道细菌在UC的发病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肠道菌群紊乱,致使患者肠道内的食物残渣产生异常发酵,出现腹胀、腹痛以及腹泻等临床症状[10]。微生态制剂在UC中的作用机制可能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受体竞争:即微生态制剂会在肠粘膜表面与患者肠腔内的微生物病原体进行有限受体竞争,起到限制病原体的致病的作用;②微生态制剂可释放出乙酸、过氧化氢以及细菌素等,能够抑制肠腔病原体生长;③刺激及调节肠粘膜相关淋巴组织及上皮细胞;④对黏膜屏障功能具有促进加强作用;⑤诱导T淋巴细胞,促使其在肠固有膜内凋亡[11-14]。余雷等[15]在口服SASP治疗的基础上联用微生态制剂常美安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对照组和实验组再主观评价临床疗效、镜下以及组织学等3个方面的疾病改善情况的总有效率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13前列腺素类和抗凝药

131前列腺素E1前列腺素E1(PGE1)通过抗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改善血流等起作用,而已酮可可碱则是通过抑制血小板活化,进而减少血小板之间及血管内皮的粘附与聚集,改善高凝状态抑制血栓形成,兼抗炎症介质、抗细胞因子等起作用[16]。

陆达海等[17]将反复发作的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35例采用SASP加前列腺素E1治疗并与单纯SASP组对比,结果PGE1缓解率722%,SASP组为294%(P

132低分子肝素肝素(UFH)是一种抗凝剂,是由二种多糖交替连接而成的多聚体,在体内外都有抗凝血作用。而低分子肝素是由普通肝素(UFH)经酶解或化学降解的方法制得的分子量较小的肝素片断,其分子量为4000~6000D。低分子肝素与肝素相比具有皮下注射吸收好、半衰期长、生物利用度高、不良反应少等优势[19]。

肝素的主要作用是:①抗凝血:增强抗凝血酶3与凝血酶的亲和力,加速凝血酶的失活;抑制血小板的粘附聚集;增强蛋白c的活性,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抗凝物质和纤溶物质。②抑制血小板,增强血管壁的通透性,并可调控血管新生。③具有调剂血脂的作用。④可作用于补体系统的多个环节,抑制系统过度激活。与此相关,肝素还具有抗炎、抗过敏的作用。霍红等[20]以60例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均升高的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个组。观察组在传统的治疗方案中同时加用低分子肝素2000IU皮下注射1 次/d,疗程15d。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667%,φ兆樽苡行率633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14生物因子英夫利昔(抗肿瘤因子α,anti-TNF-α)是人-鼠嵌合性但可能抗体,可与TNF-α的可溶形式和透膜形式以高亲和力结合,抑制TNF-α与受体结合,从而使TNF-α失去生物活性,降低血清中白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迅速缓解肠道炎症[20]。

来自Chey报道[22]的在16例传统治疗无效的严重UC患者中应用英夫利昔单抗,14人(88%)使用英夫利昔单抗5 mg/kg后反应良好,在临床症状、内镜及组织学上均有明显改变,症状缓解达4个月,其中4人至少维持7个月,有6人免了结肠切除,多数患者可使激素减量。2001年,Sands[23]报道11例激素治疗无效的重度顽固性活动性UC患者中单次予英夫利昔单抗治疗,2 周后英夫利昔单抗组50%(4/8)有效,而安慰剂对照组的3例均无效(0/3)。此外,还有来自2个多中心临床3期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评估英夫利昔单抗对成年人UC的诱导和维持治疗效果的研究,肯定了英夫利昔单抗对UC的疗效,英夫利昔单抗用于其他治疗无反应的UC患者,可有效的改善临床症状,维持临床缓解[24]。

2传统医学

21病因病机溃疡性结肠炎属于中医学“久泻、久痢、休息痢、冷痢、下痢、血痢、疳痢,疳湿痢、滞下、肠风下血、脏毒”等范畴。病因病机多因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湿热、虚(脾虚、肾虚、脾肾虚)、气(气郁)、瘀。主要致病因素为湿热。病理基础以脾虚为本,湿热、肝郁、瘀血为标[25]。

22治疗方法

221中药内服詹成[26]将溃疡性结肠炎辨治为4种证型:湿热壅滞型、肝脾不和型、脾虚湿困型、脾肾两虚型,分别给予白头翁汤、痛泻要方、参苓白术散、附子理中丸加减治疗。将84例符合1993年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UC诊断标准的患者,分成治疗组44例,对照组40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近期治愈率分别为682%、375%(P

222针灸治疗李红枝[29]用艾条灸天枢、神阙、关元、足三里各穴,每日1次,每次20min。配合灌肠,湿热型组方为白头翁、蒲公英、黄连、木香、白及各10g,脾虚型组方为苍术、黄连、木香、白及、地榆、五倍子各10g,水煎成100mL,每日睡前灌肠。15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60例,治愈30例,好转2例,总有效率95%。王晓梅等[30]对UC治疗中的取穴特点进行了总结:多取胃经经穴,如天枢、足三里、上巨虚等,健脾益胃、升清降浊、调理肠腑、强身止泻;多取任脉经穴,如中脘、神阙、气海、关元等,并以灸为主,温肠健脾止泻、祛湿化浊散寒;常取背俞穴和督脉穴,如脾俞、肾俞、大肠俞、胃俞、三焦俞、小肠俞、中膂俞、百会等,升阳举陷、温中止泻、调脏腑功能;常取足三阴经经穴,如阴陵泉、三阴交、照海、太冲等,脾胃虚弱、饮食不化者常用三阴交,脾肾阳虚、虚寒内生者常用照海、隐白,体现了远治和辨证用穴的特点。

223中药灌肠法潘良富等[31]自拟灌肠方(荔枝草20g,鱼腥草20g,紫草20g,茜草20g,凤尾草20g,马齿苋20g,五倍子5g,明矾2g)灌肠治疗60例UC。便血多者加仙鹤草20g,地锦草20g;黏液多者加石榴皮20g,白花蛇舌草20g;脓血多者加红藤20g,败酱草20g;里急后重甚者加生大黄20g,黄柏20g。对照组60例予白头翁汤合痛泻要方加减内服。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 970%和 870%,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

3小结

传统医学及现代医学都在为攻克溃疡性结肠炎做着不懈的努力。但溃疡性结肠炎目前仍然是一个无法完全治愈的疾病,通过近年的不断探索,无论是从治疗方法还是治疗方式都有了很大的进展。笔者认为因传统医学辨证分型没有统一的认识标准,分型种类繁多,用方也不尽相同,不利于对学术交流和传承,同时现代医学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没很好的得到解释,不能有效预防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故应加强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有效的结合,并加强新药品的药剂的研发和改革。

参考文献

[1]江学良, 崔慧斐. 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的新思路[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7(04):319-322.

[2]Sutherland L, Macdonald JK. Oral 5-aminosalicylic acid for induction of remission in ulcerative colitis[J].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06(2):D543.

[3]谭启文. 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治疗[J]. 内科, 2009(04):610-612.

[4]Christensen LA. 5-Aminosalicylic acid containing drugs. Delivery, fate, and possible clinical implications in man[J]. Dan Med Bull, 2000,47(1):20-41.

[5]温育鹏, 胡亚丽. 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对比研究[J]. 当代医学, 2011(04):138-139.

[6]Cohen RD, Woseth DM, Thisted RA, et al. A meta-analysis and overview of the literature on treatment options for left-sided ulcerative colitis and ulcerative proctitis[J].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00,95(5):1263-1276.

[7]Marshall JK, Irvine EJ. Putting rectal 5-aminosalicylic acid in its place: the role in distal ulcerative colitis[J].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00,95(7):1628-1636.

[8]陈苏红. 巴柳氮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J]. 国外医学・药学分册, 2003(02):104-106.

[9]陈文华, 黄国栋, 方承康. 溃疡性结肠炎现代医学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科学, 2011,01(7):51-53.

[10]刘玉婷, 郝微微, 历娜娜, 等. 溃疡性结肠炎与肠道菌群的研究进展[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3(27):2802-2807.

[11]张婧, 程中. 肠道微生态制剂及其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08(06):463-467.

[12]刘欣. 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04(04):63-67.

[13]刘中辉, 彭俊生. 益生菌临床应用新进展[J]. 肠外与肠内营养, 2007(05):313-316.

[14]张云智, 卢洪洲. 正常菌群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05(02):189-190.

[15]余雷, 易星航. 柳氮磺胺吡啶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J].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4(08):1076-1078.

[16]陈文华,黄国栋,方承康.溃疡性结肠炎现代医学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科学,2011(07):51-53.

[17]陆达海, 董玉坤, 姜雪冰, 等. 前列腺素E1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J]. 中国综合临床, 2006(05):406-407.

[18]赵晴, 马丽娜, 张玉, 等. 前列腺素E1新剂型的研究进展[J].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03(06):321-323.

[19]裴斐. 低分子肝素的临床应用[J].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09(04):40-44.

[20]霍红, 李艳梅, 王灿, 等. 低分子肝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高凝状态的效果[J]. 广东医学, 2014,35(14):2209-2210.

[21]耿学斯, 张志谦. 英夫利昔治疗克罗恩病进展[J].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09(04):345-347.

[22]Chey WY, Hussain A, Ryan C, et al. Infliximab for refractory ulcerative colitis[J].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01,96(8):2373-2381.

[23]Sands BE, Tremaine WJ, Sandborn WJ, et al. Infliximab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steroid-refractory ulcerative colitis: a pilot study[J].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2001,7(2):83-88.

[24]Rutgeerts P, Sandborn WJ, Feagan BG, et al. Infliximab for induction and maintenance therapy for ulcerative colitis[J]. N Engl J Med, 2005,353(23):2462-2476.

[25]_云坚, 陈慧, 张北平, 等.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药研究进展[J]. 河北中医, 2001(11):878-880.

[26]詹成. 三联疗法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J]. 四川中医, 2004(03):43-44.

[27]李福平. 健脾益肾解毒化瘀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6例疗效观察[J]. 中国中医急症, 2004(08):508-509.

[28]张炜. 四君子汤合四逆散加味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附:63例病例报告[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2(02):8-10.

[29]李红枝. 艾灸加中药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60例[J]. 临床医药实践杂志, 2008(01):55.

[30]王晓梅, 吴焕淦, 刘慧荣, 等. 中医学对溃疡性结肠炎病因病机及其针灸治疗取穴特点评述[J]. 辽宁中医杂志, 2007(07):891-893.

[31]潘良富, 许广涛. 中药内服与保留灌肠治疗左半溃疡性结肠炎[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24):3767-3768.

上一篇:近代中国职业教育制度生成的历史分析 下一篇:高职院校技术运行系统及其创新发展